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爾巴喬夫斷言中國變革絕對不可避免
林輝
2025年5月24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在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名人榜上,曾任蘇共總書記的戈爾巴喬夫必定占據一個極其重要的地位。正是他推動的「新思維」改革,在蘇聯第一次實行了蘇聯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部分差額直接選舉。通過民主選舉,20%的非黨人士獲得了勝利,在黨內受排擠的葉利欽和著名持不同政見者薩哈羅夫都成功當選。
與此同時,他對華約成員國政策的改變,則引發了東歐劇變,東歐絕大多數國家的共產黨高層順應了歷史潮流,放棄了共產黨一黨專政,以和平的方式走向轉型。而蘇聯也在1991年分崩離析,改變了世界格局。雖然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如今再度出現高度集權,甚至發動了侵略戰爭,但相較於當下的中共治下的中國而言,俄羅斯人多少還是享有中國人無法擁有的自由。當下已經沒有多少人願意回到蘇聯時期了。
那麼,是什麼推動戈爾巴喬夫走上了變革之路?《孤獨相伴——戈爾巴喬夫回憶錄》給出了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祖父輩曾受到迫害,這給幼年時的戈爾巴喬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戈爾巴喬夫的外祖父一戰後,從土耳其前線返回,祖父則從奧地利前線返回。他們都是貧窮農民家庭,最初,外祖父非常感謝蘇維埃,因為給了他們土地,在蘇共在農村推行合作化後,他組建了一個集體農莊,擔任主任。
1938年,外祖父被指控為托派分子,遭到逮捕。折磨調查了十四個月,在未經審判的情況下被判處死刑。之後,案子被提交給地區檢察長,因沒有發現犯罪證據,將其釋放。然而,此後,鄰居們不再敢來串門,家裡的房屋也被打上「人民之敵房屋」的標籤而置於監控之下。
而戈爾巴喬夫的祖父則拒絕加入農莊,選擇單幹。1933年當地發生了大饑荒,普利沃諾椰村多達40%的村民死亡。祖父一家也受到沉重打擊,孩子因為沒有飯吃,三個孩子在冬天餓死了。在春天到來時,因為沒有種子播種,祖父未經同意動用家裡貯藏的玉米播種,被蘇聯當局認定破壞農業生產,將他流放到西伯利亞。由於表現好,1935年提前回家。此後不得不加入農莊,直到去世。
第二個原因是戈爾巴喬夫在上大學後,開始質疑某些說法。
經歷過農村苦難的戈爾巴喬夫,在莫斯科上大學時,發現書本上很多關於農民政策的敘述讓人感到難以理解,或者說是錯的。
按照戈爾巴喬夫所言,在當時的蘇聯,農民的地位等同於沙皇時期農奴的地位,他們甚至不能持有國內護照,不能在自己國家裡旅行。
此外,那個時候的稅收政策更是十分嚴苛。每個農民家庭,不論是否飼養家禽,都必須向政府交納20公斤肉和120升奶。財政部長還通過法律,對果樹徵稅,不管每年是不是結果。結果導致農民開始砍伐自己的果樹。
在戈爾巴喬夫看來,農村人比城裡人更加懷疑現存秩序的公正性。這也導致他對課本上所寫的「最公正的社會主義制度」,「各族人民牢不可破的友誼」,「敬愛的共產黨」等,內心是懷疑的。他甚至成為了大學裡的「異見分子」。
1952年斯大林著作《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出版,老師認為在課上朗讀全文是最好的教學舉措。戈爾巴喬夫認為這太過分,就給老師寫了張紙條,說在課堂上機械讀是對學生的侮辱。老師勃然大怒,在課堂上公開說某個狂妄自大的人甚至不敢在紙條上留下名字,自以為已經掌握了「斯大林同志著作中的所有內容和結論」。
血氣方剛的戈爾巴喬夫馬上站起來說是自己寫的,老師於是上報給學校的團和黨組織,因為他良好的出身,所以被軟處理,得以繼續在大學讀書。
第三個原因是在蘇共從下至上官場的任職經歷,以及出訪經歷,讓他看到了蘇共存在的問題。
大學畢業後,戈爾巴喬夫在蘇共黨內一路升遷。1956年在蘇共二十大上,赫魯曉夫發表了關於個人崇拜的講話,抨擊斯大林,人們反應不同。彼時戈爾巴喬夫被派到基層去宣講二十大成果,但對此,人們並不相信,一些人為斯大林的大清洗辯護,說「他們是咎由自取。他們這些人把我們趕入集體農莊……欺壓人民」,「斯大林跟這個完全沒有關係」。
此後,各省向中央提交的報告使得蘇共最高層對斯大林的評價做了一些調整。最高層認識到對斯大林的批評就是對制度的批評,這威脅到了制度的本身。更重要的是,人們開始問現任領導人:「當時你們都在哪裡?」
不僅蘇聯國內有不同的反應,就連其他共產國家也不認同。後來任蘇聯最高領導人的安德羅波夫曾告訴戈爾巴喬夫,二十大不久,他任蘇聯駐匈牙利大使,匈牙利領導人馬加什私下就對他說:「這不是做事的方式。他不應當這麼匆忙。你們在你們大會上製造的混亂是一場災難。貴國和這裡要發生什麼,目前尚不夠明了。」
國內外的反應使蘇共開始開倒車,開始重新指出「斯大林是堅定的馬列主義在」,聲稱沒有任何「個人崇拜」能夠改變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的性質。到了勃烈日涅夫時期個人崇拜復活,斯大林再次受到讚揚。重建、民主化和新政的實施過程放慢,70年代陷入停頓。而親歷這些的戈爾巴喬夫不能不受到影響。
戈爾巴喬夫有著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對斯大林的批評從道德上破壞了蘇聯制度的聲譽,但產生了變革的希望,推動了政治、經濟、思想和文化的發展。
在他看來,對斯大林的揭露表明了赫魯曉夫在歷史上扮演的矛盾角色。一方面,他表現出膽略、勇氣和決心以及逆流而上的能力,但另一方面,他的政治思想受制於舊的束縛,不能或不願揭示這個他與之鬥爭的現象背後的原因。他無意分析極權主義的原因,也許他永遠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因為這意味著他必須摒棄他所信奉的信條。但他遇到強大的抵抗,最終失敗。而這正是掌權後的戈爾巴喬夫想做的。
在赫魯曉夫批評斯大林後,蘇共也發起了「大躍進」。1958年末,赫魯曉夫為當年的農業大豐收所陶醉,公開宣布要在人均牲畜產量方面趕上和超過美國。他向幹部們明確表示,他要看到迅即和壯觀的成果,通過設定一個完全不現實的任務指標,鼓勵人們以不顧廉恥的方式來造假。
這樣的結果就是隨著政府收購量的增加,農民們被迫出售他們的牛,政府還要到鄰近地區去採購牛。其中梁贊地區書記拉里奥諾夫特別狂熱。
1959年,梁贊地區超過年度肉類收購目標的三倍,斯塔羅波爾邊疆區超過兩倍半。這樣的代價是綿羊、馬和野生動物都被殺掉了,農民的自留地都荒廢了。就像同一時期發動「大躍進」的中共官媒一樣,蘇聯的媒體也為「第一批成就」而歡呼,要求其他地區學習。
身為基層官員的戈爾巴喬夫並不贊同這樣的做法。不過,這樣的做法很快就真相大白了,拉里奥諾夫開槍自殺,而肉類生產運動對蘇聯的打擊非常大,其後果延續很多年。
1964年10月,曾經持赫魯曉夫挑戰「反黨集團」的蘇共中央委員會,同樣將他打倒,因為他觸動了他們的利益,為了保住官位,他們選擇讓他下台。
1979年戈爾巴喬夫成為了政治局候補委員,一年後成為蘇共中央政治局正式委員。隨著戈爾巴喬夫進入蘇共中央,認識了更多的蘇共高官,他發現在高層生活裡,留給單純的人類情感的空間極少。在他眼中,安德羅波夫是一個沉默含蓄的人,對意識形態的問題十分敏感,對經濟問題不感興趣,對改革逐漸失去作用的原因也不去理會,但對戈爾巴喬夫十分友善和器重。
另一個政治局常委柯西金,在戈爾巴喬夫的眼中,是一個記憶力超強,能輕鬆脫口說出國內外的人物和局勢。他十分討厭地方官員的阿諛奉承,不喜歡「禮節性」的官方活動,也不喜歡參加社交聚會和空談。他感興趣的是與人見面,處理文件,讀書和散步……。他不願意談論斯大林時代,但有一次話題突然落在這個問題上,他告訴戈爾巴喬夫,「我們處於完全的監視之下,不管你是在什麼地方。你永遠也不會落到視線之外」。
此外,在戈爾巴喬夫眼中,指令經濟和中央官僚化國家的決策體系實在是糟糕。無論什麼問題,均需呈報國家計劃委員會,均需得到數十個部委和數百名官員的批准。這需要地方官員無數次進京、開會、和申辯,而那些不同部門的官僚則處處阻撓……。
當情況確實出現惡化時,精英及其宣傳機器卻在吹噓成就。中央政府期望地方官員能夠上報迅即和顯眼的成果。當然,「只有有需求就會肯定有供給。那些說大話的人被當作英雄來對待,那些埋頭苦幹俄人讓人覺得可憐。」
還有,如果「想法」是從上面傳下來的話,執行者就不會受到懲罰。如果有人提出什麼創意,那麼這個人的前程就會被打上問號。要是嚴格遵照上面傳達下來的決議和指示辦事,就無法完成任何有用的事。一個很流行的說法是「創意是要受罰的」。
無疑,戈爾巴喬夫描述的蘇聯體制種種弊端,在中共治下的中國同樣存在,其所描述的各類蘇共高層,在中共內部同樣存在。
而作為蘇共要員,他還有許多出國訪問旅行的機會,曾去過比利時、西德、加拿大、英國等西方國家,而他所看、所聽到的或多或少影響了他的政治觀點和對社會的看法。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蘇聯因為與美國的軍備競賽,經濟發展緩慢,腐敗也十分嚴重,越來越多的蘇聯人也不再相信共產主義和蘇共,蘇共業已失去了民心。對蘇共體制有著切身體驗和善於思考的戈爾巴喬夫最終在掌握蘇共最高權力後,選擇了推動變革,並最終讓東歐共產國家擺脫了共產黨的控制。戈爾巴喬夫在歷史上為自己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結語
2011年8月,英國《衛報》在蘇聯解體20周年之際,獨家專訪了戈爾巴喬夫。當記者問到他最遺憾的事情時,他毫不猶豫的說:「應該早點離開共產黨。」
《衛報》報導稱,在1個小時的訪談中,戈爾巴喬夫至少說了5件擔任共黨總書記時覺得遺憾的事。頭一件他說道:「事實上,在嘗試改革共產黨的路上,我走過頭了。」他表示應該早幾個月,在1991年4月辭去總書記職務時成立民主政黨,因為「共產黨對所有必要的改變都踩剎車」,「它(共產黨)使改革停滯,儘管它啟動了改革。他們都認為改革只是化妝的需要而已。他們覺得表麵粉刷一下就夠了,事實上裡頭仍是同樣的陳腐穢物。」
在接受《衛報》採訪時,戈爾巴喬夫對於是否如中共那樣首先實施經濟改革而非政治改革的說法的回應是:「如果我那麼做,蘇聯不會有任何改變。人民完全被隔絕於決策之外。我們的國家與中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對我們來說,解決問題必需有民眾參與。」
而對於中國的看法,戈爾巴喬夫表示,就長遠的歷史眼光來看,中國的變革絕對是不可避免的。現在的中國業已走入了歷史的關鍵時刻,不管現在掌握最高權力的是何人,如果繼續選擇保黨保權力,而不是解體中共,那下場註定是可悲的。 △
文章轉自大紀元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