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批中国卫生部门现状 吴仪掴陈至立一耳光 (图)
 
2004年8月3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中国副总理吴仪日前对中国卫生部门的现状提出了严厉批评。消息人士指出,这当中涉及一场医院应“公益化”或“商业化”的争论;而这场争论又跟吴仪和之前掌管卫生政策的国务委员陈至立的对立有关。外界认为,吴仪的举动无疑等同掴了陈至立一记耳光。这位本来分管卫生工作的国务委员是江泽民从上海一手提拔起来的。

据亚洲时报记者焱桦8月3日报导,中国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科教文卫法制司副司长宋瑞霖日前指出: “国资将逐步退出公立医院。在政府所属医疗机构中,国有资产的持股权应不低于51%,公立医院国资持股权应不低于51%”。”宋的发言,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国务院就公立医院股权改革限定了底线。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宋瑞霖不是卫生部的官员,而是国务院法制办的卫生制度专家。有一种意见认为,宋瑞霖的发言,当中涉及中国高层对中国卫生改革的两种不同意见。宋的发言明显代表吴仪和温家宝一派,这派认为中国官方不可全面放任国资退出各地公立医院,市场化的过程应该有个底线。曾经由江泽民前保健医生张文康,以及听任国务委员陈至立吩咐的中国卫生部,则似乎支持更大幅度加快市场化和商业化的步伐。

今年年初卫生部起草的《关于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讨论稿)》,建议将未来医院分为三种:政府直属医疗机构──由政府全部投资,承担政府赋予的工作任务,不以营利为目的,享受税收优惠;社会公益医疗机构──由社会投资,不以营利为目的,收支结余主要用于改善医疗条件,投资者可以适当收取回报;经营性医疗机构──社会投资,自主定价,营利为目的,依法纳税。宋瑞霖的意见,明显是为卫生部的讨论稿订了一条底线,阻止医院无限市场化影响到民众权益。

虽然中国卫生部自非典疫情出现后改由吴仪负责,但卫生部的主张,一直比较贴近之前掌管卫生政策的国务委员陈至立的“商业化”主张。2003年11月,卫生部医政司司长吴明江曾表示,政府只直接举办部分公立医院,包括区域内最有实力的综合医院(含医学院附属医院)、布局合理的提供基本医疗的医院、妇幼保健院、传染病院、精神病院、血站和急救中心以及部分社区服务中心(站)。而且以上概念在今年6月份一次研讨会上卫生部医政司负责人再次肯定。

应该指出,吴明江要求医疗系统市场化的路线,曾得到在非典之前掌管卫生系统的国务委员陈至立的大力支持。不过,陈至立的主张,引来中国卫生业界很大的关注。有民众忧思:市场化趋势会引发改制后的非盈利性医院会否质量下降,价格抬高。中国医院出现没钱不救人的传闻一直不绝于耳,但让外界感到卫生部的建议后果非同小可。

深圳《晶报》就曾发表文章认为,目前摆在医院面前有两条路,要么“商业化”,要么“公益化”,这样一来,“商业化”的医院可以从本应由政府承担的公益义务中脱身,专心提高业务质量,而“公益化”的医院由于“靠国家吃饭”,提高自己竞争力,同时抵制医疗腐败现象办好“人民的医院”。该文还提出以委托商业性医院救治、政府“埋单”的措施,解决因无钱看病而被医院推出门外的弱势群体看病问题。

不少中国民众都支持吴仪的“公益化”路线,反对陈至立订下的“商业化”路线。可能因为不满卫生部的立场,有网民甚至建议:要撤销卫生部,将其卫生行业管理功能交给中华医师学会;将国有公立医院交给社会保障部门和国资委共同管理;大部分医院改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即使卫生部内里,也有人支持吴仪的路线。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卫生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石光就曾公开表示,政府应该要保证将来的公立医院的主要功能是保证穷人、没有支付能力的人群获得基本医疗服务,而在这样的目标下,应该“保留”的医院应是基层医疗机构,未必保留当地有医疗水平较高的大型医院。

中国传媒曾提及,副总理吴仪曾对中国卫生部门的现状提出了严厉批评,但内容一直没有公开。不过,在去年12月4日至5日于湖北省宜昌市召开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上,吴仪曾批评中国医疗体系存在投入不足,服务网络不健全,技术人才匮乏,传染病和地方病威胁农民健康,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等问题,甚至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分管卫生工作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去年4月底开始兼任卫生部长一职,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还是首例。外界有一种意见认为,吴仪阻止中国卫生系统无限制市场化,无疑等同掴了本来分管卫生工作的国务委员陈至立一记耳光。事实上,陈至立主管的教育政策,也引来不少争论。她之前曾参观一些大学城,支持教育产业化政策;但一些大学城爆出欠债丑闻,连中国官方也承认一些大学城存在圈地问题。


 
分享:
 
人气:17,099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给予打赏。让我们一起打拼未来!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