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架在「舌頭」上的刀子並沒有使她屈服!
 
2001年5月11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以「現代化的陷阱」一書聞名的大陸經濟學家何清漣,是大陸少數在高壓下仍敢於直言的學者之一。由於其觀點鮮明,筆鋒犀利,痛恨她的人視她爲眼中釘,而喜歡她的人則稱之爲「知識界良心」。

何清漣,一九五六年生,湖南邵陽人,中學未畢業即下放農村,曾以軍事編制參與「焦枝」鐵路建設。由於其知識分子家庭出身背景,在文革中屢遭打擊與孤立,小小年紀即養成其特立獨行的性格。在大家「一心革命」的年代,她努力讀書,自學完成中學課程。恢復高考後,考入湖南師範大學歷史系,其後再入上海復旦大學經濟系,一九八八獲年經濟學碩士學位。先後在湖南財經學院、暨南大學任教。九十年代初落戶深圳,最初在深圳市委宣傳部供職和「特區經濟」雜誌任編輯,其後轉到「深圳法制報」,從編輯、記者升至負責四個版面的主管。

何清漣的著作甚豐,較著名的有「人口:中國的懸劍」、「現代化的陷阱」、「我們仍然仰望星空」。「現代化的陷阱」寫的是改革開放後,至一九九五年之前被扭曲的社會現象,尤其是官僚尋租,造成社會的不公。而「我們仍然仰望星空」,則是由多箇中短編評論,以及一個自傳式敘述組成。其中,二萬五千餘字的「當前中國社會結構演變的總體分析」最具震撼力。

該文原載於去年三月號「書屋」雜誌,文中清晰的分析了中國當前各利益集團精英,如何在權力市場化爲起點的這場改革中的形成經過,以及造成嚴重貧富差距,階級分化和對立等尖銳問題。也指出了中國的腐敗,已由八十年代初的個人腐敗過渡到九十年代中的組織腐敗,再到現在的制度化腐敗,而在這轉化的過程中權貴透過權力掠奪國家資源,轉公爲私,使得原爲主體的工人階級和次主體的農民,成爲了社會邊緣人,成爲今日社會結構極不穩定的因子。

該文刊出後曾使「書屋」洛陽紙貴,但也再度觸怒中共,除「書屋」受到有關當局的特殊「照顧」之外,何清漣也降職減薪,調爲無法發表文章的學位人員。

然而,何清漣並沒有因此而屈服,她認爲媒體監督政府、知識分子提示政府都是知識分應有的良知和責任。因此,她一再的試圖突破,日前接受「羊城晚報」週刊的專訪,或可視爲她突破的一種。

中共架在何清漣「舌頭」上的刀子並沒有使何清漣屈服!

 
分享:
 
人氣:11,038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編輯先生臺鑒:發現光緒那斯跟主子不一條心!
讓江澤民游泳?港官,還是留着你那吃飯的傢伙吧!(圖文)
江澤民的「法治」邏輯
《天安門文件》:江澤民心臟病反覆發作的原因
給編輯的一封信:建議讀者看幾個屍體確認回憶錄
文章從何處來?徐四民「鏡報」的特殊功能
記者無疆界呼籲釋放天網編輯黃琦
美國電視臺專訪《天安門文件》編輯黎安友
知情者其實並不知情 --《天安門文件》編者之一 林培瑞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