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胡江斗──希望工程与胡锦涛出访
 
作者:陈劲松
 
2002年4月24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一段时间以来,被炒得热门的话题之一,是希望工程。

先是以揭官场丑闻著称的《南方周末》报道,希望工程滥用捐款,到处投资,亏损累累,累计的投资与亏损,均以亿计。与此同时,救助资金却没有得到如实发放。但该报道在上市前的最后一刻,遭到有关当局封杀;香港《明报》却闻讯披露,激起轩然大波;在三月份的“人大”、“政协”两会期间,20多名港区人大代表,据此联名递交了一份题为《促请政府彻查青基会账目,以维护希望工程声誉》的议案;主办“希望工程”的“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简称“青基会”)随即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严正声明”,对香港媒体有关希望工程丑闻的报道,予以坚决否认,并要求国家审计。

署尽快予以审计;出人意料的是,几天之后,《人民日报》却登出相反论调,含蓄指责青基会的解释站不住脚,应该“摆事实,讲道理”;事件最后出现戏剧性的转折:青基会公开承认做假帐掩盖投资亏损。

1988年由共青团中央倡导成立的希望工程,宗旨在于通过募集社会捐款,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这一带著光明面具的工程,正如扶贫工程、三峡移民工程一样,从其诞生之日起,就笼罩在层层黑幕之间,有关干部滥用挪用占用资金,假公济私,贪污腐化的种种传闻,不绝于耳。

事实上,在缺乏有效监督和合理制衡的一党专制体制下,全中国几乎没有哪一项工程不存在贪渎问题。希望工程自然也不例外。在共产党内,不管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少壮派还是元老派,在腐败问题上,都是半斤八两,“五十步笑一百步”。

问题是,为什么是在这个时候,希望工程的丑闻被炒得如此沸沸扬扬?

众所周知,《中国青年报》是共青团中央的机关刊物;《人民日报》是共产党中央的机关刊物。两报鲜有不同声音,前者总是紧跟后者,亦步亦趋。围绕希望工程丑闻,两报先后出现截然相反的调子,出人意料,也耐人寻味。

实际上,这一事件,恰如其分地折射出,中共党内,老资格的当权者对即将接班的少壮派的不满和压制。青基会最后认输,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的必然结果。既然有高层反弹,青基会终于是“捂不住”了。

具体地说来,具有接班态势的“第四代核心”胡锦涛,正遭到“第三代核心”江泽民的百般妒忌和压制。而路人皆知的是,江泽民有意扶持亲信曾庆红,又多了一个“胡曾之争”。

打击希望工程,打击《中国青年报》,等于打击团中央,打击从那里发迹的胡锦涛。如果从曲折复杂的人际关系网路中,能找出胡锦涛与青基会秘书长、即希望工程负责人徐永光有关系的丝丝缕缕,利用“反腐败”的旗号来整垮胡锦涛,并非不可能。

据信,保守派的代表人物李鹏也卷入这一阴谋,因为,不久前,《中国青年报》才暗示性地披露过有关李鹏家族的贪污丑闻。

这波权力斗争再明显不过的表现,就是围绕胡锦涛出访的安排。美国当局一早就有邀请胡锦涛访美的意向,以寻机认识胡的“庐山真面目”;北京方面开始一直没有正面回答,直到布希总统访华,才亲自经由江泽民之口,突然应诺让胡锦涛访美;之后,因台湾问题,中美摩擦不断,尤其美国公开接待台湾国防部长汤曜明的到访,远远逾越了现时期中美关系的底线。按照惯例,北京起码应该取消或者暂时取消胡锦涛访美的安排,但却一反常态,始终坚持这一安排不变。

鉴于美国支援台湾的声调日益升高和公开化,为了与美国较劲,中共领导人倾巢出访。总书记江泽民和总理朱镕基专门出访伊斯兰国家,江泽民甚至破例出访美国宿敌、被美国列为“流氓国家”的利比亚和伊朗。

全世界都知道,美国正全力以赴,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北京的出访,很明显地是想与美国唱对台戏,给美国难堪,令美国难办。具有威胁意义的潜台词是:你要拿台湾问题为难我,我就要拿恐怖主义问题为难你。

极不相称的是,在胡锦涛的行程上,除了伊斯兰国家马来西亚,还被安排访问新加坡和美国。这最后一站美国,无疑是胡锦涛面临的严峻考验。继续当“温吞水”,可能被指无功而返;调门高,可能被指损害中美关系;调门低,可能被指为软弱。在中美关系再度紧绷的此刻,江泽民拿胡锦涛去试身手,无异于让胡去过鬼门关。

胡锦涛出国时,江泽民正回国。胡某命运如何,就看江泽民的算盘打得如何了。但不管怎样,从希望工程丑闻到胡锦涛出访,权力斗争的种种玄机,已尽在其中。


 
分享:
 
人气:9,000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给予打赏。让我们一起打拼未来!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