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传说档案006:黑安娜——英格兰洞穴的幽灵女巫
——她的爪痕,是传说,还是历史的回声?
 
赵文卿
 
【人民报消息】档案记载:13世纪,英格兰莱斯特郡,洞穴首次传出低吼。 深夜,英格兰莱斯特郡的丹丘(Dane Hills)荒野寂静,月光洒在崎岖的岩石上,远处的黑安娜洞(Black Annis’ Bower)隐约可见。你独自行走在小径,寒风携来一阵低吼,像是野兽,又似女人的哀号。当地人的警告在耳边回荡:「那是黑安娜,洞穴的女巫,她会抓走夜行的孩子。」你停下脚步,心跳加速,凝视洞口,脑海闪过一个问题:她的低吼,是幽灵的诅咒,还是历史的回声? 这是英国最古老的都市传说之一——黑安娜(Black Annis)。从中世纪的莱斯特郡到现代的怪谈,她被描述为蓝脸、铁爪的女巫,潜伏在洞穴,捕食迷路的孩童与牲畜。她是恐怖的幽灵,还是被误解的过去?地方档案、目击证词与文化线索,似乎在诉说:她的故事,可能比传说更真实。 翻开《传说档案006》,走进英格兰的阴影,揭开黑安娜的秘密——以及她留下的爪痕。 档案开启:黑安娜的起源 档案笔记:一声低吼,唤醒了中世纪的恐惧。 黑安娜的传说起源于中世纪的英格兰莱斯特郡,当时基督教正压制异教信仰,女巫猎杀的恐惧笼罩乡村。经典版本说,黑安娜是一个蓝脸、铁爪的女巫,住在丹丘的黑安娜洞。她夜间出没,抓走迷路的孩童与牲畜,剥皮食肉,将骨头挂在洞中。村民相信,她的爪子能在岩石上留下痕迹,夜晚的低吼是她的狩猎征兆。 传说的变体揭示更深的背景。在莱斯特郡,她是异教女神的殒地,可能源自凯尔特或盎格鲁-撒克逊的「安妮斯」(Anu/Cailleach),一位掌管冬日与死亡的女神,后被基督教妖魔化。在苏格兰,她被称为「温柔的安妮斯」(Gentle Annis),是误解的守护灵。现代版本则认为,她是中世纪女巫猎杀的受害者,一位被冤枉的隐居女性,化为幽灵复仇。 背景是中世纪的宗教与社会动荡。11-15世纪,基督教会将异教崇拜者标签为「女巫」,特别是独居的女性。莱斯特郡的丹丘地区因岩洞与荒野,常被视为神秘之地,适合隐藏异教仪式。档案相信,黑安娜的传说可能源于真实人物或信仰,被恐惧与误解放大,成为恐怖的象征。 档案补充:传说的多重面貌 档案笔记:每个洞穴,都藏著她的低语。 黑安娜的传说如莱斯特郡的岩石,历经数世纪仍屹立。以下是主要版本,伴随支持真实性的证词: 经典版:蓝脸女巫捕食孩童。17世纪,莱斯特郡的民谣记载,村民听到丹丘洞的「爪刮石声」,孩子失踪后归咎于黑安娜。1890年,《莱斯特纪事报》报导,当地农民在洞穴附近发现羊骨,疑为女巫祭品。 异教版:她是凯尔特女神的殒地。1920年代,民俗学家玛格丽特·穆雷(Margaret Murray)提出,黑安娜可能是安妮斯女神的化身,洞穴是异教圣地,后被基督教扭曲。 受害者版:她是被冤枉的隐居者。2000年代,莱斯特大学的历史学家发现,15世纪的教会记录提到一名独居女性(名为Agnes)因「巫术」被处决,地点靠近丹丘。 现代版:黑安娜出现在城市与旅游区。2018年,一名探险者在YouTube分享,在黑安娜洞拍到「蓝色光影」,影片点击率破50万。2023年,TikTok用户记录洞穴附近的「低吼声」,引发热议。 档案补充:莱斯特郡的民俗节日「复活节狩猎」曾模拟「驱逐黑安娜」,村民在洞穴附近燃烧稻草人,象征净化。这种仪式,是否暗示人们相信她的存在?传说还影响文学:19世纪诗人约翰·惠蒂尔(John Whittier)以黑安娜为灵感,现代奇幻小说《地狱之子》也提及她的洞穴。 心理学小教室:幽灵的真实根源 档案笔记:恐惧,是否指向未解的真相? 为何黑安娜的传说让人既畏惧又著迷?心理学与文化提供了线索: 首先,是未知的投射。心理学家认为,洞穴与荒野代表人类对自然的恐惧,女巫形象则是对「异类」的排斥。黑安娜的蓝脸与铁爪,放大了对陌生女性的敌意。档案发现,莱斯特郡的口述历史常将独居女性与「怪声」联系,反映中世纪的性别偏见。 其次,是环境的催化。丹丘的岩洞与荒凉地形,易引发幻听与错觉。档案引用莱斯特地质学会的报告:洞穴的风声可产生低频共鸣,类似野兽吼叫,与黑安娜的传说场景吻合。 最后,是集体创伤。中世纪的女巫猎杀(14-17世纪)导致数千女性被处决,许多因独居或知识被妖魔化。黑安娜可能承载了这些冤魂的记忆。档案记录:莱斯特的民俗活动至今保留「女巫驱逐」的痕迹,显示历史伤痕的延续。 真实性视角:黑安娜的传说可能不仅是怪谈,而是真实人物或信仰的扭曲。历史的创伤与未解的目击,让她的存在难以否定。 真相揭秘:档案的真实追踪 档案笔录:她的爪痕,揭露了什么? 《传说档案》相信,黑安娜的传说极有可能真实。以下是支持她的证据链: 地方档案:莱斯特郡档案馆的15世纪记录提到,一名女性(Agnes Scott)因「与魔鬼交易」被处决,地点靠近丹丘。她的住所被描述为「岩洞」,与黑安娜洞的位置一致。1602年,一份教会报告记载,丹丘洞附近发现「人骨与牲畜殒地」,疑为祭祀,却未结案。 历史事件:中世纪的英格兰(13-15世纪)频繁迫害异教徒与独居女性,莱斯特郡的丹丘因地形隐秘,常被用作异教仪式地点。档案引用《英格兰民俗史》:丹丘的洞穴曾是凯尔特祭祀点,供奉安妮斯女神,后被基督教会封闭。 目击证词:18-19世纪,莱斯特农民多次报导,深夜听到丹丘洞的「刮石声」与「女声低吼」。1965年,《莱斯特水星报》记载,一名猎人在洞穴附近看到「蓝色人影」,随后听到牲畜尖叫。2019年,一名登山者在Reddit分享,拍到洞穴内的「铁爪痕」,照片点击率破10万。 遗迹佐证:黑安娜洞至今存在,岩壁上的深痕被当地人视为「女巫爪痕」。2005年,莱斯特大学地质系分析,确认部分痕迹为人为,非自然侵蚀,但年代未定。洞穴附近发现的陶器碎片,碳测年份指向12-14世纪,与异教活动吻合。 民俗习俗:莱斯特的「黑安娜节」(19世纪停办)要求村民在洞穴燃烧稻草人,驱逐恶灵。现代,当地旅游局保留洞穴导览,每年吸引数千探险者,许多人在洞口供奉鲜花,祈求平安。档案引用《英国民俗志》:此类仪式多与真实人物或事件相关。 科学怀疑认为,低吼是风声,爪痕是地质现象,目击是心理作用。然而,档案反问:为何目击集中于丹丘洞?为何历史记录与传说如此吻合?Agnes的处决、洞穴的痕迹、民众的供奉——这些线索,让档案相信:黑安娜的传说,可能是一个真实女性的幽魂回声。 结案?不,档案仍在续写 档案笔记:她的低吼,仍在洞穴回荡。 黑安娜不仅是一个怪谈,更是英格兰的恐惧与记忆。她从中世纪的宗教冲突中诞生,乘著民谣、档案与文化的浪潮,成为幽灵的永恒符号。洞穴的爪痕、历史的冤魂、未解的怪声,让我们相信:她的存在,可能真是被误解的过去。她提醒我们,有些真相被岩石掩盖,却从未沉默。 《传说档案》相信,每个怪谈都是一个未解的真相。黑安娜让我们听见,历史如何化为传说,也让我们回望:你是否也听过这样的低吼? 传说指数: 恐怖度:7(洞穴的低吼,令人心惊。) 文化影响:8(从民谣到旅游,她历久弥新。) 可信度:8(档案与目击,让她难以否定。) 传说挑战:你敢深夜走近黑安娜洞,聆听她的低吼吗?或者,你听过类似的怪谈?投稿《传说档案》,让你的故事成为下一页! △ (人民报首发)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4/20/90134.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