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賣燒餅年入逾百萬 官媒推勵志故事破綻百出(多圖)
 
2024年5月4日發表
 
徐宇寧的創業故事此前被央視作爲勵志題材 (視頻截圖/CCTV)
【人民報消息】五一勞動節前夕,浙江電視臺經濟生活頻道舉辦"在浙江創業的一萬種可能"活動,其中,安徽"九零後"大學生徐宇寧四年前靠3800元經營燒餅,第一年營業額超過110萬元。徐宇寧的創業故事此前被央視作為勵志題材,鼓勵年輕人不要躺平,但網民發現其勵志情節破綻百出。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4月28日,浙江電視臺經濟生活頻道在「創業浙江的一萬種可能——『風雲浙商』人才創新創業思享會」的活動中,安徽「九零後」大學畢業生徐宇寧介紹他通過賣小燒餅,第一年營收超過110萬元的創業故事。徐宇寧在舞臺上說,2020年他與房東合作開辦了第一家店,「免了房租」,總投資僅3800元。他的燒餅很受食客歡迎,結果第一年的營業額就達到了110萬。在隨後的4年時間裏,他接連開辦了30多家燒餅分店,而他今年的創業目標是開100家分店。
浙江電視臺經濟生活頻道「在浙江創業的一萬種可能」活動中,大學生徐宇寧稱他四年前用3800元賣燒餅,第一年營業額超過110萬元。(截圖自浙江經視微博)
上述節目一出,就有網民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媒體評論區留言說,如果3800元投資燒餅店,每年真有一百多萬元的營收,那麼一定有無數年輕人不會選擇躺平,而是加盟「大宇先森」開燒餅店,這幾年下來一定發財。 開店做小燒餅年入百萬屬「畫大餅」 對此,北京市民郭利接受本臺採訪時說,這不是在做小燒餅,而是畫大餅:「這真是給大家畫大餅,想讓大家異想天開。人家算了一下,要兩分鐘賣出一個燒餅,一年要賣多少張才能達到一百多萬元的收入。我估計這是老字號連鎖店的銷量。所以說這是虛假宣傳。比如廣州的醫院門口,原來是最繁華的地段餐廳,都陸陸續續關閉很多家。」
今年3月央視等媒體均報導大學生徐宇寧創業故事,被網民揭發涉嫌造假。(抖音/RFA)
有網民在微博留言說:徐宇寧是怎麼做到的,這是賣餅還是畫餅?又騙我們去創業,有幾個能成功的?「3800元開燒餅店,四年幹到三十多家店,怎麼不說他倒閉了多少分店?太離奇的發財故事。」 江蘇揚州的陸先生告訴本臺,今年第一季度就有近五十萬家餐廳店停業,數千萬人失業。燒餅店競爭激烈,隨處可見,徐宇寧賣燒餅有如此大的利潤,早被連鎖店擊垮。他說:「燒餅生意這麼好做,還輪得到他去做嗎?有錢人會想方設法把手插進來,輪不到普通老百姓。現在都在做光伏發電,都在想方設法阻撓小公司營運,都在讓村幹部插手,你不知道(村幹部)設置了多少障礙。這是忽悠老百姓給你希望,讓你拚命幹。」 有網民調查後說,「大宇先森」在杭州一共有5家店,除了本店外,另外還有兩家只有十幾個評價,剩下兩家有一家2個評價,另一家零評價。點進去看這四家店,一家搭著賣糖葫蘆,一家搭著賣關東煮,另兩家疑似已經不開了。另有網民將美團定位在杭州,直接搜「大宇先森」,顯示有12家店,其中7家已經關門,第一個店舖就是他宣傳的首店,目前一共有67個評價,這家店舖的招牌上就寫著加盟電話。
民在美團平臺搜索杭州「大宇先森」發現,全市12家門店,其中7家已經關門,第一個店鋪就是他宣傳的首店。(知乎平臺/RFA)
還有網民根據徐宇寧的名字和他店舖的商標查到了他公司的相關信息,發現徐宇寧為公司法人、註冊商標為「大宇先森」,全稱是「蘇州寧宇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天眼查風險等級為4,即存在經營異常。 農民工近三億人靈活就業人口達2億 最近幾年,中國官媒不停鼓勵大學生回家鄉創業、承包土地,宣傳年收入過百萬等。本週二,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2023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全國農民工總數2020年以來持續增加,達至2.98億人,比去年多191萬人。其中5個工人中有3個農民工。《工人日報》不久前披露,截至2023年底,中國的靈活就業人口已達到2億人,佔全國就業人口的14.3%。 時事評論人士陸沉淵對自由亞洲電臺說:「當下中國經濟形勢非常不好,他們想通過這種虛假宣傳粉飾太平,提供老百姓信心。事實上根本不可能做到,其實是制度本身的問題。」 時事評論人士徐全認為,對徐宇寧本人而言,其勵志宣傳是一種營銷手段。因為勵志故事最能激發底層民眾的鬥志,同時掩蓋了社會不公、官民矛盾以及中國特有的人脈關係。他說:「一般中產階級不會受此影響,徐宇寧第一是要把自己包裝成勵志典範,讓自己的生意做大,其實這很不道德。」 今年3月,徐宇寧的所謂創業故事率先被央視報導,其後多家媒體跟隨,最近才引髮網民質疑,於是搜索與徐宇寧相關的信息。4月30日,相關詞條迅速登上熱搜。 徐全說,官媒此舉是想對基層民眾,特別對年輕人激發工作活力。因為現在年輕人要麼「躺平」,要麼「啃老」,社會活力正在消失。這是官方所不願看到的局面。 △
 
 
分享:
 
人氣:7,95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