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題外話
 
楊建利
 
2001年12月11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中國終於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了,有關"利弊得失"和對未來預測的文章、訪談又一次充斥海外各類報刊和媒體。正象癌症是不治之症因而癌症醫生和研究機構林林總總一樣,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影響是一個說不清道不清的問題,因而這方面的文章在短短的兩年就已經汗牛充棟了。在我閱讀過的有關論述中,尚沒有把問題的層次剝離得透透徹徹、把過程的環節梳理得清清楚楚、數據論理十分令人信服者。我今天要說的也只能算是題外話。

之所以說不清道不清原因是多樣的。首先,完全開放經濟大門給中國不同的階層和行業所帶來的利弊是不一致的,有些領域甚至會有利益完全對立的情形。這其實不是問題的關鍵,因爲在任何國家沒有一項政策和社會變革會給社會中的每個人帶來完全相同的利弊。在政治民主和經濟市場化的國家,不同基層和行業利益的衝突是靠透明的民主體制和法治化的市場機制調解的,利益分配大致可以維持在合理的 圍之內。但是在當今中國,利益和風險的分配基本上是在黑箱裏進行的。過程是不透明的,結果卻是清楚的,那就是,有權者吞噬利益,同時把風險一股腦地推給無權的民衆。從國企改革到整頓金融,從房產改革到調整稅收,沒有一項政策的實施結果不是這樣的。雖然,與世界的自由貿易給人一種中國的經濟大餅會越做越大的希望以至於民衆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多少有些期待,但是,人們卻總是擔心而且有充足的理由擔心: "即使餅做大了,有多少能進到我口裏?" 打開中國的經濟大門對一些人來說也許是美食良辰,對一些人也許是畫餅充飢,,對另一些人來說可能真是雪上加霜。被議論最多的潛在受害者--農民和國企工人,根本沒有渠道把他們的聲音和利益反映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決策過程中去。現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成事實,他們的基本權益又如何在中國的政治體制和"市場" 機制中得到保障呢?這僅是一例。

說不清道不清的另外一個原因是不讓說不讓道。象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樣可能直接影響到各行各業的大事情,其決策基本上就靠一個或幾個人的大腦、情緒趨向和意志。我在這裏不是要討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否是一個正確決定,而是要探討政府動員民衆支持其決定的方式及其決策過程中的信息和言論自由的問題。在中國街談巷議式的論政已經是一個較普遍的現象。對此,當局並不太在意,因爲這樣的議論傳播不遠,大 圍內的信息被當局控制,這種議論基本上是自產自銷,產生不了有意義的語境,因此形成不了影響當局決策的力量。在"正式"的傳播管道上,不是不能談政治,而是隻能談大政治不能談小利益。一談世界貿易組織就是"國際風雲" ,"世界霸權" ,"中國的國際地位" ,"愛國" 等等,甚少觸及小老百姓的"小"利益。談"國際風雲",一般民衆的情緒不太容易和當局對立,從原則上講,誰反對中國強盛呢?但是,談老百姓的具體利益就不一樣了,不談便罷,一談本質問題就掩蓋不住了,官僚剝削階級的概念就不可能不形成,與政府對抗的語境和力量就不可能不產生。所以,在控制信息的同時,只允許談"大政治",不允許談"小利益",從而誤導言論,進而引導思維是中共政權維持專制統治的伎倆之一。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申奧的事情上,中國當局充分地使用了這個伎倆。

打開中國的經濟大門猶如空氣不對流的屋子打開了窗子,透過窗子湧流進來的不僅僅是新鮮空氣,也許還有各種有害氣體。窗子業已打開,正確的思路不是考慮如何把窗子關上,而是考慮如何調整屋子裏的人的身體機制以適應外界的氣候,因爲爲了屋子裏的人的長久存活窗子終究是要打開的。事實上,中國的身體機制存在太多不健康的因子。比如說,中國的官僚體制和習慣於貪、假、鬥、害(政治迫害)的官僚們,如何跟上世界貿易組織所要求的企業觀念和法治精神?總不能永遠靠中國官僚剝削階級爲國際資本家提供"政治優惠"( 比如說,不允許工人有集體談判能力、不需要考慮工人的工作條件和基本人權,等等)、國際資本家賄賂中國官僚剝削階級的中外結合方式來促進中國的經濟繁榮吧?!雖然,圍繞着世界貿易組織,許多問題的答案尚不清楚,許多問題還有爭議,但是,有一點卻是十分清晰明了的,該組織倡導法治精神要求法治實踐。既然中國已經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中國的官僚,從中央到地方,就應該逐步改變凌架於法律之上的習慣思維和行爲。要做到這一點,就應該首先開放信息言論自由,允許小老百姓在正式的傳媒上大談他們的小利益。(摘自《議報》)

按:作者最後的提議:「開放信息」和「言論自由」,真是要了中共的老命。誰不知道中共一向是「一言堂」,只有一言堂才能「解決」掉張志新這種有頭腦的人的存在,牢牢控制中國人民的思想,蓋住中共的罪行,維護中共的統治地位。現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給中國帶來經濟上的生機,還是加重中國經濟的崩潰,尚且難以定論,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加速中共倒臺的步伐!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
 
人氣:9,26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