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人民报记者
程曦报导)大陆的7、8月份,是中国大陆大学生的毕业季。然而,在经济严重衰退的中国大陆,大学生失业率恐再创新高。现在今年的互联网,出现了新的热络口号:「我一个大学生,你让我种地/养羊/进厂?狗都不干。」「干,狗不干我干。」在求温饱之下,蓝领成了大学毕业生们的热门选择。
根据中共教育部的预测,2025年将有1222万名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较2024年的1179万和2023年的1158万持续攀升。
早在2023年的毕业季,中国经历3年严格疫情管控后,经济陷入大萧条,被称为「最难毕业季」。为了应对就业压力,各大学甚至开始「造假」就业率,官方公布的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为55.7%;但内部文件显示,即使是上海这样的经济中心,应届生的实际就业率也不足3成。
如今,两年过去,专家预测2025年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不仅大学生,就连研究生、博士生的就业压力也在加剧。
为求温饱,大学生们只能放弃坐办公室、学以致用的白领工作,选择付出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作,包括送外送、在餐厅当外场服务生,或是当网约车司机。
有进厂的。毕业之前,抱著「我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能找不到好工作」的想法,大声说出「进厂,狗都不干」的豪言。但很快,现实啪啪打脸:「干,我干的就是进厂。」「干得多我吃得多,吃得多我干得多。」
有进餐厅的。「我堂堂一个大学生,读了那么多年书,你竟然让我去当服务员?」
干!就喜欢干这种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的工作。」
也有上路边的。「我一个读过大学的,你叫我去摆摊儿?」「摆,我超爱摆摊儿!」
一名就读市场行销相关科系的张姓大学毕业生,经历3年坎坷求职与就业经历后,如今投身家政业。照顾5岁左右的学龄前小孩,担任保姆兼家庭教师,大部分时间陪小孩玩,有时也帮家中长者做家务。
她坦言,当时是抱著「摆烂」的心态,觉得随便找个工作能养活自己就行了。
在大陆社交媒体豆瓣上,成立于2022年的兴趣小组「轻体力活探索联盟」过去一年组员人数翻倍,目前已超过8万8000人。智联招聘今年6月发布的《2024蓝领人才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第一季,25岁以下群体蓝领职业投递数比2019年同期增长165%。
大陆大学生对蓝领的兴趣增加,让这个赛道迅速变「卷」。今年25岁的冯悦(化名)告诉《联合早报》,她2023年做保安时每月薪水3800元,还不需要提供消防监控证书,但随著更多「00」后、「05」后盯上这份工作,目前八九成的保安工作都要持证上岗。
冯悦从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后,考研究生、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编制都未成功「上岸」,此后半年先后做过保安、流水线工人、便利店店员。
网友说,当所有人都有大学文凭时,大学文凭就是一张废纸,再有,工作不分贵贱,只有投入产出区别,花费几百万出国留学然后回国干月薪几千的工作,当然不合算,除非这个工作是暂时的。
3月5日,中共全国人大会议开幕,中共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声称,政府将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的就业与创业渠道,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兴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并扩大职业伤害保险试点计划。
然而,在经济衰退、企业倒闭潮持续的情况下,专家普遍认为,这些「口号式政策」难以真正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困境。
在中共「两会」期间,前中共政协委员、《央视》主持人白岩松也在多个场合为中国年轻人发声。他认为,年轻人是社会上真正的弱势群体,极需政策扶持,建议提高年轻人的福利待遇,包括确保「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不中断等。
「灵活就业人员」是大陆官方近年推广的新词,实际上指的是那些无法获得稳定工作的人。他们不得已选择自媒体、外卖员等职业,却难以享受公务员、国企或一般私企的社保与劳动保障。
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洪敬富在《自由时报》分析,现在中国把「灵活就业」放进去,一星期只要工作1个小时,都不会算在失业率里面。开网约车送外卖1个小时,就不算失业,中国农民在农村工作,也不算在城镇失业率,真的能反映真实数据吗?现在大陆引入大批青年到偏远乡村工作,送去农村就不用算在失业率里,最后想必中共政府又会说已达成就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