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继承诚敬温暖的传统 跨年迎福元(图)
 
容乃加
 
继承诚敬温暖的传统,跨年迎福元!

【人民报消息】「除夕」一年中的最后一夜,黄历十二月最末夜,旧岁至此夕而除,在子时中新旧岁交接,也称「除夜」、「岁除」、「大年」。传统中华文化中的「过年」不仅是过除夕这一天,而是一连串的年节习俗带来一元复始、除旧布新的洗礼。 祀神祭灶 过小年 上古时,腊月中腊日「腊祭」是一年告成,祭祀天地、五路神明和祖先的重大庆典仪式,就是过年的大祭祀;到了南北朝以后「腊日」和「腊八日」拜佛的日期合流。 腊月16日又称「尾牙」,民间在这一天隆重祭祀土地公,这是一年中的最终回,所以称为「作牙尾」。「尾牙」后,过年节俗接二连三登场。首先是「过小年」——祭灶。 古传民俗在黄历12月23日、24日交接时祭祀灶神,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年俗祭礼。在《礼记》中有祭灶的记载,是周代年终「祭祖五祀」之一的大礼。 后继各朝各代都很重视祭祀灶神,甚至这一天还有「过小年」的称法。现代的习俗常见用甜红豆汤圆、糖果祭祀灶神,俨然承袭了古风。 汉代的孝子、大善人阴子方祭祀灶神非常诚敬,有一日见到灶神显像,后代子孙得了大福报,传下「黄羊祀灶」的典故。 祭灶不「献媚」,只在自我身上省求,自我惕厉行善积德,这样的祭灶精神最受上天眷顾。「过小年」之后,大年也紧紧相随。 办年货 寓传统精神 「年货」总言之就是和过年、新年相关的一切用品、食品,备办年货展现传统年味和传统精神内涵。尾牙之后办年货带来更浓的年味。 传统新年的特别饮食,如柏酒、屠苏酒、瓜子、甜糖、五辛迎春蔬菜和全家人团聚的菜肴材料,当然也在年货之列。传统办年货将过年和敬神祭祀、驱凶迎吉的精神紧密连结,表现传统中国年的精神内涵。 大扫除 作春贴 除旧布新 祭灶送神回天庭之后到除夕迎神之间这些日子,就可以放心展开祠堂、佛龛、家居房舍的大扫除,除旧布新,「迎一元来复,庆万物更新」。 另外打扫干净后,在门上张贴金字春联,在玻璃上贴彩画,以剪纸作出吉祥葫芦和各式春贴。在中庭奉置天地桌(准备接神祭祀),系天灯,挂琉璃。神堂悬挂祖先的画像。 蒸年糕 卜岁来 大扫除、准备好祭器之后,就开始准备蒸年糕,备办祭神的食品。 周代祭祀的笾食品项就有米、面类的糕、饼。神案供桌上供上各式各样「年糕」,谐音「年高」,意味着「年年升高」。早年各家各户逢年过节蒸糕点是件大事,标志节庆的色彩。供桌上常见的还有甜「发糕」,「发糕」是米粉或面粉加糖、发粉调制蒸成的简单甜糕。自家作「发糕」也含有「岁卜」(*卜岁)的意含。另外供桌上常见的还有「甜年糕」,加上红糖、黑糖、小红豆等等材料蒸成,也寓含甜甜蜜蜜喜年来的愿景! 贴春联 普天同庆迎福元 完成大扫除后,也可以早贴春联、悬门神,门户焕然一新。贴上春联、门画,迎来春风送暖入屠苏,迎祥迎福意味深长。 春联古称桃符,是后代春联的前身。黄帝时代传桃木能辟邪,人们雕刻桃木做成的神符称「桃符」,悬挂门边上,成了春联的最古的原型。桃符到明朝时才普及各地方衙门庙祠和家家户户。 清朝时,自入腊月,就有文人墨客在市场书写春联,得个润笔费,祭灶之后,各家各户渐次黏挂,有的用朱笺,有的用红纸,现今华人社会贴春联也沿袭了这样的风俗。除夜前贴上春联,千门万户焕然一新,迎接春风入门庭,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意味深长。 看了以上这些除夕日之前的年俗,可以发现,中华民族的年俗是一连串先人足迹的延续,展现中华文化崇敬天地神明、珍惜生命的传统美德。△ (有删减)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0/1/17/70285.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