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远华红楼变成旅游资源
 
【人民报消息】中新网北京8月27日消息:备受海内外关注的“查处厦门特大走私案展览”,将于今天正式对外开放。今天出版的《北京青年报》发表该报评论员蔡方华的文章,指出要警惕远华红楼因成为”旅游资源”而迷失其警示意义。

  文章说,在正式开馆前,远华红楼非常难进,别说普通的游客进不去,就是没有门路的记者也被拒之门外,于是乎,神秘的红楼变得更加神秘、更有诱惑力,甚至因此更具备“旅游资源”的特殊身价了。

  5月份,朱总理在参观红楼时“神色凝重”,他指示有关方面按原状保留红楼,“作为党员干部深刻反省的反面教材”。几个月过去,经过周密的安排,红楼终于得以和公众见面,但奇怪的是,从社会反响看,远华红楼的“反面教材”的色彩淡了,“旅游资源”的身份却凸现出来,厦门当地许多旅行社打出了“反腐倡廉游”的招牌,不少人也正在为弄几张红楼的参观票而奔波忙碌。

  但据报道,红楼反腐教育展览馆每天只出售1000张门票,其中大部分还是作为团体票预售,文章指出,这就不由得让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团体票和旅行社的“红楼旅游线路”之间有没有什么“神秘”的关系呢?

  红楼之所以名声显赫,并不是它自身有什么建筑学和文物学方面的价值,而是它那可怕的“威力”。在红楼里,数百名政府官员改变了颜色,那就是所谓“红著进去,黑著出来”。

  赖昌星如日中天时,远华红楼是销金窟,是淫窝,是大染缸,是酒色财气的熔炉,意志不坚定的人一旦走进红楼,从此就变成了赖昌星的走狗,并且走上一条不归路。让公众参观这样的场所,让那些在可怕的道路上徘徊的人见识一下这样的场所,对于反腐倡廉的确是有意义的。

  文章指出,但也应该看到,有些人参观红楼是抱著“猎奇”的心理的。奢靡的陈设布置,令人想入非非的鸳鸯浴缸,三围绝对达标的“风尘佳丽”……如果只想看看这些东西,就难免会把红楼变成旅游资源,而红楼一旦沦为旅游资源,它的警示意义就会完全消失,一个巨大的伤口就摇身一变,成了艳丽的桃花。这样腐败只怕会是更加变本加入利。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8/27/15388.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