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現:人類意識的物質存在
 
曲志卓
 
2002年4月15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2002年4月12日訊 心靈心理學權威刊物《心靈心理學學刊》(The Journal of Parapsychology) 於2001年9月第三期發表了一篇題爲「全球性事件與隨機事件發生儀數據的相關--一個基於國際互聯網非常規性的非區域性實驗」的研究論文。該實驗結果表明人類意識存在於物質空間並能與物質相互作用。當某些重要的全球性事件發生時,人類對事件的關注和投入會使科學家設計的電子隨機事件發生儀產生的隨機數據不再雜亂無章而是呈現規律性。

這一實驗是35年前設立的「全球意識研究項目」的一個部份。來自世界各地的二十多位科學家參與了這一研究,試圖通過客觀測量的手段來證實人類整體意識的物質存在及其作用。35年來,大量實驗表明,人的意識會與隨機事件儀發生相互作用,致使這些儀器產生的數據呈現規律性模式。這些設計嚴密的隨機事件發生儀被安放在全球大約35個地區,包括歐洲、美國、印度、新西蘭、菲濟(Fiji)、巴西和印度尼西亞。這些儀器會產生毫無規律的隨機數據,並把產生的隨機數據傳入電腦,再通過國際互聯網將所有的數據匯入普林斯頓的中心服務器進行統計分析。數據傳輸過程全部經過嚴格檢驗以確保數據的精確不變。

在實驗過程中,科學家們根據事件的強度和媒體覆蓋的廣度來判斷該事件是否屬於人類關注的全球性事件,並界定事件持續的時間範圍以便分析那一段時間的數據特徵,並與其它時間段的數據進行對比統計分佈分析。標準分數的計算及卡方檢驗表明,重大事件受到人類廣泛關注時,數據分佈顯著呈現規律,不再是毫無規律的隨機分佈。例如1998年在英國王妃的葬禮以及在日本Nagano舉行冬季運動會期間,一批隨機事件發生儀記錄了非隨機數據活動。此外,1998年8月7日發生於尼爾羅比(Nairobi)和坦桑尼亞(Tazania)的美國使館轟炸事件也使收集到的數據非常顯著地偏離了隨機數據的理論分佈。這種偏離存在於事件發生的當天7:15到7:45之間以及之後三個小時的事件餘波強烈之時。除夕之夜作爲一種全球性的節日慶典也引發了類似效果。在1998到1999年除夕午夜前後五分種內,數據分佈呈現非常明顯的單一發展趨勢,數據模式極爲規律。

除了研究全球性事件,這一實驗還對比了區域性事件與全球性事件。相對更爲區域性的事件更能夠引起當地人的關注,他們的意識活動對本地隨機事件發生儀的影響大於其它地區的發生儀。例如,相對於其它地區的人,1999年8月的日蝕對於在觀測線上的人來說,是一件更爲令人興奮的事。測量和計算的結果證明,那些地段上由隨機事件發生儀產生的隨機數據分佈呈現規律性模式,顯著有別於其它地段隨機數據的分佈。

所有這些證據表明,在比較重大的事件發生時,人類大範圍高強度的關注會作用於物質空間,並使物質發生具有規律的運動。長期以來,人類一直將意識視爲非物質性的,不能對物質發生任何作用。全球意識研究的結果表明意識可能具有實體結構,並能通過一定方式作用於其它物質。這一方面的發現推翻了哲學範疇中物質與意識 相對立的理論,將會推動對意識具體存在形態的研究。

參考文獻

Roger Nelson: Correlation of global events with reg data: an interent-based, nonlocal anomalies experiement. The Journal of Parapsychology. Sep 2001; Vol. 65, Iss. 3; pg. 247, 21 pgs.



 
分享:
 
人氣:8,834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