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李怡:大選玩笑
 
2000年11月12日發表
 
【人民報訊】蘋果日報11月11日評論文章:美國大選出現了兩百多年來罕見的情況。十一月七日晚上,各大電視臺出了醜,有關的政治評論員也出了醜,第二天出版的許多報紙也出了醜。由於各電視臺在宣佈「小布殊贏了」之後,於兩個小時後又收回,於是在這兩個小時之內,不少政治評論員在電視、電臺上都大講小布殊施政會與民主黨政府有何不同。當晚趕印的一些報紙也用「布殊贏了」作頭條,並配合文章,大談新政府的施政。誰料第二天,原來選舉結局還未定。香港也有政治人物,主動向記者講,共和黨上臺對中國、對香港如何有利,然而兩小時後,他大概知道說錯話了。

出醜的還有各國政要,據知,俄、中、德、英、法、荷、歐盟、土耳其、印尼都在知道「布殊獲勝」的假消息後,紛紛發表給布殊的祝賀聲明。美國這次大選,真是給全球政界、論政界、傳媒開了個大玩笑。筆者聽了許多政治分析員在電視上大噴口水,覺得這一類的分析評論,多是應景文章,其實真有點無聊。因爲以美國成熟的民主政治運作來看,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取勝,他們在內政、外交、經濟、對華政策等方面,其實取向都差不多。

儘管世界上許多政治人物,都講他們的施政要符合全民利益,要尋求全民的共識,但實際上,符合全民利益及得到全民共識的政策,根本不可能存在於這個世界。別說臺灣甚麼統獨或建不建核四這樣的議題了,就像死刑的存廢、墮胎是否合法,這類社會議題又怎能形成全民的共識呢?民主政治的運作,其實要靠異議的存在。克林頓政府,長期在國會居於少數黨地位,但他作決策時,廣泛徵詢在野黨的意見,甚至取用在野黨的政策,從而在異議中求取多數國會議員以至多數輿論的支持。無論戈爾還是小布殊取勝,面對國會兩黨的均勢,他們的政策取向仍需取得異議中的平衡。

因此,美國的政治,儘管每天鬧個不休,但不信權力可以和平轉移,而且政策也基本上可以延續,有其先後政府一貫的穩定性。(http://renminbao.com)

 
分享:
 
人氣:11,009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