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点》事件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作者:龚平
 
2006年1月27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前几天,深受读者欢迎、敢于反映社会现实的《冰点》周刊被强行停刊整顿。从《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到《新京报》,中共体制下的政治寒冷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不同的是,这次被整肃的是中央大报,是胡锦涛的嫡系部队。《冰点》事件的发生,给人们以很多的启示。

胡锦涛的困境

胡锦涛上台后,一直高喊“以民为本”、新三民主义,人们对此寄望甚高。但口号归口号,行动归行动。要说体制内真正试图努力去实践新三民主义的,莫过于那些持守良知、敢于针砭时弊的媒体了。但正是这些媒体,遭到了最严厉的惩罚。《冰点》的结局,只是最新的一例。

关闭《冰点》,是胡锦涛亲自作的决定吗?也许是也许不是。但那是胡本人的真实意志吗?很可能不是。据《冰点》主编李大同透露,《冰点》刊发胡启立的长篇回忆文章《我心中的耀邦》,遭到了中宣部的电话问罪。纪念胡耀邦本出于胡锦涛的大力主张,中宣部仗着何方神圣,敢这样对《冰点》兴师问罪?

不久前卸任的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说,“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政令不通,中南海制定的东西有时都出不了中南海”。人们看到的胡锦涛,也是这样一只跛脚的鸭子。但从本质上说,那不是因为胡锦涛的权力弱势,也不是因为诸侯割据。诸侯割据和胡的权力弱势都是重要的政治现实,但那不是制约胡的根本原因。共产专制下的统治者要执行符合权力集团利益的指令从来都不困难,譬如关闭那些敢言的媒体。

胡锦涛的最大问题,是中共独裁集团与民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胡的亲民理念,如果是真的,必然与中共的统治思维格格不入。胡要执行亲民政策,就必然损害中共权势集团的利益,因而也会必然招致他们的极力反对。任何一个开明派或改革者,都面临同样的困境。胡没有民间的合法性来源,只有依靠与中共保守势力、权势力量的妥协才能稳住自己的地位。因此,当反对派的力量足够大时,胡必然会倒向保守一边。胡的任何设想与诺言,都受到这股中共本质性力量的制约。因此,对胡的任何判断,也必须基于对中共保守力量和中共本质的认识。

胡锦涛政令的取决因素

胡的政策取向取决于什么?取决于他自己的理念、中共保守势力、体制内开明力量、民间力量以及国际舆论。

胡的理念,虽然就其个人而言可能有某些开明的成分,但胡毕竟是中共模子教育长大,长期在中共体制内浸泡。胡的理念从本质上受中共党文化影响,在关键时候,在中共与民众利益冲突的时候,胡的决策将会呈现党文化思维,维护中共集团的利益。这就是为什么胡会说出政治上要学习北韩的话。这是昏话,但却是胡的真心话,因为那是党文化思维的典型表现,是长期党文化洗脑的必然结果。因此,对胡本人,人们不应该有太多的期待。有多少期待,很可能就有多少失望。

在中共保守力量和开明力量作一个对比,人们会发现,保守力量占了绝对的上风。中共官员总体上已经非常堕落。大多数人都失去了理想,失去了改变现状的动力,转而大肆攫取个人利益。官场的腐败与黑暗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维护官员个人的利益,维护中共统治集团的利益,成了他们至高无上的目标。

国际舆论的力量对于中共而言也是微弱的。如果中共能够牢牢控制中国社会,它可以毫不在意国际社会,它只需要守着那块流氓自留地就可以享受权力和荣华富贵,而不必在意是否融入世界主流文明。

因此,人们可以对胡喊话,可以激励体制内开明力量,也可以呼吁国际舆论,但最应该努力的、对胡的政策有最大影响的,事实上是民间力量。中国民间74000起的抗争事件,740万的退党事件,此起彼伏的维权运动,一批批敢言者的呐喊,构成了改变中国社会的决定性力量,成为每一个未来变革者的最大着力点。

作家龙应台致函胡锦涛,但胡不会有任何勇气面对龙应台。其实这不是因为他没有勇气,而是因为胡本人的党文化思维和中共体制性制约力量。单凭权力而言,胡不会惧怕中宣部,但中宣部的背后,真正代表了中共体制的本质势力。这是中宣部敢于猖狂、能让胡低头的最大原因。

理想者的出路

对于任何一个体制来说,人们大体只有忠诚、发声和出走这么几条路。对中共体制,人们曾经选择过忠诚。但中共统治下的黑暗与残酷,已经不值得人们去忠诚。正如《九评共产党》中一针见血指出,历史的教训是:共产党的任何承诺都不能相信,任何保证都不会兑现。谁在什么问题上相信了共产党,就会在什么问题上送掉小命。任何对胡和中共抱幻想的人,建议应该好好读读“九评”。

当忠诚对改变问题无济于事时,发声,也就是体制内的抗争就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但在专制下的体制内抗争效果相当有限,而且往往代价巨大。黄金高被打入黑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实,对于中共这样恶行累累的系统,试图通过发声来改变现实已经是一种幻想,是对其合法性的一种承认,是忠诚的延续。对走到今天的中共来说,发声无疑可以给中共施加某种外在压力,但同时也延缓了根本性变革的来临,因为中共一直利用人们的这种期待心理,不断的制造假相和假理继续行骗世界。

《冰点》同仁试图还原历史,记录现实,鼓励理性、宽容主流文明价值,其实也是一种勇敢的发声。但《冰点》不断被打压,最后被彻底关闭,证明中共不会长期容忍这种发声,它继承的仍然是扭曲历史,掩盖现实,崇尚暴力和不宽容的旧式思维。袁伟时教授的文章被封杀,更说明中共拒绝把“狼孩”还原为“人孩”,拒绝把仇恨与不宽容从民众思维中消除,拒绝把真相还给大众,拒绝与主流文明接轨。中共或许会让《冰点》复刊,这取决于它对各界反应和复刊利弊的权衡。但无论如何,《冰点》被停刊的本身,足以反映中共决策的实质。如果《冰点》能够复刊,那么只有三种结果,或者《冰点》员工被清洗,或者《冰点》被更加严密监控,或者《冰点》被中共用来收买一点零剩的人心、尚未看清中共的人。

所以,理想者的最后出路只有退出。希望中共改变、希望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和体制问题的人,应该支持退出这种方式。只有从中共体系里退出,理想者才能真正改变结果、终结危险,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身的命运,改变社会整体的命运。否则,悲剧的结局会被永远锁定、恒定着。对胡锦涛而言,他面临着同样的处境。他不埋葬中共体制,就将被中共体制埋葬或者与之同归于尽。

如果无法公开的退出,那么网络声明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目前的退党运动,无疑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这就是为什么中共最害怕、最严密封锁的是退党相关的资讯,中共费最大力气意图阻挡的也是退党之事。对于正在体制内抗争、在体制外维权的人来说,退出中共的党、团、队组织是壮大民间力量、削弱专制势力的强大武器,值得大力支持和参与。

《冰点》的勇气、正直和责任感令人钦佩。但作为理想者,应该通过停刊事件看到中共的实质,用理性智慧的方式走出那无可救药的体系,从解体邪恶体制的角度寻求解救的办法。因为作出停刊决定的,不是中宣部个体部门,不是胡锦涛个人,而是中共整体本质意志的反映。如果我们不愿再悲痛的目睹悲剧重演,我们就必须从根本上瓦解恶源。这,或许是《冰点》事件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原题目:冰点》事件告诉了人们什么?)

 
分享:
 
人气:15,188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给予打赏。让我们一起打拼未来!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