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風讓我深惡痛絕
 
週日清
 
2014年2月10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現在一提起「家風」之類的東西,我恨死了我們家的祖宗們,他們害得我好苦,讓我差一點死在文化大革命中。我父親告訴我,我爺爺是個私塾的教書匠,染上了抽大煙,家產蕩盡一直到抽死。害的我奶奶領着我父親的兄弟姊妹們沿街討飯。就這樣,在新中國成立的時候我父親當上了貧農。還當上了工人,成了新中國的領導階級。

貧農,自然都是窮的不行的一些人。也是因爲窮的不行,我的父母都是文盲。我的父母雖然都是文盲,他們也一樣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他們的希望,自然是寄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於是就對孩子們天天叨叨:「做人要守規矩,要老老實實,不許撒謊,不許愛小(偷東西),要把領導當自己的老家兒(老家兒:就是自己的老人或者父母)」。其實,這些東西就是相當於我的「家風」也可說是「家訓」吧。

在新中國,面對複雜的階級鬥爭,父母竟然這樣教育孩子,讓孩子在複雜的階級鬥爭面前失去了心計,這不是讓孩子往死路上走嗎?所以恨我的「家風」,更恨製造這樣「家風」的「老家兒」。

秉承「家風」,我好好學習,我高小畢業考試獲全地區第二名,被保送中學。

上中學時期,遇上了新中國史上著名的「大躍進」。我們中學生也有幸參加了這著名的偉大運動。有一次我們是去幫助農民深翻地。每人一把鐵鍬,排成三行,一鐵鍬下去就是一尺深,三次挖下去就是一米深。因爲我是保送中學的高材生,所以在中學我是學生幹部呢,於是我就去採訪老農:「今年秋翻地這麼深,明年能多打多少糧食啊?」

老農:「把下面的生土都翻上來了,把熟土(腐蝕土)都壓到下面了,明年不減產就謝天謝地啦。」這回答自然讓我大吃一驚。

回到學校,我秉承「家風」向自己的班主任彙報了這個問題,結果受到了班主任老師的嚴厲批評:「這是黨中央號召的深翻地,是有科學根據的……」。

「大躍進」那時,到處是土高爐,全民都在大鍊鋼鐵。有一次我們學生的任務就是把鐵路鋼軌,兩人一組用鐵鋸把鋼軌截成二尺多長(鋼軌太長、太重扔不進土高爐裏去),然後扔進土高爐裏去鍊鐵湊數。結果扔進去的是鋼鐵,練出來的是含着各種雜質的鐵渣。

我又忍無可忍,秉承「家風」向自己的班主任彙報了這個問題。結果照舊是捱了批評,老師張口就是:「這是黨中央……」。

三年大饑荒時期,我正在學校,學生餓的不行,星期天我組織過同學去鄉下或山裏撿幹樹葉,幹豆角秧、幹茄秧……回來交給食堂加工代食。在郊區我也看到了很多榆樹都被扒光了皮,赤裸裸的站在路旁,慘不忍睹。

這些,我都秉承「家風」,實實在在的寫在了我的日記裏,還在日記中哀嘆「我心熱難挽大地春」。

我一直秉承「家風」,而終釀大禍。文化大革命開始,我已經工作了,是一名老師。讓我做夢都想不到的是,天上突然掉下來一個「反革命大帽子」一下子砸在了我的頭上。這個罪魁禍首就是我的「家風」!

原來,「大躍進」時我秉承「家風」的言論,被老師不客氣的裝入了我的檔案,成了小內控(因歲數小,其實和右派一步之遙)。參加工作後,我還不知天高地厚,1963年我還寫了入黨申請書。那時候實行向黨交心,同時把自己一直秉承「家風」寫的日記本都交給了黨組織,請求黨多多幫助。沒想到的是,迎來了文化大革命,秉承「家風」爲自己爭取了一頂「反革命的大帽子」。

學校是文革的重災區,我自然是被「家風」折騰得死去活來。牛棚、監獄都讓我光顧了。僥倖的是老百姓心裏都明白,我沒有民憤,所以才死裏逃生。我的弟弟自然知道自己的哥哥是不是反革命。於是在「革命羣衆」批鬥我的時候,他與「造反派」動了粗,於是也成了反革命,被判刑十年(直到刑滿釋放第二年才給予平反)。我母親因爲兩個兒子都成了反革命,一命嗚呼,年僅55歲。

我1984年才正式宣佈平反,同時宣佈吸收爲中共黨員,從1963年我寫入黨申請書算起,我被黨考驗了21年。

有人說,「家風」體現了中國社會的核心價值。還有人說,「家風」關乎一個家庭的安定幸福和諧與整體形象,它的一個家庭在社會上的立足之本、立家之基,必須是正能量的體現。不僅如此,領導幹部的家風還關乎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因此,作爲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都應該用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把自家「家風」樹立起來,從而造福家人,造福社會!

我說「家風」低不住階級鬥爭;「家風」抵不住大革命;「家風」抵不住全社會腐敗;「家風」抵不住權不爲老百姓做主。如果不是那個文化大革命在30多年前就結束了,如果不是階級鬥爭也結束了,這30多年來中國說實話的人可能就被滅絕了。

「『家風』體現了中國社會的核心價值」,其實我們的社會正在毀滅中國社會的這個核心價值。

央視啊,你應該深入的探討一下中國人的「家風」,更應該結合當今社會的現實談談「家風」,讓我不再爲我的「家風」而深惡痛絕。

(有刪節)

 
分享:
 
人氣:331,600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