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網友指出,中共每年2、3月份出台房地產政策,並不是為了挽救房價,而是為了套牢更多家庭,許多血虧的家庭正在被「溫水煮青蛙」。(視頻截圖) |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
金欣綜合報導)曾是中國經濟火車頭的房地產市場,如今全國城鎮的二手房都在面對比「腰斬」還要更加悲慘的局面,而且還橫向發展連累到了相關產業,可謂哀鴻遍地。連經濟學家也說,如今的房地產已成為「整個中國經濟最大的拖累。」有網友發現,中共每年出台所謂的救市政策,其實是設了一個「請君入甕」的局,引誘民眾買房,套牢他們,讓開發商和銀行安安穩穩,避免出現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博主「啵啵王財經要聞」在近日的視頻中指出,中國有一個「請君入甕」的局,引誘韭菜們買房被套牢。他說:「每年的二、三月份都會有大量的樓市利好政策集中出台,新聞上也是鋪天蓋地的故意炒作,所謂的樓市小陽春,讓你覺得再不買就來不及了,可是房價往往只能堅持兩個月就『早洩』了,到了5月(出來的)數據通常會打臉,房價繼續陰跌,賣房的又被套住了。細細品味,這怎麼有一種請君入甕的味道呢?」
他分析說,「其實政策救市,救的是開發商和銀行,不是救你那套房子的價格。你可能還是成為了救他們的藥材。啥意思?銀行最怕的就是買房的人大面積的斷供,從而引發系統性的金融風險。購房者選擇不貸供的心理防線就是:這個房子你可以掉價,但是最起碼要比我的貸款本金餘額高,才會有繼續還貸款的動力。所以一切利好的政策的目的,不是為了拉高房價,救你解套,而是為了托底房價,讓它掉的慢一點,你貸款就還掉一點,讓你覺得還有希望,就這樣溫水煮青蛙,永遠讓房價貼著你的心裡防線往下掉,這樣你才能心甘情願的還下去。不斷供,銀行才能安安穩穩。」
博主「上海小朱」近日在視頻中說:「2025年不要買房。我看了上海幾百個小區的成交數據,得出一個結論:真是太慘了!2025年賣房,你要比小區裡目前最便宜的一套還要低5%,才有機會賣掉。如果賣不掉,你還得繼續降價。很多房東幾乎崩潰了。所以勸大家,如果不是急需用錢,2025年不要賣房。但是另一個問題,目前掛牌的二手房還在逐步增加,二手房的底部還在繼續增加,今年賣房很難很難,但是明年、後年還要更加困難。」
另一位博主「老葉-廣州房產」近日指出:「一夜之間,比跳水還快的是廣州的房價,你們知道廣州房價跌的有多狠嗎?視頻中的幾棟樓,位於白雲(區)太和,下樓就是地鐵口,開盤賣53萬一套,現在暴跌70%都不止,全款才21.8萬,簡直太傷老業主的心。」
北京財經博主「忐忑的可樂餅」以「虧損100萬你都得笑!」的標題發佈了在永定河畔的「萊茵河谷」實地拍攝的視頻,他說,萊茵河谷小區雖然位置相當好,但是房價已經跌到親媽都不認了。基本上,180萬買的房子,現在還能值70萬到80萬元,而且是黃金地段的普遍都跌這麼多。
根據「安居客」網站公佈的數據顯示,永定河孔雀城八期(萊茵河谷)7月掛牌均價為每平米6157 元, 比上月下降 1.12%。另據「房天下」網站顯示,「永定河孔雀城萊茵河谷」的房子售價單價平均為每平方米8,221元,也是呈現持續下降趨勢。而這裡過去高峰時期每平方米高達1.5萬甚至2萬元以上,估算起來現在每套房損失近百萬已是常態。
此外,一位武漢自媒體博主近日表示,最近的全國數據顯示,武漢二手房價腰斬全國第一,跌幅高達52%。作為「全款收房」者,近日實地探訪武漢多個小區發現「亮燈率慘不忍睹」,一片漆黑的樓棟意味著大量房屋空置,她說:「滿大街都是空房子,供大於求。價格憑什麼不跌?」她現在的就業是什麼形式?大家兜里有沒有錢心裡有數。她悲觀預測未來「只會更慘,腰斬只是開始,擠泡沫的路真的還長著呢」。有些急需用錢不得不買房的房東看著房價一天天的跌,心在滴血,曾經價值108萬元的房子,如今只能以30萬元的價格「甩賣」。但即使這樣,目前想賣房還是越來越難。
對此,人民報網站的網友「秦月」留言說:「在其它國家『擁有房子像徵著擁有財富』是能夠實現的人生目標,但是在中共統治的大陸,卻變成了噩夢。」
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崩塌,遭罪的不僅僅是節衣縮食買房的普羅大眾,往日衣著光鮮亮麗的相關產業的企業大佬們,也受不了打擊,近日不斷傳出非正常死亡事件。例如僅在6、7月份至少有4位企業主諮詢短路:7月27日,家居行業頭部企業「居然之家」董事長、57歲的汪林朋跳樓身亡;7月17日,廣州家居「教父」、「整裝校長」曾育周跳樓自殺;7月3日,浙江建投董事沈康明跳樓身亡;6月2日,西子電梯董事長劉文超跳樓自殺,年僅54歲。
這幾位企業主都是從事與房地產相關的產業,可見他們在房地產市場崩潰後經歷了多少不為人知的辛酸,承受了很大壓力,自救無望才把他們逼上了絕路。也許不久的將來,房地產崩裂的浪潮波會及到燈具、電器、玻璃、木材等上下游行業,一旦這些企業陷入資不抵債的困境,恐怕會有更多的悲劇發生。
根據網絡流出的視頻顯示,中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向松祚在今年5月份表示,他對當前局面感到非常遺憾。早在2011年至2012年,他在農業銀行擔任首席經濟學家時,就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提醒「中國的房地產不能這麼搞」。2012年,中國商業銀行對房地產行業的「瘋狂貸款」讓他印象深刻。在房地產高峰期,中國社會融資總額的42%都湧向了這一個行業,這種情況顯然難以持續。他沉重地表示,已經把所有的東西都透支了。如今房地產已成為「整個中國經濟最大的拖累」,導致地方政府巨額債務、眾多家庭的巨額負債,以及銀行累積的巨額不良貸款。
他坦言:「過去我不好意思說,我也沒有資格說我們犯了重大錯誤。但是今天我們必須承受這個代價。」他提到,中國房地產最高市值曾號稱超過400萬億,甚至有人說達500萬億。他預警:「這將會跌去一半。那麼中國經濟會面臨什麼樣的格局?我們現在都很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