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中共面临新威胁--中国丁克族崛起
 
【人民报消息】人口危机问题促使中共将原来的「计划生育政策」在2016年改为「两孩政策」,再于2021年改为「三孩政策」。如今,中共不但没有获得成功,反而面临一个更大挑战:在经济严重不确定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于生育孩子数量选择另一个数字:「零」。他们被称为是丁克家庭,即「双份收入,不要小孩」的家庭。 据《洛杉矶时报》5月8日报导,29岁的徐凯开(Xu Kaikai,音译)表示,身为丁克族,让她和36岁男友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大的掌控感。 她在上海从事广告工作,男友是一家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 「我曾经谈论过要生一个漂亮的宝宝。」徐说,现在,她称自己为「漂流的叶子」。 济南29岁的英语教师瓦布尔‧刘(Vable Liu)表示,她的朋友中约有三分之一是丁克族。 居住在上海的47岁时尚顾问郑宇(Zheng Yu,音译)在二十多岁时就决定不要孩子,当时曾不被家人和朋友理解。而现在,随著收入不平等的加剧,并看到她的侄女面临追求事业成功的压力时,郑宇说,如果需要再次做出选择的话,她和她的丈夫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研究家庭生活的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教授同钰莹(Yuying Tong)说,这是中国收入较高人群的一种现象,并补充说,丁克族的数量正在增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推迟结婚。 居住在杭州的38岁财务顾问胡慧文(Hu Huiwen,音译)表示,自己参加了三个不同的丁克族聊天群组。在视频日记中,她展示了自己阅读或漫步公园欣赏红叶的情景。 而这些无子女生活场景的广泛散播让中共政府鼓励生育的宣传变得更加棘手,中国经济停滞也让更多人不想养孩子。 总部位于北京的育娲人口研究所(Yuwa Population Research Institute)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养育一个孩子的平均成本为7.46万美元,相当于人均GDP的6.3倍。 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助理教授穆峥认为,归根结底仍然是,压力和竞争激烈的环境让很多人难以接受婚姻和生育。 对于正陷入人口危机困境的中共来说,丁克族的崛起来得正不是时候。中国人口在2022年和2023年两次出现负增长。中共政府正试图通过补贴甚至婚介服务来鼓励人们生孩子。 中共政府似乎还在试图恐吓丁克族,让他们改变观念。上个月,中共在微博上推广一篇有关丁克夫妇的文章。文章说,这对夫妇后悔没有要孩子,因为这导致了孤独、婚姻不和或继承问题。 丁克人对这种描述有异议。「所有这些例子都是为了鼓励人们生孩子吗?」一位人气娱乐博主说,「也可能有更多的人为有孩子的生活后悔呢。」 随著中国经济低迷、年轻人失业率居高不下、就业前景不佳,很多人对未来感到失落。高昂的教育成本使很多年轻家庭无法承担起再多要孩子。 去年6月,在北京的一家商场,35岁的国企雇员杨日(Yang Ri,音译)告诉《华尔街日报》,她的女儿上一年级,每年花在女儿的食品、玩具和课后辅导上的费用高达2.8万美元。她负担不起再养一个孩子。 《华日》此前援引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高级研究员彭秀健(Xiujian Peng,音译)的话说:「当经济压力巨大、许多人感到生计不安全时,肯定会影响人们对生育的决定。」 △ (大纪元记者张婷综合报导)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5/9/82664.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