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懼怕錢財有夙因 貪官轉世爲清官(圖)
 
宋寶藍
 
2019年8月14日發表
 
以寬容和善良化解累世的宿怨,化解悲劇,才是生命解脫的所在。

【人民報消息】清朝時期,有一位官員依法行事,向來膽量極大,但是一碰到錢財,他就心驚膽顫,惶恐不安。一位父親深深疼愛自己的兒子,不料兒子19歲那年去世了。去世前,說出一樁前世祕辛,令人驚歎。 懼怕錢財有夙因 貪官轉世爲清官 陳家高祖陳鑣在雲南當官時,總督某公貪暴無度,官員作事稍微不慎,不稱他的心意,他就寫奏章加以彈劾,所以當地官員都小心翼翼地對待他。 有一天,總督下令陳鑣購買二百兩純金。陳鑣領命,趕緊到店裏去買。每十六兩白銀換一兩黃金,買齊之後,他折算好價格,列好明細,送到總督府。 誰料,總督一見明細,當庭大怒,厲聲斥責,下令不要了。想必,總督貪腐慣了,沒有想到陳鑣會折算好價格,如此給他「送禮」。 從此以後,總督吹毛求疵,百般責難陳鑣,動不動就呵斥他。陳鑣見總督實在無理取鬧,打算辭去官職,返回家鄉。 時逢朝廷言官彈劾總督貪污受賄,天子命相國劉統勳來到雲南審理此案。劉統勳初來乍到,陳鑣前去拜見。劉相國認定陳鑣是總督的私人朋友,所以拒絕見他,同時派官吏包圍總督官署,搜索證物,得到一個賬本,上面記載着行賄受賄的名單,誰誰送了多少銀兩,記載明確,分毫不漏。 而在陳鑣的名下,總督寫着大大的幾個字:「某天送來二百兩赤金,索價十六兩銀換一兩金,已悉數發還。」劉統勳看了賬本,知道了陳鑣的爲人,遂即大加重用他。 劉相國將總督關進監牢。昔日,所有趨炎附勢、攀附總督的人一夕之間全都散了,沒有一人過問他的處境,只有陳鑣爲他準備日常飲食,以及衣服鞋襪。 劉統勳奉命將總督押回京城時,陳鑣又饋贈總督千兩白銀,資助他路途上日用所需。此時此刻,總督大感慚愧,在他落難之時,才知道誰是真正關心他的人。 總督不禁叩首於地說:「我真是有眼無珠,沒有早些結識您。此行如果還能生還,我一定會報答您;倘若我罪孽太重,罪不可赦,那就來世作您的子孫,以報答您的恩德!」 總督被押入京城後,天子見他罪孽深重,一道聖旨賜他自盡。 時光飛逝,轉眼十多年過去了,陳鑣也已老邁,回到家鄉侍奉親恩。先前在雲南發生的事,他也早就忘記了。 一天,陳鑣坐在書房閉目養神,忽然有人傳話說:「某某總督來了。」他剛要起身迎接,卻見總督已經來到眼前,依舊戴着珊瑚冠,穿着官袍。 總督向陳鑣跪拜,說:「恩公,我來報恩了。」陳鑣剛要扶他起來,他已經徑直走進女眷內室。這時,陳鑣一下驚醒了,他正在訝異「總督怎麼來了」,就見家人趕來報喜,說兒媳剛剛爲他生下第四個小孫子。 嬰兒滿月後,乳孃抱他出來。這孩子一見到陳鑣就咧起小嘴,莞然一笑。陳鑣摸着嬰兒的頭說:「我的孫兒,將來你再作官,千萬不要再貪污了。」嬰兒聽罷,嚎啕大哭。 陳鑣晚年居住在石門,附近鄰家有二個童子。一天,陳鑣見到他們,驚訝於他們的相貌,於是招呼他們來到家中,讓他們一起和孫兒讀書。這二個童子長大後,功成名就,分別是:陳萬青大學士與陳萬全侍郎。因爲這段因緣,陳鑣爲孫兒起名萬森。 陳萬森長大成人後,入仕爲官。他對自己的子孫說,他這一生爲官,依法行事,膽量極大。惟獨每次見到財物時就會心驚膽顫,惶恐不安。 他恐懼財物的原因或許就是源於前世未泯的宿根。 仇家投生 作子討債 江蘇省睢寧縣,富豪梁石柱有一個聰明孝順的兒子,平日很是疼愛這個兒子。順治末年,他的兒子年滿十九歲,一天,身體抱恙,竟然一病不起,梁石柱爲此悲痛萬分。 這個兒子臨死之前,忽然直呼父親的名字,揭開一樁因緣。他說:「我的前世是徐州某某,帶着三百金和你的前生一起去做生意。一天,我得了痢疾,於中途上廁所時,你乘機用鋒利的刀把我刺死了。然後,你又割傷自己的手,誣陷我到你家偷竊財物,反而被你所殺。我死之後,轉生到睢陵縣王家,二十年前的王某就是我。我死後三年,你也死了,也在睢陵投生,即如今的你。」 「以前,我一直找你都沒有找到。一天,偶然到縣裏交納銀錢,忽然在櫃檯間碰到你。一看到你,我就怒火中燒,奮力揮拳揍你。當時,我也不知道爲什麼會這麼做。你因爲和我素不相識,所以就不介意。我回家之後,僅僅幾天就憂悶而死。接着投生到你家,作你的兒子,至今已有十九年了。」 「我估算了一下,我出痘時,你花了一筆錢,爲我請老師也花了一筆錢,給我娶媳婦也花了一筆錢,考試拜門生也花了一筆錢,其餘的還有零星花費,算下來,你已經還清了欠我的三百金,但你還沒有償命。然而你待我非常好,我也不忍心再傷害你,就此離去,但恐怕陰曹地府不會饒恕你。」說完,這個兒子就死了。 不久之後,梁石柱磨了一把尖槍。有人問他:「你磨這個幹什麼?」 梁石柱回答說:「今年是荒年,我們這裏窮鄉僻壤,萬一盜賊出沒,可以自衛。」但是有一天,他把尖槍的長柄插到牆裏,將鋒利的槍尖對着自己,自戕身亡。 (參考數據:《庸閒宅筆記》、《安士全書》)△ (有刪減)

 
分享:
 
人氣:27,929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