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向中央揭發江澤民多項醜聞 呂加平失蹤 (多圖)
【人民報消息】



呂加平2003年檔案照。(圖片來源:呂加平個人網頁)

(大紀元記者唐青報導) 北京學者呂加平個人主頁上披露,呂加平因爲向中共中央領導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反映一些有關江澤民的事情和傳聞遭到公安部門跟蹤監控。目前已經三天未回家,不知去向。呂加平的夫人於鈞藝女士向記者證實了此事。

呂夫人呼籲社會關注

於女士說,呂加平寫了這篇文章本來不想發表,只是通過內部渠道向中央領導反映,但發現寫了此文後,遭到公安部門跟蹤監控,所以把它公佈在網上。她說呂加平「吃軟不吃硬」,有關部門不該這樣對待他,她呼籲社會各界關注呂加平的遭遇。

2月21日在呂加平個人主頁上公佈的「向中央領導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反映我聽說的一些有關江澤民的事情和傳聞」一文,主要談了「江澤民的歷史和入黨問題」以及「有關江澤民和宋祖英的事」。該文並加按語:「呂加平先生早已作好爲反賣國、反腐敗、反專制而不惜犧牲個人一切,堅決鬥爭到底。」

當記者詢問呂夫人於鈞藝女士,呂加平文中的內容是否屬實?於鈞藝說,是「有根有據的」,「比較可靠」。

「有關江澤民和宋祖英的事」幾年前已傳遍大江南北。記者去年採訪呂加平關於他的「江澤民的歷史和入黨問題」一文時,曾經詢問此事。呂加平當時表示,「那都是傳聞」。於鈞藝女士說,現在有根據了,消息是確實的。不僅僅是趙安、張俊以,還有其他人因爲揭發江宋的關係被祕密逮捕了。

於鈞藝也知道杜導斌因寫文章被捕。於鈞藝呼籲事實可以調查,而不應該興起文字獄。

呂加平,1941年生於上海,曾是軍人,現爲北京自由撰稿人。呂加平父親呂炳奎曾任江蘇省衛生廳廳長、中央衛生部中醫司司長等,去年12月去世,享年90歲。

江澤民的歷史和入黨問題

呂加平曾於2003年3月在互聯網上發表自己撰寫的「江澤民的歷史和入黨時間等問題應該調查」的萬言報告。該報告指江澤民涉嫌造假和隱瞞自己的歷史和入黨時間等問題。報告指江澤民對於自己加入共產黨的時間地點、表現等,有頗多疑點,甚至與事實不符。漢奸父親和自己在汪僞漢奸中央大學的情況,以及因怕國民政府甄審他的僞學生問題而外逃藏匿之事。報告指江長期向黨和人民隱瞞和欺騙,危害和危險「不可估量」。

去年,呂加平上文在自己的個人主頁上發表後,曾經互聯網上廣泛傳播。香港多家報紙媒體曾進行報導,並指呂文在國內互聯網上「經久不刪」,令人稱奇。

2月21日公佈的「反映」一文再次反映江澤民的歷史和入黨問題,並指喬石等中共元老也獲悉,不少人支持調查江的歷史和入黨問題。

「有關江澤民和宋祖英的事」

「反映」一文不少篇幅反映「有關江澤民和宋祖英的事」。該文指江澤民經常看宋祖英的演唱。有一次演出完後江澤民在與宋祖英握手時偷偷遞給宋祖英一張小紙條,紙條上寫著:「以後有事找大哥,大哥可以幫助你解決任何事情。」紙條上所說的「大哥」,就是江澤民自己。後來宋祖英把紙條的這段話告訴給了別人。

該文反映江與宋祕密往來,夜間幽會。江澤民爲宋祖英花費30多億人民幣修建國家大劇院,海軍部門動用數千萬軍費爲宋海外演出揚名。

文章反映宋祖英在中央電視臺演出播出有特權,一切由她自己決定。文章指宋祖英享受副總理級以上的國家領導人才能享受的國家一級警衛待遇。文章指周永康被提拔爲公安部部長,與他討好宋祖英和江澤民有關。

趙安、張俊以案

呂文更暴料,知情人士透露,剛被判刑的原央視文藝部主任趙安落馬是因爲散佈江澤民和宋祖英的緋聞。趙安記錄江宋緋聞的手稿被張俊以得到,張以此手稿內容向有關部門和領導發了200多封匿名舉報信,舉報趙安和宋祖英誹謗江澤民等領導人。張俊以卻反被江澤民親自下令逮捕法辦。

香港前哨雜誌2004年2月也曾披露趙安、張俊以案黑幕重重,所描述的細節與呂文吻合。

新華網2003年12月12日報導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行賄罪、誹謗罪判處張俊以6年徒刑;以誹謗罪判處楊雪泥3年徒刑。報導指「張俊以、楊雪泥貶損黨和國家領導人及他人人格和名譽,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嚴重危害了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其行爲已構成誹謗罪,依法亦應懲處,張俊以依法應予數罪併罰。」

但對誹謗「黨和國家領導人」,法院和新華網都語焉不詳。

新華網2004年1月19日還報導,1月18日北京市高院二審裁定「維持原判」時,張俊以再次高呼「冤枉」、「反腐敗無罪」等口號,遭到法官制止。

江澤民的民意指數

江澤民與宋祖英的緋聞外界難以查證。

不過,學者指出,中國的言論控制一向嚴厲。中國民間從來不敢象現在這樣四處傳播、到處津津有味地議論在位領導人的醜聞。只有文革後期,民間對江青怨聲載道,也出了許多江青淫亂的傳聞。這是「中國特色的民意表達」。現在全國傳得街知巷聞的關於江澤民與宋祖英的緋聞,也可說是全國民衆普遍反感江澤民的一個訊號。今天江澤民的民意指數已等同當年的「妖婦」江青。




呂加平個人網頁上關於揭發江澤民的文章。(大紀元)




呂加平個人網頁上關於揭發江澤民的文章。




新華網關於張俊以的報道。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呂加平兒子胡大林:我剛剛才知道消息 2004/2/25 (16,740次)
「兩會」前夕 呂加平失蹤 全球審江大聯盟致函中共中央 2004/2/25 (15,833次)
江澤民醜聞持續發燒 呂加平案考驗胡溫智慧與高層互動 (圖) 2004/2/25 (17,865次)
宋祖英成了璩美鳳!江宋亂有了「性愛光碟」(多圖) 2004/2/24 (172,386次)
呂加平向中央、人大、政協反映江澤民問題及傳聞的全文 2004/2/23 (60,510次)
汪精衛一口氣喊了八個「與時俱進」 (圖) 2004/1/2 (21,837次)
江澤民心中的死結──隱私 (圖) 2003/11/10 (37,993次)
中共高層正醞釀清理江澤民的風暴 2003/4/17 (29,419次)
呂加平,你爲什麼要支持胡錦濤?(圖) 2002/12/21 (21,620次)
洪學智老將軍,勸勸您那孬蟲兒子(多圖) 2004/2/25 (38,891次)
宋祖英成了璩美鳳!江宋亂有了「性愛光碟」(多圖) 2004/2/24 (172,386次)
何清漣爲一些中國留學生悲哀 (圖) 2004/2/24 (19,815次)
照片來得真實!新華網今天替拉登壯膽兒(圖) 2004/2/23 (32,712次)
胡錦濤,這五百萬科技鉅獎是否發錯人了?(圖) 2004/2/22 (31,980次)
兩個新聞!江澤民抓耳撓腮追蹤其結果(多圖) 2004/2/22 (22,146次)
福州市委書記遇到了大麻煩(多圖) 2004/2/22 (19,337次)
苦啊!江澤民南巡有難言之隱(多圖) 2004/2/21 (27,654次)
新華網爲啥把周永康送到中新網上去曝光(圖) 2004/2/21 (20,915次)

新華網今天承認中共銷售核技術給邪惡軸心國(圖) 2004/2/21 (27,814次)
驚人消息!江澤民已掌中國絕對指揮權(多圖) 2004/2/20 (34,935次)
賈廷安上校升中將受阻 江怕暗殺棄專機改乘專列(圖) 2004/2/19 (26,238次)
引蛇出洞了!「迅雷二號」行動大擺迷惑陣(多圖) 2004/2/19 (29,935次)
羣衆自行處死貪官三百名!中央沒有公開的二號文件給江定性(多圖) 2004/2/18 (28,402次)
黨外人士痛斥江澤民 曾慶紅的衝鋒槍立即卡殼(多圖) 2004/2/18 (37,197次)
江似退非退胡半推半就 衆高官齊聚北京解決不了這問題(多圖) 2004/2/17 (34,795次)
軍中怨氣沖天!江澤民殺砍提拔各路將領內幕(多圖) 2004/2/16 (40,058次)
說話悠着點兒!新華網這篇文章俺得說搭說搭 2004/2/16 (19,146次)
新華網這報導嚇人!江澤民心臟小橋兒斷了?(圖) 2004/2/15 (20,146次)
福建省委出了什麼事?(圖) 2004/2/15 (23,715次)
『追查國際』對中國部分官方媒體的追查報告 2004/2/15 (20,561次)
江澤民幾度失態!黃麗滿仕途上的落日(多圖) 2004/2/14 (32,063次)
周永康在人民網吐實言:公安隊伍就是土匪扎堆兒(圖) 2004/2/14 (19,550次)
透露江澤慧受賄 王懷忠怎能不死(多圖) 2004/2/13 (42,240次)
香餌釣飢龜!希拉剋尚未獲千億大定單的原因(多圖) 2004/2/13 (19,002次)
禽流感!政府解決不了的問題自己不一定解決不了(圖) 2004/2/13 (26,126次)
新華網現在這個頭版頭條更讓人恐慌(圖) 2004/2/12 (23,750次)
咋回事!新華網今天透露周永康要嚴打江澤民(圖) 2004/2/12 (25,753次)
小笑話:對周永康難託終身(圖) 2004/2/12 (33,087次)
老江替黃麗滿出氣!廣東省委和廣州軍區針尖對麥芒(多圖) 2004/2/11 (32,430次)
幾張震撼世界的照片!Made in China(多圖) 2004/2/10 (34,153次)
第五代接班人已培訓!新華網透露江派賀國強親自安排(圖) 2004/2/9 (27,352次)
新華網今天這篇文章戳到江澤民(圖) 2004/2/9 (19,543次)
解決禽流感妙方?農業衛生兩部部長吃雞!(多圖) 2004/2/9 (18,236次)
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重中之重」的中央一號文件(多圖) 2004/2/8 (26,749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