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13年7月26日
发表
人气:84,584
分享:
|
|
50岁播音员李易去世 活着的不易(多图)更新 |
|
黎梓
|
电视台制订的拍摄指南
电视台制订的拍摄指南。 |
---|
这里有一份电视台制订的拍摄标准,其中包括:不要拍到领导抽的烟;不要拍到领导戴的表,不要拍到领导的皮带;不要拍到领导身边的女人……,还有,不要编辑传送当地领导的单独画面。
文件还被网照下来,不过不全,是从第11个要求开始的:
11、稿件中如通篇都是主要领导的要求指出,应尽量拍摄编辑传送与会人员认真听,认真记录的画面。
12、拍摄编辑引进项目签约或项目开工仪式时,要多选择角度表现,如项目工程设计图,规划图,仪式上的推土机、挖掘机等空画面,不要镜头只对着领导,把领导一扫就完事。
13、领导到企业、农村调研时,一定要有调研对象的空镜头,如车间生产、田间地头农民作业的镜头等,而且镜头要丰富,要固定。光线不足时,要打灯,补充光源,不然领导的画面会很难看。
14、领导调研时与群众交流时,镜头也不能只对着领导,要有交流对象的反应的镜头。
15、要善于抓住一些富有表现力的镜头,不能总是拍一帮领导走来走去,特别是在路上前呼后拥的镜头。
16、下雨时,不要拍到旁人给领导打伞的画面,有损领导形像。
17、按照最新领导对口接待的要求,今后省委常委、副省长来考察调研深入县区的稿件,如市委书记、市长陪同的,不要出书记、市长的画面,即使拍了,编辑传送图像也要注意,不要编辑传送上来(特别要求的除外)。
18、画面要干净,吃东西、交头接耳、吸烟玩笔打手机、坐姿不雅等画面不能拍,而且画面上最好不要有水果的镜头。
一切新闻都要假、骗、忽悠,目地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维持和巩固这个山寨政权。所以,谁为这个目地辛勤工作,谁就是在伤害十几亿中国人民,不管你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越对中共迷惑观众的节目敬业,寿命越短。例如殃视男主播罗京,光字典就翻烂了五本,结果48岁就死了,丢下了46岁的老婆和14岁的孩子。罗京死了,殃视停播了吗?!
李易生前常没日没夜工作
殃视纪录片导演陈晓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和李易是中国传媒大学同年级的同学,李易工作特别勤奋,经常没日没夜地干活,「这种活(配音)真是特别辛苦,但是他的气息控制什么的特别好」。
据刘文介绍,纪录频道开播以来,大部分频道的标志性宣传片都是由李易配音完成的,李易算得上纪录频道的「频道之声」。在刘文看来,李易的声音厚重真诚、富有磁性,有穿透力,非常有魅力,听到他的声音很容易让人产生画面联想。但配音界的同行认为,多年来保持着刻苦、执著、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是他成功的关键。
北京晚报7月24日报导说,在配音界与李易齐名的另一把好声音齐克建接受采访时如此评价:「李易在广告和专题配音上非常出色,他天生条件不错,声音感觉非常完美,这种厚厚的完美声音很多,但李易是不可替代的。做到今天这个份儿上,没有刻苦努力,没有对事业的追求、执著与兢兢业业是不可能达到的。他能够几十年来如一日的那么认真,做到那么精,每一个片子都努力做好,追求完美,一贯坚持着这样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是很不容易的。」
李易曾说:「只要是成熟的中年男声我都可以表现。所以,我是『万金油』型的,配抒情的也行,配气宇轩昂的也没问题,配神经兮兮的也不差。圈里人都说『李易好使,什么都能来』。」
中共的纪录片都是假大空,标志性宣传片毒性最大,制作毒性最大的片子等于是慢性自杀。「好使,什么都能来」在民主国家是件好事,在共产集权国家可就是害人害己的坏事了。
|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3/7/26/58415.html |
|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
|
|
|
 |
 |
 |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