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奇譚(390)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之真意  劉曉 
【人民報消息】「治大國若烹小鮮」是很多人都熟知的一句話,他出自先秦道家人物代表老子所著的《道德經》第六十章,原文是:「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小鮮」即小魚。
通常現代人的理解或是「治理國家就如同烹制小魚這類小菜一樣容易」,或是「治理大國就好像烹煎小魚,油鹽醬醋等調料放得要恰到好處,不能多不能少」。這顯然不是老子的本意。這種誤解大概從清朝開始。
不過,也是在清朝,尤其在晚清,包括羅振玉、馬其昶等一批知名學者都曾對這句話進行了考證和辨析,這大概與當時局勢和對國家命運擔憂有關。
通過這些學者的考證,人們了解到了最初古人的理解。漢初《毛詩故訓傳》對此的註釋是:「烹魚煩則碎,治民煩則散,知烹魚則知治民。」意思是古人烹煎小魚的方法,就是下鍋後不能老是翻動,即所謂「煩」,否則小魚就全弄碎了。由此引申,治理國家也不能老是煩擾百姓,否則就會使民心散,即失去民心。
清朝乾隆時期的史籍編修杭世駿,在他所著的《訂訛類編》中,除了收錄時人對「治大國若烹小鮮」的誤解外,還予以糾正,認為「烹小鮮不可擾,治大國不可煩。煩則人勞,擾則魚潰」與《毛詩故訓傳》中的意思同。
無疑,通過結合老子的「無為而治」思想,「治大國若烹小鮮」老子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治理國家就象烹煮小魚一樣,烹煮小魚時不能翻動,翻動過多,小魚就破碎了。同樣治理大國不能政令繁苛,不要動輒擾民,否則國將變的混亂。
那麼,老子說這句話的真意僅限於此嗎?
通讀《道德經》,我們會發現,老子除了闡述天地萬物的本源,也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最高法則的「道」之外,還反複強調「德」的重要性。
根據馬王堆出土的帛書和敦煌藏經洞中發現的寫本,《老子道德經》實際是分《德經》和《道經》兩部分的。老子在《德經》之首說:「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在此,老子站在覺者的角度,即「道」的層次向世人闡述「德」。
「上德不德」意思是在「德」的上面還有更高的境界「道」,那不是用德來衡量的,當人得道修成後,其自身的「德」已完全演化成高層次高能量的物質「功」了;而過去修道者也必須是大德之士才能被道家師父挑選作徒弟,才能達到此層次, 「是以有德」。簡單說,「道」是「德」的升華, 「德」是「道」的物質基礎,但卻是低一層的東西。
「下德不失德」意思是「道」以下的層次衡量標準即是「德」,「不失德」便是它的最高標準,德在人類這一層次是最珍貴的東西,失之便不再有,故「是以無德」。德既珍貴又實實在在,存在於人生生世世的生命中。人世中的一切得失,老、病、死,福、祿、壽、幸與不幸,均由自身帶的德的多寡起著絕對的制約作用。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在道的境界,無所謂為不為,連人認為的「無為」也不存在,「下德無為而有為之」,在人這一層次,守德不失德可謂是無為,但守德本身就是一種對自已的要求,相對於道的境界仍是一種有為的狀態,與在「道」那種大自在的無所謂為與不為是有本質區別的。
老子隨之作了進一步說明:「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依境界由上至下由高至低:道、德、仁、義、禮。
而儒家在「大道既隱」後,強調仁義禮智信,就是為了在人世間規範人的德行,使人具有道德,使整個社會維持在一定的道德水平,使有緣人由此走上修道之路。換言之,從有德之人成為修道之人,就是一個脫離人向上升華的歷程。德是得道、修道、成道的基礎。
同樣對於君王,老子也提出了要求,也就是「治大國若烹小鮮」的深層次意思,即如果君王「以道蒞天下」,那麼治理國家就象烹制一盤小魚那麼簡單。因為他修德,所以會讓普天下的人民守德尊道,如此治國,一定會國泰民安。因此,老子傳遞的是:真正的統治者,一定要修德於天下,不要折騰老百姓。
而一個修德的君王,也是可以走上修道之路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就曾求道、修道成仙。那君王要修的「道」是甚麼?正如老子在開篇中就講:「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的「道」不是「常道」,不是一般的道。
在第七十章中,老子進一步說明真道的可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有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pi1褐而懷玉。」
正因為他不是一般的「道」,不是隨隨便便讓人得的,所以才非常珍貴。為了讓有緣人得道,讓上士最終返本歸真,老子在短短的五千字中告訴了人們這個「道」的含義以及與宇宙的形成、萬物的本源的關系,如何做人並最終如何達到返本歸真等一系列問題。
無疑,這個非同一般的「道」是萬物的根本,它廣大無邊且而執行不息,執行不息而伸展遙遠,伸展遙遠而又返回本源,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而人取法於地,是以有「人道」,即人應奉行的法則;地取法於天,是以有「地道」,即地應奉行的法則;天取法於道,是以有「天道」,即天應奉行的法則;道則取法於自然。
也就是說,「道」是老子所認識到的天地萬物的本源,也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最高法則,「孔德之容,惟道是從」,即順乎自然和無為。那麼,既然是宇宙萬物產生和發展的總根源,這其中是否也包括這個宇宙中那些高於人類的生命的產生和發展?那麼他不就是造就這層宇宙生命,包括人類的這層法嗎?不就是規範人類道德和行為規範的最高法則嗎?
那麼,是不是可以這樣推斷:如果說老子的「道」是這層宇宙生命的法則,那浩瀚的宇宙中是不是有最高的本源?有最高的道理?老子、釋迦牟尼、耶穌之上是不是還有更高的主宰?是不是有囊括一切的創世主?如果有,是不是可以這樣說:創世主所講的法才是浩瀚宇宙生命返本歸真的根本大法?
 (源自乾淨世界《天地人》頻道)△
 | 
社會道德崩潰的環境下,出現:以有害化學物品「科技狠活」去「煩」正常食品,以黑社會邪教式的手法「煩」老百姓的器官,以揮霍和貪腐加「資金外逃」來「煩」老百姓的社會福利,以「壟斷」來「煩」老百姓的公平就業機會,以權「煩」羅浩的老婆...。
拋棄中共,就拋棄了一個很大的「煩」。
服飾衣著,外表事物動輒尋求復古,但是文化,道德,信仰卻從不知復古的精髓所在!
被各種人造的現代化科技迷惑封閉,以至於行為,思維,靈魂都變為物慾化,對天地萬物的關聯,規律,也就是文章所說的天道,地道,人道徹底絕緣。很多人的理解也僅僅是附庸風雅的皮毛,甚至就算知道也做不到。
從王朝,帝王,到個人,德行才是最寶貴的財富。德行是建立在傳承正統的信仰基礎上。現在的變異,扭曲,直至把積存的德行消耗完畢,那麼災禍的到來也就順理成章,直至最後的徹底毀滅。歷史上的例子比比皆是。人們的愚蠢,自以為能逃出規律,跳出天道制約,可惜,絕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