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與瘋狂
 
2006年3月21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3月5日下午,在美國華盛頓DC的美利堅大學舉辦了一場由大紀元時報華府分社和華府論壇聯合舉辦的第12次九評共產黨系列研討會,題目是「剖析黨文化 清除共產毒害」。

美國天主教大學聶森教授當天以發言人兼主持人的身份參加了研討會。他的發言題目是:「人性與黨性」。演講全文(大紀元記者南希根據錄音整理補充) 如下:

大家好! 今天是大紀元時報華府分社和華府論壇,再次聯合舉辦大華府地區第十二次的「九評共產黨研討會」,我們來到美利堅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國際事務學院(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ervices)大樓,共同研討座談《九評》引發的重大社會現象和退黨大潮,還有現今中國的近況及展望。

大家知道現在網絡非常普遍,互聯網使得世界的距離縮短、信息呈指數爆炸,有關中國的信息大量通過互聯網流通,中國的網民數目也與時巨增。很多西方的、外界的信息流入中國大陸,很多中國內部的信息也流通出來,我們發現經常有驚人的內幕消息不斷的被揭示出來。

今天的主題是「剖析黨文化,清除共產餘毒,認清邪惡中共,剝離附體邪靈,做一個清白自主的人。」研討座談會將分爲兩個部分,首先我們請幾位專家學者和受害人,從不同角度剖析中共黨文化和一些似是而非的誤區。之後大家座談,不拘形式,每位與會來賓都可以做五分鐘、不超過十分鐘的評論或是提問探討。

我想先講一下「人性與黨性;就是扭曲的人性與瘋狂的黨性」,這算作引言吧。

記得三年前紐約世貿大樓受到的911恐怖攻擊,當時在中國的網站上有一個統計,有百分之八十的網民對911的悲慘、死亡近5千人的事件感到慶幸,說這些人和美國是活該的。去年另有新浪網問卷調查,結果百分之八十的中國網民回答「……肯定會向婦孺和戰俘開槍!」。中共對這個結果不但不引以爲憂、爲恥,反而感到非常欣慰,認爲這是這個黨幾十年來宣傳教育的優秀成果……惻隱之心,人皆有之。面對天災人禍、老弱婦孺,如此的幸災樂禍,如此的蔑視生命,基本人性受中共黨文化扭曲的令人憂心、痛心。

記得去年的七月份,中共的解放軍將領朱成虎,公開發表:「在臺海衝突中,不惜犧牲西安以東的近千個城市和數億中國民衆的性命,也要跟美國做核子決戰,以摧毀美國的上百個城市。」 中共軍頭遲浩田更講:「無論如何我們中國共產黨是不會退出歷史舞臺的,我們寧可用核捆綁整個世界、甚至整個地球與我們黨共存亡,要死大家一起死……若在保全幾億中國人的生命重要還是保全黨的生命重要之間作選擇? 黨的生命當然高於一切!」 這樣瘋狂的思想、蔑視同胞生命、不計後果不擇手段的保黨救黨,真是令人擔心、寒心。

再說,三個多月前東北吉林松花江的重大污染事件,化工廠爆炸使大量的苯基毒物流入松花江流域,幾百萬在下游城鄉居住的民衆受到生命威脅。當時中共的黨政高幹封鎖了這重大消息,後來國際曝光之後有壓力,才在拖了 8天之後以維修管道爲名發佈停水公告,仍舊欺騙隱瞞真相。其實那個苯污染水飲用之後會死人的,當時的媒體和民衆就質問省長,你爲什麼不早說、等了10天之後才說?他回答:「我在等中央的命令、黨的指示!」 這麼緊急、人命關天的大事,他思考的竟是黨的利益、等的是黨的命令。作爲一個人看到緊急災禍,本能的反應是要保護人命的,這就是「人性」。但在省長等的心中,他的黨員身份超越個人,黨性的作用超越人性,甚至壓倒扼殺人性。他們根本就是邪靈操控的黨徒,不是「正常人」的思維。

這類的例子無所不在、枚不勝舉。譬如,有些大陸民衆說:「我要是鄧小平,我也會屠殺六四學生;」「我要是江澤民,我也要迫害法輪功;」「臺灣要是想獨立,我就血洗臺灣、全都殺光;」「共產黨殺了我的父母親人,但是他還是偉大、光榮、正確的……」 這些都是極度瘋狂不可理喻的,完全是扭曲魔化的人性,淪爲共黨的工具、邪靈的粒子。在中共常年累月的欺騙洗腦、暴力恐嚇下,人民不自覺的按照中共灌輸的對錯標準、思維邏輯行事,把自己放在作惡施暴者的位置上,爲殺人辯解、爲罪孽開脫,崇尚暴力、蔑視生命。

今天的中國人處在一個是非善惡混淆顛倒的時代,尤其是中國大陸,經過了50多年共產黨的嚴密暴力統治,長期一言堂的宣傳洗腦。中共的黨文化,它已經滲透到人們的各個層面。從最本質的善惡依據、是非標準、傳統價值,到中一層的邏輯思維、話語系統,到最表面的言談舉止、表情動作,都溶進了不同程度邪黨黑幫的黨文化影響。

我們今天的研討會請了幾位專家學者,現身說法的和大家一起座談,從不同角度剖析黨文化,以看清這個黨文化的類別、系統、特色、事例,透過討論,更進一步的幫助我們自己、關懷的親友、大陸的民衆鄉親,都能夠清除共產的毒害、認清邪惡中共、剝離附體邪靈,做一個能真正爲自己負責的清白、明白的人。

 
分享:
 
人氣:13,64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