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这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
 
作者:陈奎德
 
【人民报消息】中国加入WTO后,如所预期,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残留的部分与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协调逐步显现,其金融体系就是显著的一例。

  众所周知,中国大陆银行不良贷款问题,被海外专家称作“金融癌症”,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但是北京过去从未正式承认。然而一旦加入WTO,问题就无法掩饰了。因此,它最先浮出了水面。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就不得不承认,中国大陆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占总贷款比例高达25%。而据相当多的经济学家的估算,戴的数字偏于保守,一般认为是在35-40%之间。

  这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如果中国的老百姓完全理解了内中的含义,中国金融体系早就崩溃了。

  当局信誓旦旦,要采取措施降低不良贷款,诸如让银行成为真正的经营货币的企业,实行自主经营,不再承担政策性业务;参照国际通行原则,采取债务重组等各种方式处理不良贷款;提高呆坏帐准备金提取比例,及时冲销坏帐等。

  这些技术性措施显然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试问,中国银行如何自主?如果它们的产权永远属于党国,如果它们的人事任命权永远操于中共手中,如果中国公民不能开办自己的银行,则银行有自主的丝毫可能吗?如果只在细微末节的技术层面参照国际通行原则,而在重大原则上拒绝国际通行规则:如:放开民间经营银行的禁令,实现“中央银行+民营商业银行”的体系,银行的人事由产权所有者自主决定等等,离开了这些根本的国际通行原则,中国大陆银行的自主经营和改革只能是一句纯粹的空话。

  在这样一个由官僚操纵的国营银行体系中,一系列金融危机隐埋其中,随时可能爆发。即使因为有国家担保而暂时未爆,但该体制对经济的阻滞仍然是相当严重的,其中最显眼的一个就是:大陆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极其困难。

  举世公认,中国的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的火车头,前途所系,意义重大。但愈来愈严重的威胁是:它们很难获得银行贷款。仅以1999年为例,银行给民营企业的贷款只占其总贷款额的百分之一!如此歧视,民营企业如何发展?

  中国银行的绝大部分贷款,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去填那些摇摇欲坠的国有企业的无底洞去了,这就是所谓“政策性贷款“。结果是,该获贷款的得不到,不该获得的却源源不断来钱,最终是流进了私人腰包。

  这种对大陆民营企业的贷款歧视,盖源于中央政府不支持以及大陆金融体制的问题。

  政府不支持的原因,源于关系和政绩考量,甚至还残存有意识形态的缘由;而中国金融体制不健全,则是更基本的原因。中国大陆银行都操纵在国家手里,银行给国有企业的贷款能得到国家的担保,即使贷款变成了呆帐坏账,仍然可以由国家来冲销。但是如果给民营企业的贷款出了问题,银行的贷款承办人可能要负个人责任。近年来,各级政府仍然在以公开或者暗示的方式向银行提供担保,鼓励银行继续向国营企业贷款,而民营企业继续遭到歧视。这种制度不废除,民营企业的贷款难有翻身之日。

  全球已经看到,在一些东亚国家,由于权力当局强调在“亚洲价值”指导下的经济发展,形成某种“亲族式资本主义”,结果导致1997年开始的金融大风暴,看似欣欣向荣的经济突然间一朝崩塌。如今,北京强调“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形成某种“党国资本主义”,对于这个坏账充盈的金融体系,何时是它宿命的“1997”呢?

(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3/9/19573.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