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美国防部官员:中共军队仍不具侵台能力
 
【人民报消息】美国国防部官员在星期三(12月18日)就五角大楼最新发布的年度中国军力报告发表评论时表示,尽管中共军队正在加速推进现代化,但其在执行快速、果断的侵台行动方面仍面临若干操作性挑战。这些挑战使得中共军队无法在可接受的代价下实施此类行动,因此,美国有信心认为,中共入侵台湾并非迫在眉睫,也并非不可避免。 据美国之音报导,此次发布的年度中国军力报告,全称《2024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及安全发展的报告》(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由美国五角大楼编制,共182页,全面详述了中共军队在各个领域及军种的现代化进程及能力。报告指出,过去一年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持续致力于将中共军队打造成一个更高效、更具威慑力的国家战略工具。 「在这一年中,中共军队在印太地区采取了更多的胁迫行动,同时加速发展能力和作战概念,以增强中共对「强敌」作战并获胜的能力、应对第三方介入中国周边冲突的能力,以及全球范围内投射力量的能力。」报告说。 中共侵台非迫在眉睫 美国国防部印太安全事务助理部长伊莱·拉特纳(Ely Ratner)和负责中国、台湾及蒙古事务的副助理部长迈克尔·蔡斯(Michael Chase)在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座谈会上针对报告内容表示,尽管中共军队正在持续加快现代化进程,但他们仍然有一些操作上的困难必须解决。 「他们可能在军事现代化方面快速推进,但发现自己在解决他们试图解决的一些作战问题上仍然一样遥远,」拉特纳说。 他说,即便中国正在现代化并增加其能力,但在许多方面美国也在采取行动,使那些他们还有不足的地方或弱点更加显著。「这实际上就是步调挑战(pacing challenge)的本质,也是威慑的本质。这也是我们有一定信心的原因之一,我们认为入侵既不是迫在眉睫,也不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相信威慑是存在的,而且威慑是强有力的。」 中共军队仍不具侵台能力 拉特纳说,要保持这种威慑还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中共军队要解决这些问题是为了能具备侵犯台湾的能力,目前他们还不具备这种能力。 「当我们审视中共军队试图解决的这些作战挑战时,可以看到他们的具体目标是能够以可接受的代价,准备好并有信心执行一场短暂而迅速的对台入侵。然而,他们目前尚未达到这个目标。他们正努力朝这个方向迈进,这正是我们在这份报告中看到的许多内容的体现。但尚不清楚他们是否比过去几年更接近这一目标。」拉特纳说。 助理部长迈克尔·蔡司也提到报告中关于过去一年来中共加大对台湾外交、政治及军事施压的作为。他认为,北京正在持续侵蚀台湾周边长期以来的常态。 「我们持续看到许多看起来意在恐吓或胁迫的行为,其中当然包括围绕台湾的许多军事行动。例如,在赖清德总统就职演讲之后,中共军队进行了「联合利剑」演习。我们也见到一系列中共军队在报告涵盖期间的演习,例如越过台湾海峡中线的做法过去是相对罕见的,它通常被保留用来达到表达政治信号的目的,那也是我们传统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何作此行为的解读,」他说。 不过蔡斯说,相反的,从台湾国防部发表的数据来看,现在这些做法变成例行性的,一年可以见到数以百计越过海峡中线的行动,而不是用来回应特定事件的少数几次,这种长期性常态情况受到侵蚀是美国非常关切的,因此在报告中也将它提出来。 △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12/19/87405.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