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电子报 正體版
 
香港23条反颠覆法自毁前程
 
作者:龙延
【人民报消息】一、23条是大陆“法制”的翻版

中国加入WTO后,一个时耄的说法就是中国和国际社会接轨。不过早已是国际大都市和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在北京的压力下正在反方向和大陆快速接轨。最近香港政府为了迎合江泽民政府试图通过反颠覆法,即《基本法》第23条立法,想要把大陆的“法制”引进香港,进一步把香港大陆化。

作为一个自由和法制的香港,“反颠覆法”的本身逻辑混乱,是开历史倒车。

大陆以前有一个厉害的“反革命罪”,一个人如果被指控为“反革命”,那么不死也得脱几层皮。后来发现“反革命罪”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于是当权者弄出了许多新的“法制”,把“反革命罪”改为“泄露国家机密罪”或“颠覆罪”之类的,代替了以往赤裸裸的政治棍子和帽子。

现在香港要制定23条反颠覆法,完全抄袭大陆的做法,是大陆“法制”的翻版。

二、23条是个筐,什么都可以装

香港23条反颠覆法和大陆“泄露国家机密罪”或“颠覆罪”之类的一样,条款不明,含糊不清,政府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解释。这些罪名是个筐,什么都可以装,在需要的时候,当权者可以随心所欲地用这些“法律条款”为依据,把这些罪名扣到异己的头上,用法律的武器对异己进行无情打击。通过这种方式,当权者可以把政治迫害法律化,从而可以用“法治”的幌子进行政治迫害、制造冤假错案,把打击和迫害政治异己“合法化”,从而转移了人们的视线。

香港政府正在积极防效北京,把法律作为打击异己和政治迫害的武器,每一个港人都是23条潜在的“专政”对象,每一个港人都应该起来反对23条。

三、“一国两制”名存实亡

香港快速地和大陆接轨,迅速大陆化,23条反颠覆法使得“一国两制”提前结束,是香港自毁前程。23条反颠覆法波及香港每一个人(包括永久居民),不论住在何方都是潜在打击对象,其负面影响巨大:

-- 破坏香港的投资环境,动摇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作为东京以外的亚洲最大国际金融中心,正是有一套保障人民自由和权益的相关法律,才使得投资者对香港拥有信心。23调无疑是给香港自由、法制进行一次无情打击,这样必然动摇国际社会对香港的信心。

-- 23条是一个完全扼杀香港自由的恶法,言论和新闻自由首当其冲。对当权者任何一点批评的言论都可以被指控为“颠覆罪”。这必将导致香港禁若寒蝉,作为自由港的香港名誉扫尽。

-- 民主、人权、宗教和信仰自由将遭到严重破坏。各种民主、人权、宗教和信仰团体是反颠覆法的直接打击对象,23条将会制造大量冤假错案,侵犯广大港人的根本利益。

四、对海峡两岸的负面影响

23条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共的承诺是靠不住的。那么在海峡两岸的事务中,中共的任何一个承诺都必将受到进一步的置疑,这必将伤害海峡两岸的互动和合作。

2002年12月7日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读者留言反馈:



读者留言
 
欢迎您的留言反馈。
 
 
香港知名大律师寒风冷雨街头派发“七色彩虹”(图) 2002/12/10 (14,287次)
声援15日香港大游行 “全球反对23条立法筹委会”14日在华府举行大集会 2002/12/9 (14,297次)
戴在人民头上的枷锁 2002/12/9 (13,520次)
香港六百万市民将生活在恐惧之中 (图) 2002/12/8 (16,928次)
法新社:多外国银行因23条立法正考虑撤离香港 2002/12/8 (13,539次)
法律顾问踢爆港府谎言 23条违《约翰内斯堡原则》 2002/12/6 (13,850次)
苹果日报:揭23条谎言:叛国罪随时杀埋身(图) 2002/12/4 (16,064次)
23条立法!阿扁看了都直害怕(图) 2002/12/2 (16,327次)
国家哪儿不安全? 2002/12/2 (15,869次)
十六大失意说真话!李铁映说三个代表有缺点(图) 2002/12/7 (24,100次)
为何九常委公开亮相推迟38分钟? 2002/12/7 (31,895次)
得到35美元的报酬就是为欢迎这个人 (多图) 2002/12/3 (31,663次)
绑架政治局!江泽民张万年搞一场惊魂破胆的军事政变(多图) 2002/12/3 (61,875次)
江泽民卖国大追踪 2002/10/2 (26,770次)
看了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江泽民最怕的!(多图) 2002/9/16 (52,660次)
小笑话:江泽民和王冶平的共同语言(图) 2002/3/9 (24,548次)
一个神奇的故事和几张令人震撼的图片(多图) 2002/1/7 (30,232次)
小笑话:江泽民的答案 2001/11/11 (17,845次)

小笑话:张爱萍教训江泽民 (图) 2001/5/20 (39,190次)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