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一颗极具震撼力的不定时炸弹──中国媒体大爆假帐黑幕
 
【人民报消息】编者按:中国“地大物博”,以下报导的只是发生在中国青岛的一真实事件……

工商时报7月8日报导,中国大陆颇有影响力的杂志「南风窗」在经过青岛等地的深度调查和采访后,大爆海尔透过重复计算将二○○一年总销售收入从三百亿元人民币灌水到六百零二亿元,并利用多个关系企业与子公司之间的交叉持股与相互交易在财务报表上做假的黑幕,其中「青岛海尔」根本只是一个做帐用的空壳子。此报导无疑对海尔这个中国第一品牌的神话投下一颗具有极大震撼力的不定时炸弹。

题为「追问海尔神话」的报导先是戳破了海尔二○○一年全球营业额高达六百零二亿元人民币,足足比二○○○年增长了五○%的牛皮。报导引述知情人士的话说,一九九九年以前,海尔在公布自己的经营业绩的时候,一直都是使用「工业销售收入」这一字眼,一九九九年海尔的工业销售收入为二百六十八亿元人民币。

而到二○○○年,这一称呼却被改为「全球营业额」,而数字也骤然增长到了四百零六亿元人民币。名称的改变包含了许多玄机,其中包含了大量事实上的重复计算。同一件商品,从它采购生产到最终卖给消费者,其营业额在海尔内部可以被重复计算三次。报导说,海尔集团去年的总销售收入也就在三百亿元人民币左右,也就是说它自一九九九年之后的两年里,其销售收入的增长是十分有限的。而且这种增长还是在海尔增加了大量的新产品,如PC、手机、中央空调等的基础之上。

海尔的股价背后也大有文章,因为青岛海尔这样一档著名的且回报突出的绩优蓝筹股,市场竟并不怎么太感兴趣。二○○一年报公布海尔的税后每股收益高达○.七七元,而海尔的股价却只能长期徘徊于十四到十五元左右,明显偏低。大陆著名的股市分析机构山东神光证券谘询公司不久前就对海尔利润的真实性给予了强烈的质疑,指出海尔的资产质量在下降,盈利的不确定性在增加,特别对海尔快速扩张资金、大量收购及青岛海尔与海尔集团之间的关联交易提出了强烈的批评。

「除非内部人员,任何人也难以弄清海尔电器国际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海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都是些什么性质的企业,他们之间不停地转换相互持股、相互投资都有什么意义」。报导指出,事实上,鼎鼎大名为广大股民所熟悉的、股市中著名的蓝筹股-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在海尔集团内部日常的组织管理机构中,竟只是一个空壳子。

根本无法从青岛海尔股份公司的财务报表中了解海尔真实的销售情况,包括海尔股份在内的许多海尔的生产部门只要把产品生产出来,然后直接交给海尔工贸公司,就等于销售出去。所以当海尔愿意让股份公司多盈利的时候,就可以以更高的价格收购股份公司更多的产品,从而给海尔股份公司带来高额的利润。

而一旦当海尔觉得应当让股份公司也承担亏损的时候,就可以以低的价格收购或者将库存的产品退回给海尔股份,就可以带来更多的存货。再加上大量同类企业的交易,也就是说,基本上海尔集团可以随意制造上市公司海尔股份的业绩,不论好与坏,盈或亏。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7/8/21846.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