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貶值37萬本碩送外賣 就業難50萬本碩博退學
 
古成
【人民報消息】日前,「廣州美團滿員,本科率接近30%」「7萬碩士,30萬本科生在美團送外賣」等資訊在牆內自媒體圈火了。 學歷貶值!美團高學歷騎手惹爭議 美團官方很快辟謠,7月10日,美團官方微信公眾號稱:「學歷情況需要騎手本人提交相關證書到學信網/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海外高校的官方網站進行驗證,任何關於騎手學歷的總量數據都沒有事實依據,是為博流量而隨意推理並傳播的虛假資訊。」 美團官方辟謠即刻遭到網友打臉。有網友稱:「實際是不止30萬,江浙地區進廠年齡上限都提到38歲了,以前是45歲,你中年失業,基本不可能進廠,留給中年人只有城市鐵人三項了,要麼跑滴滴,要麼送外賣。」 「只要不檢測,就沒有傳染。只要平臺不承認,就沒有大學生騎手。」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外賣騎手已經超千萬人,其中餓了麼活躍騎手超過400萬人,美團騎手2024年上升至745萬人,年增長率近20%。2020年前,外賣平臺曾發布騎手學歷結構狀況報告,《騎手就業報告》顯示,近年來大學生騎手呈增加趨勢。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外賣騎手中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分別為15%、18%、24.7%。按照這一比例,美團745萬人中本碩生37萬,占比不足5%,該不會是美團反向辟謠,認為網傳數據太少了吧。 2020年後,外賣平臺再未更新騎手學歷數據。為啥呢?死結太多,既要又要,顧不過來了,左腳拌右腳,自己掐住自己的脖子了。一方面中共經濟下滑,失業率攀升,政府忽悠年輕人、大學生要放下孔乙己的長衫,職業沒有貴賤,只是分工不同。另一方面高校還在不斷擴招,教育程度與普及率是中共社會發展的一塊招牌,就業好壞是衡量經濟狀況的一個指標,大學生要是都送外賣,這黨媽臉往哪擱啊。 高考狂歡,不如老範的一則「道歉」 每年適逢六七月高考及分數公布季節,黨媒、大學中學、考生家長三線同步共振,集體炒作,中榜考生紛紛曬成績、亮錄取通知,在網路上掀起範進中舉式狂歡,兜售高考盛宴。黨媒收割一波流量,黨媽收割一番自信。 可是,高考能改變命運嗎?分數能決定未來嗎?協和4+4董襲瑩的逆襲人生和黃楊鈿甜的高考移民特權,碾壓了多少莘莘學子。只要老爹姓趙,小學文憑也能成清華博士。 7月3日,北師大心理學碩士,外賣員老範拍視頻「道歉」,在網上引發反嚮。原因是此前,外賣員老範在網上曬出了自己北師大心理學碩士學歷證書,他身穿畢業袍、送外賣的短視頻迅速走紅,卻被部分家長批評「誤導學生」,稱他的視頻讓孩子回歸了「讀書無用論」。 老範再拍視頻「道歉」,解釋自己並無貶低讀書的意思,只是希望記錄真實生活、傳達「靠雙手掙錢也值得尊重」的價值。他說:「我沒有要打擊任何人的夢想,我只是想告訴那些正在辛苦生活的人——你不孤單。」 有網友評論,「真正毀掉孩子希望的,從來不是現實,而是遮蔽現實的謊言。」「倘若連講述真相都要道歉,那麼這個社會到底是怕孩子不努力,還是怕孩子看清現實之後不再幻想?」 就業難,中國高校面臨人才「產能過剩」 大學學費年年見長,大學生就業率年年下跌。學歷過剩、學歷貶值已經是中國經濟下滑圖景中的一道璀璨風景。在這種逆向互搏的野蠻生存環境中,催生了大學生退學潮。 就業率過低導致許多年輕人在考研上岸沒多久後又主動退學。據統計,202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報名人數388萬人,計劃招生總人數為87.22萬人,這意味著有將近300萬人落榜。而在中國高校在校大學生(包括本科碩博)中,每年約有50萬人退學,在校生主動退學率接近3%。在研究生群體中,未按期畢業者占比高達四分之一。 2025年7月7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研究生院對28名研究生作退學處理,2025年春季學期,上海師範大學、安徽理工大學、湖北師範大學、東北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吉林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都發布了研究生退學的公告。2020年,清華大學等30多所高校公示清退超過1300名碩博研究生。2021年,暨南大學對27名研究生作退學處理。 研究生退學現象在國內已經是很普遍的了。原因有多種,主要歸功於中共體制金錢至上毀人不倦的價值取向,大陸高校在中共金錢至上、權錢交易的體制性流弊推動下,研究生上學期間主要是為導師打工,科研腐敗學術銅臭化是不爭的事實,導師是老板負責拿項目,研究生就是科研奴婢負責聽呵完成項目的,壓力山大,本以為考研考可以上岸找個好工作,沒想到在研究生階段就要開始適應被極端壓榨。 象羅帥宇這樣的醫學研究生還面臨著與魔鬼共舞,被導師逼著做喪盡天良活摘病人器官的事,否則就要被跳樓。做不完的實驗和項目、生殺予奪的導師與無法共情的陰暗面,讓很多涉世不深的年輕人心生畏縮與疲倦。 拿著熬過多少夜晚換來的通往未來的門票,卻進入了一座意想不到的圍城,此時唯一的破窗之錘就是退學。 另一大主要原因是中共經濟崩潰,高學歷更難找到工作。 2025年5月,東南大學總務處計劃招聘一名膳食管理辦公室管理崗人員,學歷要求「博士」,被解讀為「博士掌勺食堂」。2024年,西北師範大學招聘「入住公寓專職輔導員」,學歷要求「博士」,引發輿論熱議。2022年2月,廣東省河源市下屬和平縣發布了年度引進高學歷人才公告,計劃引進82名畢業生,隨後慕名而來通過資格審核的700餘人中,博士有31名,碩士700多名,其餘均為名校本科生。 據統計,全國高校可以提供的教學科研崗位、輔導員崗位和其他行政後勤崗位,加起來只有3.5萬個左右。而每年博士的畢業人數約10萬。中國博士生從2013年的在讀人數約30萬人到2023年的逾60萬人,十年間數量翻了一倍。 就業的崗位越來越萎縮,而高學歷人才招生不斷擴張。中國高校也面臨人才「產能過剩」問題,這同中國的制造業產能過剩窠臼是一樣的死循環,因為它們都按照中共政治指揮棒運轉,從來就不講甚麼行業規則與經濟規律。△ (人民報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