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你不放过邓小平,我不放过江泽民──不同辈分的「革命分工」吧
 
作者:凌锋
 
【人民报消息】王若望病逝,有很多想法,但不知从何说起,有些事也不知道该不该说,该怎么说。

然而不管怎样,看到临终前王老对看望他的朋友说,他很高兴看到邓小平先他而死,他到了地下也要同邓小平斗。我看了很受感动,这是一个战士战斗不息的精神,也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当然,这里的“革命”,有别于共产党的革命。因此当12月16日晚间去医院探访他的时候,我同他说:“你不放过邓小平,我不放过江泽民。”这是我们不同辈分的“革命分工”吧。

王老临终前,我也回忆起最近几次耳闻目见的情况:

大概是1999年,辛灏年兄宴请来纽约的前香港文汇报总编辑金尧如,我们夫妇叼陪末座,席上就有王老羊子夫妇,热闹起来,王老和金老都童心发作,席上大唱京戏。对王老的感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000年,李鹏、江泽民来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民运和台湾朋友组织开车到李鹏住宿的华尔道夫酒店绕场示威。内子杨月清也开车,我们是白天去的,那是相当考验车技的,还要应付警察和便衣的干预;第二天看报,知道王老和羊子是晚上开车去的。以王老的年纪还亲自上阵,心里很感动。

2001年10月,辛灏年主持的<黄花岗>杂志创刊,王老也上台讲话,但是他的“台”同别人不一样,他没有站在讲台后面,而是主席台前面,拉近了他同与会者的距离,这该也是他很普罗化和感性化的一面。

再不久,刚在费城成立的中联发于纽约召开记者会,可能这个组织的激烈态度在民运圈中有争议,或者非周末的中午时间大家在忙,也可能没有通知好,至少我是前几个小时才接到通知,只能抽点空去听一下,迟到早退。那个场合除了中发联的自己人马和记者外,没有其他民运人士捧场,只见王老在那里洗耳恭听。可见他反对中共专制独裁政权的执著。

除了在纽约的接触外,其实同王老也神交已久。五十年代开始,在上海的报章上就看到过他的大名。但是真正的关注,是文革结束后他对中共的批判以及被中共的迫害。那时我已经在香港了。1986年底北京、上海爆发学生运动,记得12月底的香港<信报>发表两篇报导上海学生运动的文章,由于是上海来稿,报导了学运实情,颇引起外界重视,因为那时还没有传真机,遑论伊妹儿,稿子是托人带出来的,那时中港之间来往人不多,海关查得很严,携带“反动”文章有很大风险。果然当局后来严查,似乎是王老把底稿夹在废纸里卖给回收店时被查出来的。王老因此也同方励之、刘宾雁一起被邓小平钦点开除党籍。其后香港常有王老的消息,包括他的电话线给当局卡断等等。大概也就在那时,陆铿、胡菊人主持的<百姓>杂志,虽然经济上相当困难,还是给王老出书,作为永恒的历史记录。

1992年,王老获准赴美,到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不久,他到澳洲访问,我所属的香港文化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也邀请他到香港访问,在香港呆了几天。在欢迎晚会上,王老表示了在回国后要竞逐民阵和民联合并后的主席职务,当时与会者对他的雄心壮志给予肯定的喝彩,但是轮到我上去讲话时持不同意见,这是当时我对民运内部的是是非非已经有所感觉,因此奉劝王老以古稀之年,不必□这个浑水。但是我讲完后王老再次出来讲话,表示他问鼎主席的决心不变。我当然也不能再说什么了,心想,喝彩的声音使他处于亢奋状态。当时我工作非常忙,没有参与对王老的接待工作,也没有时间同他个人多接触交换意见。现在看来,当时我对他的理解是有片面性的:对颇为感性的王老来说,自然会有亢奋的一面,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同中共专制政权斗争的决心,要为此贡献他的毕生精力。这一点到临终前更得到充份的表达。

不久那个著名的民运华盛顿会议,闹出比我想像中更严重的分裂,局内人各说各话,我们局外人更搞不清楚了。想来是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交织在一起,但是谁是民,谁是敌,又岂容易分清?但是民运内部缺乏宽容精神应该是分裂的主要原因。而王老的政治生命也从此走了下坡路。

1997年我们移居纽约以后,自然也听到有关王老的风言风语,我一向害怕卷入人际关系上的是是非非,因此对王老就没有个人之间的接触,更不要说是关心了,这也令我现在后悔不已。我认为民运之间缺乏宽容之心,我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不是怪传话的一些朋友,因为我们到新的地方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我只怪自己没有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这些问题。

风言风语,有真有假,但是就是真,在王老的一生中,又占多大的比重?即使强大的中共为维护内部的团结,毛泽东不断要人们分清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支流和主流的关系,中共在几乎无官不贪的情况下,还宣传“大部份干部是好的和比较好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作贱自己?当然,民运的道德形象是很重要的问题,然而也应该知道,金无赤金,人无完人,在高要求的同时,也应该多一点包容之心。何况持之以恒的同中共专政政权抗争,而不是想同中共进行利益交换,就是民运最崇高的道德形象,这是大节。对生活作风上也有高尚德形象的,我们更加崇敬,作为楷模,但是对有可以理解的瑕疵者,也不必挞而伐之。特别是流亡海外的民运人士首先面临生计的问题,又不熟悉海外的环境,如果有行差踏错,只要不是越陷越深,也不应揪住不放,当“敌我矛盾”处理。特别是我们没有生计问题的,容易“饱汉不知饿汉饥”。因此在强调民运的道德形象以凝聚道德力量时,也应该通过王老的逝世,强调民运之间的相互关心和爱护,不但是政治上的关心,还包括生活上的关怀,特别是年纪渐大而又日渐丧失谋生能力者。

衷心希望民运除了刚性,也有柔性,特别是内部的柔性,不要用对付共产党的办法对付自己。多一点宽容才能增加团结,才能发展成长,悼念王老也才不至于停留在表面上。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1/19/18509.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