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名 南京政协委员胆从何来 (图)
 
2002年3月24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

■多位南京政协委员认为改名为“国际和平中心”意义更深远

■80%南京市民认为新名称淡化南京大屠杀历史而坚决反对

华商报南京消息(刘泱) 3月20日,李洪远、吴野等多位南京政协委员在视察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遗迹保护情况时纷纷建议,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改名为“中国南京国际和平中心”,此事一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80%的市民坚决反对纪念馆改名。

政协委员们认为,建于1985年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一处集史料、文物、建筑、雕塑、影视等,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杀”特大历史惨案的专史陈列馆。其实,值得纪念的并不是“大屠杀”本身。纪念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世界和平的重要基地,改名为“中国南京国际和平中心”意义更为深远。

连日来,南京市民对此反响强烈,反对的声音占了绝对多数。在打到当地报社的数百个电话中,约80%的读者坚决不同意纪念馆改名,他们认为新名字淡化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市民们认为:所谓的“国际和平中心”,并没有指出这座纪念馆的本质,这样名称的单位放在世界上那一座城市都可以,我们建它的初衷是“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国际和平中心”只能弱化日军的罪行,犯罪的人还没有好好反省,我们的宽容得不到日本人的尊重,相反对恶魔的宽容只能是对自己的侮辱,也容易让后人淡忘这场惨剧。就连日本在广岛挨了原子弹以后,还建立了“原子弹爆炸死难者慰灵碑”、“原子弹爆炸受害者养护院”、“原子弹爆炸受害者医院”等,作为对中国、对南京30万同胞的加害者,他们都不忘他们是“受害者”,我们应该好好想想是否对得起死去的同胞。

昨天,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81岁的宋秀芳老人在打给当地报社的电话中说:“把纪念馆的名字改掉,我真伤心啊!只有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个名字,才能提醒后人不忘国耻,警钟长鸣。”

5%左右的市民认为“国际和平中心”意义更深远,更贴近人类和平的主题,他们中以年轻人居多。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就“改名”一事现场采访了一些外地的游客,绝大多数外地游客不同意改名。在纪念馆里参观的58岁的日本老人石津宏介先生告诉记者,在纪念馆里看到的一切让他感到震惊与不安,如果改名后达不到扩大纪念馆的规模和知名度,让更多的人来这里参观、了解史实的效果,那就没有改的必要了。

据媒体报道,30年代有个亲日政客叫唐有壬,是大汉奸汪精卫的嫡系,曾经出任国民政府的外交部副部长。唐有壬后来被爱国青年暗杀。

唐有壬有个弟弟叫唐有寅,唐有寅最小的儿子,就是当今中共的外交部长唐家璇。日本前驻联合国大使长谷川健次曾经回忆说:唐先生每次只要一看到我们(日本代表),立即露出一脸媚笑,实在让人感到亲切。

唐家璇的女儿唐倩倩在北外日语系毕业后在日本伊藤忠商社(C.ITOH)北京事务所工作,后嫁给日本同事。1998年年初,江苏南京的某化工厂急需一批罐储设备,这些设备,本来辽宁就可以生产,质量一点不差。但唐倩倩通过江苏省外办的熟人(她父亲的朋友),买通江苏省外贸厅等单位的经办人员,一口咬定辽宁产品“质量有问题,不过关”,最后硬是通过伊藤忠商社,从日本进口了70年代初的落后设备。唐倩倩为她的主子如此买力,到底为了什么?!

中国近代史上,确实出了不少汉奸,本不奇怪,但是像唐家璇这样,一家三代,辈辈出汉奸,确实很罕见。

另据媒体报导,江泽民其父江世俊是在侵华日军的一家反华宣传机构中任高职,是一个出卖国家利益的汉奸。并且抗战时期,江就读的所谓“中央大学”并非在重庆,而是汉奸汪精卫控辖下的南京。


 
分享:
 
人气:9,312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给予打赏。让我们一起打拼未来!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