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古人论持节(图)
 
孔子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就是借赞美松柏凌霜而傲然独立的资质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

【人民报消息】持节就是保持气节。气节是指志气和节操,是高尚的人格质量,表现为坚持正义,在强大的压力面前也不屈服的顽强精神。孔子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就是借赞美松柏凌霜而傲然独立的资质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孟子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理想,更强调气节的重要。可见,气节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的道德修养。 孔子说:「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大意是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清白。做人应该恪守做人的准则,不能在强权的压迫下屈服。孔子对微子、伯夷、叔齐等保持自己清高气节的古代贤人给予很高的评价。一个人如果为强权所屈服,或为不正当的名利所诱惑,只能降低自己的人格,自取其辱。 孟子在与别人辩论什么叫做「大丈夫」时提出做人的准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历史上这样的人很多,西汉时的苏武就是其中的一位。 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国,匈奴首领胁迫他投降,先用畜群、财富、官位等引诱他,后来又企图用艰难困苦的生活迫使他就范。苏武不为富贵所诱惑,威武不屈、贫贱不移,被囚禁在匈奴十九年,始终保持节操,终于回到汉朝。 孟子还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一个人无论是失意还是得志,都应力所能及地承担应负的责任。有能力时,多多帮助别人;能力不足时,至少要把自己管好。不管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坚守心中的道德原则,保持高尚的气节。 《吕氏春秋》中记载:「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此句以石坚丹赤为喻,说明具有高洁质量的人不会因外界的压力而改变操守,即使粉身碎骨,精神也是永存的。历史上伯夷和叔齐认为自己是殷商臣民,坚持不食周粟,去首阳山隐居,最终饿死在那里。他们的故事被古人当作坚守节操的范例来称颂。司马迁将《伯夷列传》列为《史记》七十列传的首篇,表现对气节的推崇和赞美。 人们常用「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来表达一个人坚守气节的决心。明朝的于谦有流传千古的名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石灰吟》)于谦以石灰自喻,抒发「宁可玉碎,不能瓦全」的坚定信念,表达自己要留下一身正气,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的气魄。 在艰苦危难的环境中最能看出一个人品格的高下。唐太宗有诗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赐萧瑀》)狂风劲吹,才能显出野草的坚韧不折;动荡的乱世,才能认识忠诚正直之臣。 文天祥在元朝统治者绞尽脑汁,以高官厚禄引诱他投降时,丝毫不为之所动,并写下《正气歌》以明志,表现他的铮铮铁骨:「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艰难困苦的时候,崇高的气节才能显示出来,这种气节永垂青史。 古人往往托物言情,孔子发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感叹。松柏傲寒而屹立,多么像乱世和逆境中保持崇高尊严和气节的人啊!所以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赞美它们经冬不凋的质量,以此来赞美那些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坚持正义、保持气节的人们。△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0/7/11/71111.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