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神传文化中的乐舞 内涵博大精深(1)(多图)
 
——乐舞之妙无法言传
 
道生
 
2017年7月10日发表
 
上古时,《诗经》中的诗全部是用来歌唱、演奏,载歌载舞的。
古代绘图描述六代乐舞。

【人民报消息】 一、探源 「乐」是中华神传文化历史中最为悠久的一部份。据上古文献记载,中华文明诞生之初,便伴随着礼乐教化,它是中华神传文明的源头之一,贯穿着中华文明的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乐」是指甚么呢?在古时候,「乐」并不是指我们今天这种狭义的音乐,而是包含了诗词、音乐、舞蹈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内涵博大精深。 比如我们现在知道,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所流传下来的都是古体诗,共三百多首。其实在上古时,《诗经》中的诗全部是用来歌唱、演奏的,这与宋词与元曲等一样。其实这些不只是用来歌唱的,它们往往还配有舞蹈,可以载歌载舞。比如演奏《周颂.维清》时,一般都要跳「象舞」这种舞蹈。只是曲调与舞蹈都在历史中失传了,现在流传下来的只剩下这些文字诗词了。 不只是中国,在西方神传文明的摇篮──古希腊文明中,也是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诗歌诞生的同时,其曲调便产生了,游吟诗人们边弹奏边吟唱着,同时舞蹈也相伴而生。 《毛诗序》是古人为《诗经》作的序,里面有一句话这样说道:情感在心中生成、激荡,情不自禁,便会通过言语表达出来;如果言语还不足以表达情感时,便会发出嗟叹;当嗟叹也不足以表达情感时,就会拖长腔调歌唱起来;当歌唱还不足以表达出情感时,就会手舞足蹈地翩翩起舞。 这句话说出了诗歌、音乐、舞蹈的相互关系。古时候诗词、音乐、舞蹈,这三者一体,诗中有乐,乐中有舞,舞中有诗,三者合而为一,统称为「乐」,或称为「乐舞」,这是古乐所包含的范围,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要想真正了解一件事物,必先探寻它的源头。那么最早的「乐」是甚么时候诞生的? 这个问题目前已无法考证,只知道在遥远的史前文明时期就有了乐。 我们中华民族,是本次人类文明中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起源于五帝时期,以黄帝为始祖。但根据上古文献记载,在黄帝之前,还存在着三皇时期,历经过数量众多的远古帝王所统治的时代,这些都归属于史前文明时期。 古人曾将所能知道的史前文明,根据时间顺序划分为「十纪」。《春秋纬》记载:从远古的泰皇氏时期开始,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经历了十纪,跨越了三百二十六万七千年。 可能每一纪都是一次人类文明的轮回。现在地球上陆续发现一些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年前的文明遗迹与化石,难倒了考古学家们,还有在一万多年前毁灭的高度发达的姆大陆、亚特兰蒂斯文明之谜……这些远古的史前文明都曾经存在于地球上,但最终都因道德的败坏在各种大劫难中毁灭了,经过漫长的岁月后几乎没有留下甚么痕迹。但每次劫难中都有极少数被神认为的义人幸存下来,繁衍出下一茬人类,例如我们的上一茬人类被大洪水毁掉时,神留下的诺亚一家义人。 留下来的人种把继承的极少量的史前文明带入下一次文明中,慢慢又发展出新的文明。像周易八卦、河图洛书、阴阳五行等等都是神传给人的智慧,都是不同时期的神传文化的遗产,经过历次劫难还留些皮毛到如今。不相信有神存在的现代人类从科学的角度去研究神传的文化是怎么也研究不明白的。例如乐舞就是在遥远的史前时期神直接传下来的文明,是史前神传文明的「活化石」。 1984年-2001年,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先后出土了30多支以仙鹤尺骨制成的骨笛。据考察,这些骨笛是在距今7800年-9000年间入土埋葬的。经过测试发现,这些骨笛拥有两个八度的音域,而且在音域内半音阶齐全,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五音或七声调的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出少数民族或外国乐曲中出现的半音音阶。这说明在上一茬人类,也就是8000多年之前, 人类就已具备了所需的完备音乐理论知识,这远超出我们此次人类对历史发展的认知。 据上古文献记载,在史前三皇时期,伏羲氏发明了瑟这种乐器,并创作了《立基》、《驾辨》等乐舞;女娲氏发明了笙簧,并统一了天下声律,创作了《充乐》这首乐舞;神农氏发明了五弦琴,创作了《扶犁》这首乐舞;另外还有朱襄氏的五弦瑟、葛天氏的《八阕》乐舞……这些尚有记载的远古乐舞,可能跨越了几度人类文明,虽然早已失传,但却是沉淀于人类记忆深处的远古印记。 二、内涵 「乐」拥有如此远古的历史,那乐是如何诞生的,其内涵与作用又是甚么?下面就从能找到的上古文献中,由史前时期一步步探讨: 《世本.帝系篇》记载:「女娲氏命令手下的娥陵氏与圣氏二人发明了「都良管」与「斑管」这两种乐器,统一了天下的音律,并效法宇宙间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与之对应相合,创作了《充乐》这种乐舞。乐舞谱成后,化物无声,天下万物无不从最细微处同化大道,一切都和谐有序。」 以上是《充乐》创作的背景与过程。从这则记载可以看出,女娲氏的乐舞是效法自然宇宙、对应天道运行规律创作而成的。它所产生的作用是从万物的深层与微观化育万物,使一切和谐于自然,顺应于天道,使天下大治。 《吕氏春秋》中记载:在史前朱襄氏治理天下的时候,经常刮风,阳气聚集蕴结,以致阴阳失调,因而万物凋落,果实不能成熟。于是朱襄氏的大臣士达创造出五根弦的瑟,用来演奏,以引来阴气,安定天下众生。 又记载:远古阴康氏治理天下的时候,阴气过盛,聚集凝滞,阳气阻塞,不按照正常的规律运行,以致人民精气抑郁而不舒畅,筋骨蜷缩而不健康,于是阴康氏创作舞蹈来加以疏通引导。 根据以上两则记载可以看出,远古时期,在阴阳不调,万物偏离大道,自然法则被破坏的情况下,便创作了乐舞,以平衡阴阳,疏通引导万物,使自然回归和谐状态,使天下重归于大道。 可见在远古时期,乐舞具备着超自然能量,到了这次中华文明的五帝时期,乐舞中的这种神奇能量仍然非常明显。 黄帝时期创作了大型乐舞《云门大卷》,用来祭天。黄帝的《云门大卷》与尧帝的《大咸》、舜帝的《大韶》、大禹的《大夏》、商汤的《大获》、周武的《大武》是上古有名的六首乐舞,《周礼》中称其为「六代乐舞」。周代的贵族子弟到了一定年纪都必须要学习这六首乐舞,是必修课,不然他们无法踏入社会。周朝时还专门设置了「大司乐」这个国家级的大型教育机构来教授这些乐舞。六代乐舞都是用来祭祀的,《云门大卷》祭天、《大咸》祭地、《大韶》祭四望、《大夏》祭山川、《大获》享先妣、《大武》享先祖。 黄帝还创作了上古神曲《华胥引》与《清角》。据说黄帝梦中神游了伏羲氏出生的故乡──华胥神国后,悟得治国养身的大道,经过28年的努力,将天下治理成了半人半神的国度,便创作了《华胥引》以纪念,这是《华胥引》的来历。 《韩非子》记载:黄帝在西泰山召开了一次神鬼大会,他乘坐着六条龙拉的像车,车子左右各站立着一只毕方神鸟,风伯作法为他清扫道路,雨师降下甘露来洗尘,虎狼在前面开路,鬼神在后面保驾,腾蛇伏在地上以示恭敬,凤凰在上空盘旋为他遮挡骄阳。黄帝召集这次鬼神大会后,便创作了《清角》以示纪念,这是《清角》的来历。据说《清角》能够沟通天地,号令鬼神,演奏时能引来仙鹤与凤凰,遮天蔽日,翱翔飞舞。 史书中记载,春秋时,晋平公强令师旷弹奏《清角》,以致招来狂风大作,刮飞了廊上的瓦片,使得晋国大旱三年,赤地千里。所以《清角》是不能随便演奏的,也不是一般人能够享用的,其背后蕴含的力量太过于强大,若非大德之士,一般人驾驭不了,会带来灾祸。 以上是黄帝之乐,接着我们再看看五帝时的其它乐舞。 《吕氏春秋》中记载:帝喾在位时,命令咸黑创作了《九招》、《六列》、《六英》这几首乐舞。又有一个名叫倕的人,发明了各种乐器。帝喾便令人以这些乐器演奏,表演这些乐舞,竟引得凤凰、天鸡等神鸟飞来,跟随着翩跹起舞。帝喾大喜,便用这些乐舞来祭天,赞颂天帝之德。 《吕氏春秋》中还记载:尧帝时,任命质为乐官,质效仿大自然山林溪谷的声音,创作了《大章》乐舞。《大章》又名《大咸》,是上面提到的六代乐舞之一,用来祭地。在演奏这首乐舞的时候,百兽都会随之起舞,自然万物都会和谐相处。 另外《尚书.皋陶谟》与《帝王世纪》等古籍中都记载着这件事:舜令人创作了《大韶》这首乐舞。《大韶》也是六代乐舞之一,据说《大韶》共有九章,也称《九韶》、《箫韶》。舜令人演奏《大韶》乐舞,九章演完后,有凤凰前来朝拜、起舞,百兽也都跟着起舞。 过了近两千年后,孔子在齐国时有幸欣赏了《大韶》乐舞。欣赏完毕后竟然心旷神疑,口不知味,整整三个月尝不出肉的滋味来,便感叹道:「没想到乐竟然能达到如此高妙的境界啊!」这就是《论语》中记载的「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所以孔子评价说:「《大韶》之乐,尽善尽美啊!」这也是尽善尽美成语的来源。 可见五帝时期,乐舞所蕴含的力量仍然非常强大,能够直接展现神迹,可以号令鬼神,能够引起大自然的共鸣,召来仙禽异兽,使百兽闻声起舞,使天下和谐安宁。 其实乐舞所展现出的神迹,在历史的发展中一直都存在着,直到现在。只是越到后面,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随着人类不断被欲望与执著所束缚,精神能量越来越退化,这种神迹的展现便越来越隐蔽了,不再像远古时表现得那么直接与强烈。但只要用心去发掘,还是能感应到那掩埋在乐背后深处的远古神力…… 三、奇效 在这一章中,让我们去发掘掩埋在乐背后深处的远古神力。 当植物邂逅音乐 1950年,英国生物学家朱瑞安·赫胥黎到印度坦米尔省拜访安拿马来(Annamalai)大学的植物系主任辛格(T.C. Singh)博士,得知辛格博士在用显微镜观察秋水草(Hydrilla Verticillata)的活细胞质流动。赫胥黎因此谈到或许可以借此观察植物是否会受声音的影响。 辛格的助手波尼亚(Stella Ponniah)是一位精通于小提琴的女子,后来辛格指示她在靠近秋水草的地方拉琴。结果发现秋水草的细胞质流速度加快了。辛格又想到在印度的南方有一种名为「拉加」的祈祷歌曲,其曲调会使听者产生虔诚的情绪,因而他请波尼亚演奏「拉加」的旋律给含羞草听。两星期后,发现含羞草的单元面积内气孔数目增加了66%,表皮壁变厚,栅栏层的细胞甚至扩大了一半。 之后辛格又请安拿马来音乐学院的讲师库玛莉(Gouri Kumari)演奏拉加曲给凤仙花属植物听,每天演奏25分钟,到了第五周,受试的凤仙开始明显超越未听音乐的那一组,统计结果显示,叶片平均多生72%,高度多出20%。 接着辛格又用各个种类的植物做了多次实验,实验结果在比哈省的农业学院杂志上发表,辛格肯定的表示:和谐的音乐会促进植物的生长、开发、结果、结子。 实验有了成果,辛格就试着提高农作物产量。1960至1963年间,他在邦蒂治理区(Pondicherry)和坦米尔省七个村子里实验,借由扩音器播放的音乐,使得收成比平时多出25%~60%。 到了50年代末的时候,美国伊利诺州有个叫乔·史密斯的植物学家用玉米与大豆做实验,在温度、湿度等条件都相同的温室里分别播上相同的种子。给其中一部份播放美国作曲家格甚文的《蓝色狂想曲》,而另一部份甚么音乐也不播放。最后发现,「听」过乐曲的籽苗比其它未「听」乐曲的籽苗提前两个星期萌发,而且前者的茎干要粗壮得多。史密斯很出乎意料,后来他继续对一片杂交玉米试验地播放古典乐曲,一直从播种到收获都未间断。结果又惊奇的发现,这块试验地比同样大小的未「听」过音乐的试验地,多收了 700多公斤玉米。他还惊喜地发现,「听」音乐长大的玉米长得更快,颗粒大小匀称,并且成熟得更早。 美国史丹佛大学也曾做过一个实验:让植物聆听不同的音乐,听古典乐的那一组,植物生长得相当茂盛,而且神奇的是,植物会朝着音乐来源的方向生长,植物以60度角的姿态倾向于音乐来源的方向。

「法拉奇娜天堂」听音乐长大的葡萄树果实丰硕、颗粒大、虫害少。

十多年前,位于意大利西北部的塔斯卡尼(Tuscany)有一座名为「法拉奇娜天堂」(Paradisa di Fracina)的葡萄园。葡萄园主人名叫奇纽齐(Carlo Cignozzi),他原本是律师,刚刚转行种葡萄,没有甚么经验。热爱音乐的奇纽齐发现他演奏的手风琴曲能够让葡萄树长得更快,于是便长期在园内播放古典音乐,结果发现这些听音乐长大的葡萄树果实丰硕、颗粒大、虫害少。 给葡萄听音乐,刚开始时,一些当地人认为奇纽齐的脑筋有问题。但奇纽齐坚持了三年,天天给葡萄树听古典音乐。三年后他种的葡萄树都结果了,结出的果实又大又好,所酿出的酒,比当地最有经验的酿酒老手酿出的味道都要好,于是才得到了大家的公认。 古典音乐让奇纽齐种出大又好的葡萄的消息很快传开了。听到这消息,弗罗伦斯大学(University of Florence)的研究人员便从2006年开始在这个二十四英亩的庄园进行调查,以了解音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该大学的曼库索教授表示,用科学的方法目前尚无法定论,但听音乐的葡萄树或盆栽确实都长得比较高,而不听音乐的长得慢;并且听音乐的葡萄树叶子的覆盖面确实比不听音乐的要大。 随着音乐对植物的这些神奇影响的传播,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的《流言终结者》节目,在2004年也做了为期两个月的实验,以证明与植物交流或播放音乐利于植物生长是否是谣言。(待续)△ (转自明慧网,有修改)

 
分享:
 
人气:268,461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