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80公里高空看香港──經濟崩盤 東方之珠蒙塵(圖)
 
作者:自由時報記者李文儀
 
2002年6月30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一九九七年六月,香港各界爲迎接主權迴歸中國,以最豪華、最熱鬧的方式來妝點,九龍彌敦道上一條長達二點三公里的「燈龍」,自油麻地直抵尖沙咀,與維多利亞港對岸中環的燈樓相互輝映,節慶氣氛像嗎啡一樣令人入迷。

  當時熱鬧還不止街景,香港恒生指數在大陸國企在港上市「紅籌股」點火下,迴歸前一舉衝破一萬七千點歷史高峯,雖然資本家因恐懼共產黨統治,羣起遷籍海外,但更多香港民衆選擇搶買股票。

  如今,香港在九七回歸後,經濟出現崩盤式衰退,「東方之珠」缺乏發光能量,九七這場移交大戲演完,起而代之的卻是一連串天災人禍,人們的心情早已遠離當時的興高采烈,獨自忍受散場後的孤寂。

  ●資產價值暴跌、總體經濟崩盤式衰退:九七後的現實是這樣的:香港劃入中國版圖五年,恒生指數由交接前的一萬七千點,跌到目前在萬點邊緣掙扎,甚至在一九九九年九月間跌破萬點,導致包括百富勤等知名香港券商宣告倒閉。

  香港各類房地產價格暴跌,包括寫字樓(辦公室)、工業廠房、私人住宅等物業價格,五年來平均跌幅高達五到六成;香港民衆資產無論有形、無形都面臨空前縮水,在房地產價格暴跌之下,部份在高檔買樓慘遭套牢者,形成所謂「負資產」,這類購屋者或投資人,即使變賣手上所有財產,仍無法償還沈重的買樓貸款,於是在五年當中,出現「家有負資產、生活好悲慘」的口頭禪,據港府估計,這類陷入「負資產」者,全港約有六到七萬戶。

  在總體經濟方面,香港連續受亞洲金融風暴與美國景氣下滑等外在因素衝擊,自一九九七年創下人均GDP二十點四萬港元的歷史高點後,隨即在一九九八、九九連續二年出現負成長,幅度分別達到負五點七%與負三點五%,到去(二○○一)年時,香港每人平均本地生產毛額(GDP)僅達十八點七六萬港元,倒退回一九九六年水準。

  香港理工大學中國商業中心主任陳文鴻評論認爲,香港這波起自九七主權迴歸後的經濟衰退,遠較香港工業化以來的任何一次衰退更嚴重,其中包括一九八三年因中國表明將收回香港主權而引起的香港信心危機,以及兩次石油危機、亞洲金融風暴在內。

  ●失業率屢創新高,底層人口猶入地獄:香港失業率近五年來表現更令人不忍卒睹,一九九五年到九六年時,年平均失業率分別是三點二%與二點八%,到一九九七年景氣高峯時,香港失業率低到只剩二點二%,接近自然失業率,港府就業服務機構天天像在養蚊子。但九七過後,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局各地就業輔導中心,變得門庭若市,每天前來填表找機會的失業者絡繹不絕,因爲失業率已由九七年平均值二點二%,一路攀升到二○○二年五月的七點四%歷史新高。

  在地鐵荃灣線終點荃灣站附近的勞工局就業服務中心,即使六月的烈日再怎麼炙熱,每天還不斷湧入求職人潮,這些求職者呈現「兩極化」現象,不是年紀特輕的初次求職者,就是上了年紀的中高齡者。

  失業造成的社會問題,臺灣民衆並不陌生,香港民主派最大工運團體香港職工盟祕書長李卓人說,失業已造成香港近二年自殺率上升,此外,包括虐童、虐妻、虐待尊親等社會事件則頻頻出現。

  同時擔任香港立法會議員的李卓人表示,香港近幾年雖然呈現通貨緊縮,但物價下跌幅度平均只在一成左右,但民衆資產縮水卻非常嚴重,且包括交通、能源等生活開支根本沒降,如果居住公房,還要忍受政府調高公房租金;反過來看,香港對失業者根本沒有保障,唯一一道防線是「綜合援助」計畫,但適用這項補助者,必須通過資產審查,除非已經變賣所有資產、花光全家儲蓄,才可能獲得政府援助,大多數失業人口爲了面子根本不想申請。

  失業攀升反映在計程車每日租金行情上,九七年以前,香港計程車租金一天僅一百五十到一百六十港元,但目前卻因失業人口問津者衆,租金水漲船高足足漲了一倍多。香港計程車總量雖沒變,但出勤率卻由九七年前的六成,提高到現在的九成,路上生意變得很差,據一位九龍王姓計程車司機說,租金漲、生意差,這樣一來一往,九七年前他一個月可淨賺一萬八、九千港元,現在只剩八、九千港元,不少香港計程車司機,晚上睡在車上,爲的只是到香港國際機場排班一天,載一個客人回市區,爲了這樣的生意,有的計程車司機一個禮拜要睡在車上三、四天。

  失業危機感不僅發生在低技術、中高齡就業者,香港著名時事評論員、衛視鳳凰臺副社長曹景行舉例說,中環是香港白領階級最集中的地區,以往中環地鐵站的尖峯時刻是晚上七點半,但近一年來,已經往後延到八點以後,這表示在中環上班的白領階級,工時正在延長,他們也怕失業! 香港理工大學中國商業中心主任陳文鴻警告說,香港失業問題恐怕只是剛開始,在既有服務業成本過高、中國大陸與國際直接接軌後,香港將爆發更嚴重的結構性失業。

  ●經濟安全感盡失,民間消費不振,大家競存棺材本:經濟崩盤式衰退,讓絕大多數人失去經濟安全感,加上中國大陸深圳特區與香港在地理上相連,證諸香港零售額統計數字可發現,在一九九六年時,平均每月全港零售銷售總額達一百八十六點六億港元,但到二○○二年一到五月份時,每月平均總銷售額僅剩一百五十億港元,佔香港生產總值超過九成的服務業,其收益指數大部份只達九六年平均水準的六到七成。

  這種「開倒車」式的演變,可在香港各繁華的商店區、餐飲店看到,處處都有倒店關門的空店面待價而沽,連鎖餐飲店集體倒閉,已在香港發生好幾起。

  日本在泡沫經濟後,政府爲刺激消費,曾經動用預算直接發錢給民衆消費,但這些錢撥下來以後,日本民衆卻留在口袋,一點也不想消費,因爲日本男人平均壽命達七十九歲,女人更在八十歲以上,勞工五十五歲退休後,平均還要活三十五年,大家見了錢都存做「棺材本」。陳文鴻說,香港人現在的消費心情就和日本很像。

  至於香港如何能脫困?陳文鴻認爲香港經濟已經走到一個死衚衕,除非痛下決心、壯士斷腕,否則無法扭轉情勢,不過他對香港特區政府,以及目前過於封閉的決策體制,絲毫不存任何希望。

摘自(自由時報)

 
分享:
 
人氣:9,528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