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頻出錯 猴年春節晚會病理診斷報告
 
2004年2月3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
  
  患者:猴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
  年齡:22歲

  症狀:現場頻頻出錯,缺少出彩節目

  診斷:需動大手術

  醫囑:回家休養一年

  2004年1月22日凌晨,大年初一。猴年央視春節晚會劇組慶功酒會在緊鄰央視的梅地亞賓館二樓超大型宴會廳內舉行,這是春節晚會直播結束後的一個慣例。據中華網1月31日報道,但今年這個自助酒會的氣氛似乎有些壓抑,總導演袁德旺沒有坐到主桌上,是現場的一個意外;更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到了預定的開席時間,參加演出的百餘大腕明星竟然一個沒到。只有央視的「自己人」倪萍緊挨袁德旺坐著,臉上的表情有些複雜。

  「不等了,開始吧。」臺領導發話。主持人拿著擬好的稿子照本宣科地念著,臺下的「羣衆演員」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疲憊之極的袁德旺靠在椅子上,眼睛眯成了一條縫,似睡非睡。按慣例,總導演是要在這個酒會上說幾句的,或許是臺領導覺得老袁太累了,抑或是另有什麼原因,總之沒有請老袁說話。對老袁來說,他知道導演春節晚會難逃揹負罵名的處境,他對此是有心理準備的;沒有心理準備的是,一個小時前零點鐘聲敲響那一刻朱軍的「指猴爲羊」,讓他在監視器前心驚肉跳,差點暈倒。朱老弟的這個失誤是破天荒的,幾乎等於讓老袁幾個月的心血付之東流。同樣沒有心理準備的是,他有一番心裏話沒有機會說了。

  領導在酒會上的祝詞很快結束。老袁面對豐盛的美味佳餚卻拿不動筷子。作爲總導演,幾個月來他沒睡過一個安穩覺,沒踏踏實實吃過一頓飯。從敬業的角度講,他問心無愧;從藝術的角度講,他有太多的遺憾……

  歌舞節目上氣不接下氣,「缺氧」症狀嚴重

  50多歲的袁德旺執導進入第22個年頭的春節晚會,對他來講幾乎可以看作是其藝術人生中的最後一搏。但他僅僅是一個導演,在面對央視把春節晚會確定爲「新民俗」的基點上,他根本沒有能力改變它的模式,能做的就是像一位大廚,把每一道菜都做得不鹹不淡,色香味俱全,整場演出不出岔子,就算功德圓滿了。在這種思路下,老袁把每一個節目都像玉一樣精心雕琢,但還是得不到普遍喝彩,原因就是這些節目的形式出現了「缺氧」症狀,而他沒有機會給這些節目「輸氧」。以歌舞版塊爲例,整臺晚會有40個節目,歌舞節目多達24個,佔到60%,可見劇組的重視程度。從形式上講,辣妹、綠寶貝、TG4和美眉組合《點擊春天》,亞東、李瓊演唱的《老王》等,都可以看出主創人員用心良苦。這些作品既有烘托情感與氛圍的色彩,也有追逐時尚與懷舊的基調,但快速閃動的電視畫面,觀衆根本來不及細細品味,久而久之導致感知的麻木。同樣屬於歌舞類節目,有一年楊麗萍表演的《孔雀舞》只有一人,令人回味無窮。現在歌舞節目演員扎堆,觀衆凝神屏息的審美氛圍消失了。

  歌舞節目有歌必有伴舞,舞蹈多是羣舞,過分注重跳躍感,忽視其它藝術形式,跳到了上氣不接下氣的「缺氧」境地。觀衆聽了就忘了,看了跟沒看一樣,還有多少人會喝彩呢?

  相聲「骨折」,小品「心衰」,春晚已病入膏肓

  歌舞、相聲、小品是春節晚會的三根支柱。現在能撐個面子的是歌舞,已折了腰的是相聲,快不行的是小品,春節晚會離「植物人」的命運越來越近了。

  3個多月前,央視宣佈袁德旺執導猴年春節晚會的消息之際,記者就與老袁通過電話,他那時一再強調「要主打語言類節目」。現在看來確如老袁所言,這屆春晚語言類節目比例增大,但相聲除了卓林、博林的《如此指導》尚存一點兒相聲的氣息之外,沒有精品。相聲的徹底失落,表明這一根支柱完全「骨折」了。春晚離開了這根支柱,局部已經傾斜。

  相聲明擺著不爭氣,小品就承擔起更重要的責任了。但小品亦是久病纏身,症狀是老面孔、老腔調、老一套。今年春晚內部在黃宏的小品《兄弟》、趙本山的小品《送水工》之間就有過一場激烈的爭論。這場爭論關係到春晚究竟需要什麼品位的小品。從除夕開始,觀衆就開始在網上批評今年春晚小品品位較差,其中對趙本山的小品《送水工》中有以父子稱謂抓哏的包袱,結尾還以「綠帽子」結束,感到太不合適。袁德旺對此也坦然承認觀衆的文化、欣賞水準大大的提高了。就一個作品而言,樂完了沒有意義還是不行的,樂完了還需要有點啓迪,但確實太難了。黃宏年年都在和新搭檔合作,其作品特別強調一個積極的主題,寓教於樂,但這樣的作品在春晚評獎中往往總是吃虧。不過黃宏坦言:「只有立意深刻的作品,才經得起時間的檢驗。我不會爲獲獎而降低作品的格調,去迎合那一部分觀衆。」

  問題是,老袁對小品的把握以及調控權力是有侷限性的。回過頭來看,老袁也不得不承認從整體上來講,今年的小品還是弱了。而觀衆的理解是更直接的,認爲小品就要垮了。小品的藝術方式和話劇是對立的,小品更靠近語言藝術,而不是表演藝術。它的發展方向是脫口秀,而春晚恰恰不允許演員有任何脫口秀的動機,這個矛盾導致小品猶如負重的小鳥,很難展翅。

  從整體上看,春晚的小品已漸漸被更具參與意識的其它形式脫口秀節目取代了江湖地位,已經呈現「心衰」症狀,它成了「植物人」也就不足爲怪了。

  朱軍出錯與大腕冷場,春晚元氣大傷,急需休整進補

  倪萍再次擔任主持人,網上的對立觀點始終存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這並沒有動搖央視和老袁再用倪萍的信心,倪萍沒出岔子,可謂不負重託。但朱軍「指猴爲羊」觀衆能不急嗎?積攢了一年的熱情、渴望,統統屬於這個歡樂祥和、流光溢彩的除夕,你朱軍同志語無倫次,讓全國觀衆心裏犯堵,哪行呢!這個差錯從一個側面體現了「春晚危機」。

  生活中有句話叫「忙中出錯」,猴年晚會頻頻出錯,病得不輕。記者除夕在直播現場採訪,心始終懸著。上世紀80年代的春節晚會,演員無論是大腕還是新人,無論是主演還是客串,下午5點以前必須進到後臺,大家聚在一起利用最後的一點兒時間排練,靜靜地候場。那時候演員的年夜飯雖也是盒飯,但太家吃得很開心。每個節目的銜接非常自然,根本用不著現場導演急得跟猴似的到處叫喊演員候場。而現在的情況是,大腕演員少有提前候場的,大都是掐好了時間趕到現場,匆匆化妝匆匆候場匆匆上臺。今年晚會進行中,一位主持人竟在中途開小差到咖啡廳裏喝上一杯,雖說不上他有什麼錯,但至少讓人覺得有點兒不可思議。倘若這時候現場其他主持人突發意外需要其救場,這不就黃了嗎。在直播現場,後臺掛著七八臺大彩電供進不了主演區的工作人員及候場演員觀看,但只有圖像沒有聲音,這就是給導演叫演員清除「噪音」。

  春晚後臺一年比一年人多,演員進場的時間一年比一年掐得狠,演完了就走人也絕不謝幕。於是,晚會結束時出現在全景鏡頭裏的人,多是在先前節目裏晃個人影兒,找不到面孔的伴舞演員、娃娃演員。同樣是上世紀80年代的春節晚會,慶功酒會的場面催人淚下,朝夕相處了幾個月的演員依依不捨,情意濃濃,最後揮淚而別。而近幾年,大腕參加慶功酒會的人逐年減少,去年還有20多位,今年竟然一個沒有。一位工作人員無奈地感嘆:條件好了,都有車了;友情淡了,酒會冷了。

  大腕出錯與躲著避著慶功酒會,是非常耐人尋味的現象。這個現象反映了春節晚會的凝聚力在急劇下降,「春晚危機」已客觀存在。從理論上講,春節晚會歷經22年到今天實屬不易,出現不適症狀也不奇怪,關鍵是不能諱疾忌醫,而應求得良方對症下藥。有人建議春節晚會停辦一年,讓央視補補元氣,騰出時間認真研討、總結,這不能不說也是一種思路。(南京日報)


 
分享:
 
人氣:13,40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