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中國新聞自由排倒數第三 全球新聞自由降至歷史新低(圖)
 
2025年5月3日發表
 
全球新聞自由降至歷史新低中國倒數第三。(無國界記者組織網站截圖)
【人民報消息】自由亞洲電臺英語組2日報導指出,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下稱RSF)週五發布的新聞自由指數顯示,全球新聞自由正處於二十多年來的最低點,經濟下行正在動搖新聞業的基礎。 RSF強調,今年是該機構,自2002年開始編製媒體自由指數以來,首次將全球新聞自由狀況歸類為「困難」。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RSF在2025年新聞自由指數的發布聲明中指出:「沒有經濟獨立,就沒有自由的新聞。」聲明還寫道:「當新聞媒體面臨財政困難時,它們往往會陷入爭奪受眾的競爭,從而犧牲優質報導,並可能淪為寡頭和公共權力機構的工具。」 RSF表示,在指數涵蓋的180個國家中,近三分之一的國家有新聞機構正在關閉;即使是像紐西蘭和南非這樣排名相對較高的國家,其媒體也正面臨財政可持續性的挑戰。 隨著谷歌、Meta和蘋果等科技公司在吸收越來越大比例的廣告收入的同時,RSF指出,這新趨勢助長了被操控和誤導性內容的傳播。 該組織指出,川普總統的第二個任期對新聞自由造成了進一步打擊,因為其政府終止了對美國公共媒體的資助,包括《美國之音》和《自由亞洲電臺》。這些媒體曾報導那些在威權政府壓制獨立聲音的國家的情況。 在2025年新聞自由指數中,排名倒數三位的國家分別是:中國、朝鮮和厄利垂亞。排名前三的國家依次是:挪威、愛沙尼亞和荷蘭。中國從前一年下滑了六位,跌至第178位,意味著本已嚴峻的形勢更加惡化。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關押記者最多的國家,」RSF亞太區倡導經理亞歷山德拉.別拉科夫斯卡(Aleksandra Bielakowska)說。 「他們確實設法逮捕了所有那些仍然勇敢地想要在現場報導問題的人,」她在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時表示。 別拉科夫斯卡表示,中國原本就有限的新聞自由在十多年前開始遭到侵蝕,並在習近平任內加速惡化,因為他與其親信將國家權力集中在一人手中。她指出,如今中國的媒體自由狀況,幾乎與朝鮮王朝式政權對信息的全面控制無異。 不止如此,外國媒體在中國的運作空間也變得極為有限。 她說,大約15年前,外國記者還可以前往新疆、西藏等對北京統治存在摩擦的地區進行採訪,但現在除非參加政府組織的宣傳團,幾乎不可能進入這些地區。 「這不僅是一個威權國家,更是一個真正的極權體制,」她說,「在這個體制中,沒人能發聲,沒人能報導任何問題,記者只能作為黨的宣傳工具工作。」 更糟的是中共對獨立媒體的強力打壓正日益被東南亞及其他地區所效仿。 在東南亞與北京關係密切的柬埔寨,新聞自由指數下滑了10位,降至第161位。 這一持續下跌反映出該國對記者的迫害與暴力事件不斷,包括2024年12月環保記者初恩.初恩(Chhoeung Chheung)因調查非法伐木而遭槍殺。 一位著名的柬埔寨記者梅.達拉(Mech Dara),因報導腐敗與人權侵犯問題受到關注,但在去年被拘留數週後,最終選擇退出新聞行業。 「像他這樣的記者還有很多,」別拉科夫斯卡說,「梅.達拉雖然是柬埔寨國內最受尊敬的記者之一,但他最終還是放棄了新聞工作,因為他無法在這種壓力下繼續堅持。」△
 
分享:
 
人氣:540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最慘淡的「五一」假期 北京冷清 上海蕭條(視頻)
中國律師團發婦女就業歧視報告 促加強立法與執行
中國4月百城二手房價續跌 分析:關稅戰加劇房市惡化
浙江烏鎮生迪光電倒閉欠薪 逾千員工抗議
中國航空業崩塌 空姐光鮮亮麗的背後!(視頻)
菲律賓選前拘持澳門護照中國男 涉選委附近操作監控
五國公民證實ICIJ報告:中共要改變他國國魂
123級颱風突襲中國北方 沙塵暴猶如末日!(視頻)
中共生育津貼是一種保險 領了津貼為啥要感謝黨?(視頻)
 
出口轉內銷不是救命稻草;上海失業者眾看不到出路【 #曉坤話時局 】|
出口轉內銷不是救命稻草;上海失業者眾看不到出路【 #曉坤話時局 】|
最慘淡的「五一」假期……北京冷冷清清, 上海一片蕭條 ,
最慘淡的「五一」假期……北京冷冷清清, 上海一片蕭條 ,
計劃生育親歷者的故事 ,中共的甩鍋,民眾的反思;中共一胎化政策-引流
計劃生育親歷者的故事 ,中共的甩鍋,民眾的反思;中共一胎化政策-引流
揭開樓蘭古國消失的神祕真相;香可兒的預言、綠衣少女的犧牲、
揭開樓蘭古國消失的神祕真相;香可兒的預言、綠衣少女的犧牲、
習被推翻 張又俠封中南海;經濟蕭條 病根是中共制度【 #曉坤話時局
習被推翻 張又俠封中南海;經濟蕭條 病根是中共制度【 #曉坤話時局
中國航空業崩塌 ……幸福航空「停擺」空姐擺地攤飛行員送外賣!
中國航空業崩塌 ……幸福航空「停擺」空姐擺地攤飛行員送外賣!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