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綠孩子紅球人和野人之迷不難解開(圖)
 
喻梅
從山洞裏走出兩個綠孩子,一個男孩一個女孩。

【人民報消息】先不要說解開宇宙之迷,人類連地球之迷都解不開,甚至連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問題至今還是個迷。但對於篤信神佛的有神論者,這並不是什麼難題,因爲神無所不能,會在同一時間造出雞和蛋,然後再進入雞下蛋、蛋孵雞的循環過程,當人類墮落到越來越不相信有神的時候,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問題就成了永久之迷。 15年前,我搜集了幾個奇聞,並寫成文章,今天修改一下再拿出來與各位分享。 ◎樹葉一樣綠的孩子 1887年8月的一天下午,對西班牙班賀斯附近正在地裏幹活的居民來說,是終生難忘的。這天人們突然看見從山洞裏走出兩個綠孩子,一個男孩一個女孩。人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十分小心翼翼的走到跟前仔細觀看。沒錯,這兩個孩子的皮膚真是綠色的,綠得像樹葉一樣,身上穿的衣服面料也從來沒有見過。他們不會說西班牙語,兩個孩子講的話,村民們一句也聽不懂;綠孩子驚恐不知所措的站着。好奇和同情心使人們很快給這兩個孩子送來了食物,可惜起初他們不肯進食,各種各樣的食品,他們都不吃。後來,有人給他們送來剛摘的青豆,他們很香的吃了起來。 人們趕緊把這個消息報告給當地的治安法官。他請求上司派專家來檢查這兩個孩子,以弄清真相。可是,專家們也未能弄清孩子究竟講的是什麼語言。至於孩子皮膚上的綠顏色,不是塗抹的,而是皮膚裏的綠色素所致。這兩個「綠色孩子」的面龐很像黑人,但眼睛卻像亞洲人。那個男孩很快死去了。而那綠女孩居然學會了一些西班牙語,並能和人們交談。據她後來解釋自己的來歷時說,他們是來自一個沒有太陽的地方,那裏始終是一片漆黑,但與之相鄰的卻是一個始終光明的世界。有一天,被旋風捲起,後來就被拋落在那個山洞裏。當他們走出山洞,卻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 據報道,這個綠女孩被一位好心的法官收留,又活了5年,於1892年死去。至於她到底從哪裏來,爲什麼皮膚是綠色,人們始終無法找到答案。 但是這兩個奇怪的綠孩子的事件並不是在地球上獨一無二的。據記載,早在11世紀,從英國烏爾畢特的一個山洞裏也曾走出來兩個綠孩子。他們的長相、皮膚和西班牙的這兩個綠孩子極爲相似。最令人驚異的是,當時的那個綠女孩也說,他們也是來自一個沒有太陽的地方。 這兩次奇怪的事件,始終使人們困惑不解。因爲人們只知道地球上的人有白、黃、黑三種膚色。看來在浩瀚的宇宙中,肯定還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生命,如果哪位有一天看到其它顏色皮膚的人,哪怕是花皮膚的人也請鎮定,說不定我們的皮膚顏色也同樣會使他們驚恐和困惑。因爲人的思維和視野是狹窄的,而世界太大了,無奇不有。 ◎爭論不休的課題:野人 近年來,世界上有的地方不斷有人發現類似人一樣的生物在活動。在中國湖北省的神農架地區,近年來不斷有人發現「野人」的足跡與糞便。 據新華網2004年10月29日報導,墨脫地處喜馬拉雅山迎風坡,在喜馬拉雅山區域一帶,一直盛傳着野人的傳說。在墨脫,門巴人稱野人爲「則市」。傳聞中的墨脫野人有兩米多高,能直立行走,身上長有黑色或棕色長毛。 據報導,1960年,一位墨脫獵人扎西曾遇到一個全身長滿棕紅色毛的動物,並將其殺死。1975年,波蘭一個登山隊攀登上喜瑪拉雅山的主峰--珠穆朗瑪峰。當登山隊員夜晚在帳篷休息時,突然看到一張巨臉伸進帳篷,頭上和臉上長滿棕紅色毛髮。隊員驚叫一聲,那「野人」便迅速逃走了。 在世界其它地區也出現過「野人」的報導。 1963年7月23日午夜1點,美國俄勒岡州有3個人同乘一輛小汽車,行駛在公路上。突然,汽車前面出現了一個像人一樣的龐然大物,它高4米,灰色的頭髮,綠色的眼睛,正在漫不經心地橫穿馬路。同天以後,還是在俄勒岡州,一對夫婦正在劉易斯河邊釣魚,突然,他們看見河對岸一個像人一樣的東西在瞧着他們。這「野人」還穿戴着像風帽一樣的護身衣,身高也不下4米。這對夫婦嚇得連忙逃走。 同年8月,《俄勒岡日報》派記者前往野人出現的地區調查,終於拍到了許多奇怪的腳印。這些腳印長40釐米、寬15釐米,估計留下腳印的生物體重超過200公斤。同時,有人在劉易斯河附近還拍攝到了另一些腳印,兩個腳印間距離達2米,估計這個野人體重達350公斤。由此可見,在劉易斯河附近發現的不只是一個「野人」。 到目前爲止,專家家還在爭論那是「野人」還是其它動物,不知還有多少難題讓專家們焦頭爛額。 ◎鮮紅大球的活怪物 還有一個更加奇怪、無法解釋的活物在美國出現。 1952年9月,美國弗吉尼亞地區的一個小村莊的一羣孩子發現一個怪物從村後面的樹林裏走出來,它很像一個鮮紅的大球。孩子們報告了當地的憲兵隊,憲兵隊派人同孩子們一道到樹林裏去搜查。果然找到了那個怪物。它身高約四米,身體與人體相似,它穿着衣服,像是用橡膠一類材料做的。它頭上還戴着防護帽子,面孔呈紅色,兩隻大眼睛呈桔黃色。從它身上散發出一股難聞的氣味,這怪物像是在地面上移動,而不是在走動。孩子們見此情景,嚇得四處逃竄,連憲兵帶去的狗也嚇得跑開了。他們跑回去用電話報告了縣長,等縣長再派人到那森林裏尋找時,已經找不到「怪物」了。但那極難聞的味兒仍未消散,並且還留下了一些難以解釋的痕跡,好像有什麼東西在空氣裏移動過似的。 這些只是我在15年前蒐集到的幾個新聞,今天再拿出來與朋友們分享,目的是爲了不墨守陳規、固執己見,我們沒看見過的、沒聽說過的奇聞異事,並不等於不存在。(文/喻梅)△ (人民報首發)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樓蘭美少女」爲告訴後人這慘烈迷底而現世(圖) 2018/12/12 (505,404次)
施比受更有福:一個游泳池的故事(多圖) 2017/11/27 (290,944次)
6歲女孩與流浪犬心靈對話的祕訣(多圖) 2017/11/24 (140,273次)
神的啓示!三個女孩眼中流出不同石頭(多圖) 2017/9/29 (129,617次)
古埃及法老情人借體還魂 解密古遺址(多圖) 2017/1/4 (83,653次)
瘋完鬧完之後 人還是嚮往這些地方(多圖) 2016/5/5 (258,370次)
斯洛伐克與烏克蘭大選對當今世界的啓示(多圖) 2019/4/30 (351,098次)
綠孩子紅球人和野人之迷不難解開(圖) 2019/4/29 (242,297次)
科學家發現了一個前所未知的矮人種(圖) 2019/4/28 (228,848次)
首現恐龍末日細節 人別妄自尊大(多圖) 2019/4/25 (440,820次)
步步驚心!先摸腦袋 再當中共代理人(多圖) 2019/4/23 (383,651次)
「穿上褲子」!劉強東再次被告的歷史意義(多圖) 2019/4/22 (756,945次)
巴黎聖母院慘烈大火中驚現神蹟(多圖) 2019/4/21 (498,685次)
不能背叛父親!習近平忘卻的歷史一頁(圖) 2019/4/20 (675,186次)
鼓勵告密 習近平到底擔心害怕什麼(圖) 2019/4/18 (375,831次)

小笑話:周永康給意總理天價離婚支招兒(圖) 2019/4/16 (445,331次)
2020沒戲!當代武則天 沒有國運籤(多圖/視頻) 2019/4/15 (518,069次)
不奇怪!2千年前古印度竟有自行車(圖) 2019/4/13 (244,807次)
特斯拉見利忘義 被中共砍的第二刀見骨(圖) 2019/4/10 (392,961次)
百慕大三角 誰保護哥倫布死裏逃生(多圖) 2019/4/9 (245,271次)
六道輪迴!老鼠偷幫英老翁整理桌子(圖/視頻) 2019/4/7 (424,894次)
誰之手借地震在沙子上畫出精美絕倫的玫瑰花(圖) 2019/4/6 (245,671次)
人自稱世界上最聰明 爲啥拜蜜蜂爲師(多圖) 2019/4/5 (386,309次)
毛生日異象與宣告死期的隕石雨(圖) 2019/4/4 (279,894次)
別小看這消息!大陸出入境證件「全國通辦」(圖) 2019/3/31 (412,731次)
無解!這傢伙爲何高速逃離銀河系(多圖) 2019/3/29 (390,554次)
他元神離體看到5天后的恐怖攻擊(圖) 2019/3/27 (290,923次)
習近平會回頭嗎?看新華網3月18日頭版頭條(多圖) 2019/3/26 (452,224次)
新華網首頁的這個題目讓人爆笑(多圖) 2019/3/21 (454,637次)
美國女子昏倒後醒來 56歲變18歲(圖) 2019/3/20 (336,228次)
北京支損招 三胖被氣病 習不敢重蹈覆轍(多圖) 2019/3/18 (822,204次)
教宗猴兒急!欲見訪意的習近平被拒(圖) 2019/3/17 (410,031次)
一個沒透露過的密聞!掀起江氏父子往日醜事(多圖) 2019/3/16 (759,686次)
150死!熱帶颶風橫掃中共友邦非洲3國(圖) 2019/3/15 (366,789次)
神派下世 夢助奇才 世界被改變(多圖) 2019/3/13 (388,545次)
一則近似小笑話的真實小消息(圖) 2019/3/12 (492,452次)
川普在剷除人心中的無形監獄(多圖/2視頻) 2019/3/11 (582,322次)
中共和馬杜羅互開一個玩笑(圖) 2019/3/6 (469,988次)
擁抱中共!特斯拉被CCP捅的第一刀(圖) 2019/3/5 (468,960次)
這6項重大發明 竟然來自夢境(多圖) 2019/3/3 (343,749次)
正在發酵!川金二會完成歷史使命(多圖/英文視頻) 2019/3/2 (559,373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