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絕育--韭菜最後的無奈反抗
 
子朝
 
2024年2月28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本期我們來講講天降偉人的一大「功績」——他治好了中國人幾千年來根深蒂固的「繁殖癌」。 中國人「不生了」 2023年4月,中國人口總數正式被印度超過,失去了保持了一個多世紀的全球人口第一大國的寶座。中國人口繼續延續從2023年開始的下降態勢,並且負增長的勢頭加速進行,全年人口減少200萬,負增長超過千分之一,且呈明顯的加速態勢。據統計2023年全年人口出生902萬,只有2016年的一半。這是1960年代三年大饑荒期間,或者1940年代中日戰爭期間的水平。中國2023年的總和生育率低至1.0,這一生育率不僅遠低於維持人口更替的2.1,甚至還低於一大票以低生育率、人口老齡化著稱的發達國家,比如總和生育率已經「高達」1.26的日本。唯一比中國人更不想生的國家只有另一個著名的儒教內卷狂魔韓國。並且以中國生育率的快速下降趨勢,中國超越韓國成爲全球最不想生育的國家大概也就是這幾年的事情。 如果把視角聚焦到理論上的主力生育人羣,即30歲以下的95後、00後們,情況就更加觸目驚心了。在2022年,中國一胎生育率已經跌至0.5,也就是平均兩對夫妻才會生一個孩子,有一半的夫妻選擇「丁克」即不要孩子。實際上中國很多地方的新生兒中一半以上是二胎甚至三胎,當前中國生育率還能勉強維持在1左右,那完全是80後90後的中年夫妻的貢獻。靠着大批高齡產婦冒着風險要老二老三,中國的生育率才勉強稍微能看一點。 統計數據反映在每個人的身邊,我認識的90後95後,已經結婚的小夫妻大部分到現在都沒有要小孩,跟我們80後同齡人普遍有老二老三形成了鮮明對比。更要命的是,很多人乾脆還沒有結婚,依然享受着「單身貴族」的日子。據統計,當前30歲的未婚比例依然超過四分之一,而2023年在註冊結婚數量創新低的同時,接近半數的新婚夫婦年紀都超過了30歲。一般認爲,女性生理上的最佳生育年齡是在25-30歲之間,超過35歲生產便有相當多的風險。結婚年齡的升高,即使沒有恐婚恐育的普遍情緒影響,也會天然地帶來出生率的下降。 生育政策:最荒誕的「合訂本」 「中國人口過多」的宣傳口徑也發生了變化,現在大家討論的,是中國人口會減少到什麼程度。據育媧人口研究院的估計,以現在的生育狀況,中國人口在半個世紀後也就是2070年左右會下降到8億多,其中一半以上是老年人。這種情形下,最着急的當然是中國政府了。爲了逼中國人結婚生娃,他們什麼招數都使出來了——除了掏錢。從放開二胎到放開三胎到過程雖然扭扭捏捏且行動總是慢半拍,但政策落地之時的宣傳鼓吹卻是不遺餘力。一夜之間,電視上的理想家庭從一家三口變成了一家五口,春晚等官方宣傳平臺上對於不婚不育的年輕人不遺餘力地口誅筆伐,扣上諸如貪圖享樂不思進取之類大帽子,甚至還蔓延到打擊女權運動和LGBT組織。 這讓許多70後80後都感到一種錯亂的眩暈感。畢竟我們大家都是從那個滿大街貼着「只生一個好,國家來養老」標語,到處「該流不流扒房牽牛」的時代過來的。當時口口聲聲喊着中國人口過多了,強迫大家只生一個,甚至宣傳人口減少的種種好處的是你。現在眼看人礦挖沒了,上趕着忽悠甚至逼着大家生的也是你。這翻臉如翻書的合訂本足以讓所有人無語。這一套當然忽悠不了什麼人。且不說獨生子女、「少生優生」已經成爲習慣,享受了「人口紅利」同時又揹負沉重上一代贍養負擔的「獨生一代」,當然不會給自己增加更多的負擔。即使是長期被認爲有「繁殖癌」的中國農村,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中,大家族也日漸趨向於解體,夫妻兩人去不同城市打工也成爲常態。曾經當過「留守兒童」的一代人,很多也並不願意下一代重複自己的命運,並不願意重複「父母在外打工,把孩子丟給上一代」的舊有模式。 至於結婚率低的低下,更不是靠宣傳機器帶節奏搖脣鼓舌就可以改變的。這一問題很大程度上甚至就是之前的「計劃生育」「一胎化政策」造的孽。80、90年代中國基本上還是一個傳統農業社會,人們對生男孩的偏好依然很強烈。計劃生育的結果就是大範圍的胎兒性別選擇,許多女嬰「消失」了,新生兒性別比達到108以上,個別重災區甚至接近120。現在,這批「多餘的男孩」長大了,專家們曾經預言的三千萬光棍也成爲了現實。按照中國社會「下娶上嫁」的潛規則,男多女少的局面下首先被影響的就是那些農村、低收入的男青年,最赤裸裸地體現在遠遠超出當地普遍收入水平的高額彩禮上。社會上游蕩着無法組建家庭的、以底層爲主的數千萬單身男性,這一局面伴隨着經濟下行,給中國社會的可能衝擊甚至還在進一步發酵中。 「養不起」的新一代 當然,中國人不願意生育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因爲在當今中國養一個孩子實在是太昂貴了。據育媧人口研究院的研究,在中國將一個孩子從0歲養到大學畢業的平均支出是68萬元,在京滬等一線城市則接近百萬。這裏還沒有考慮到中國人普遍的「買房才能結婚」的文化,根據中國房產均價每套房子在120萬左右,即使小夫妻的父輩只支援30%的首付——這在當下已經是非常「湊合」的結婚條件了,現實中已經很少出現了——每個人的養育成本還要增加20萬左右。也就是說,一箇中國的新生兒從出生到他組建自己的新家庭,他的父母一共要在他身上平均至少掏出差不多90萬元人民幣。這一數字是中國2023年人均GDP的10倍左右,妥妥地甩開一衆發達國家。這裏還沒有考慮到中國人的收入相對GDP的比例低得令人髮指,只佔GDP的40%。按照2023年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39000多不到4萬多水平,一對夫妻將他們的孩子養到大學畢業並幫他買房成家,居然需要不吃不喝10年以上!實際上,按照現在中國的平均收入水平,一個30歲以下父母帶一個小孩的三口之家,除去養育孩子的費用,可能每個月只能剩下三四千塊錢用於生活,這幾乎是無法操作的。現實也往往是,許多年輕人養育孩子不僅需要父母犧牲自己的時間精力協助育兒,還需要父母持續性的經濟補貼。三口之家都已經如此,讓大家生二胎三胎便更顯得荒誕了。 更要命的是,養育成本甚至還是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人口負增長帶來的勞動力減少,直接推高了幼教、教培、家政等行業的僱傭價格。而人口減少並不見得會減緩教育領域的內卷,反而很可能因爲教育資源也會相應縮減。比如2023年全中國倒閉關停了6000多家幼兒園,還有數千所小學被關停撤併。在教育資源日益萎縮的情況下,爲了爭奪僅剩的資源,反而會爲了升學卷得更厲害。越來越高的養育成本門檻,越來越少的養育資源,只會讓生孩子成爲一項奢侈性消費。 「請勿濫生無辜」 當然,中國年輕人當下的恐婚恐育,深層次的原因則是他們對於自己和國家的未來缺乏信心。與經歷了經濟高速成長期的70後80後不同,他們面臨的是內卷加劇和上升通道關閉的職場環境,見到的則是公權力肆無忌憚地侵犯個人生活,各方面日趨壓抑的日常生活。疫情期間那句著名的「我們是最後一代」,已經成了一句帶有反抗意味的流行口號。 如果對自己的未來都喪失了信心,又怎麼可能有勇氣和決心把一個新生命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呢?更何況在中國當前各方面社會福利嚴重缺失、生育成本都壓在個人特別是女性身上,要下一代還是要自己的生活質量居然成了一道二選一的送命題。這種情況下,又會有多少人願意繼續延續自己的痛苦?說一千道一萬,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如果對自己的生活已經沒有什麼正面評價,那也不要指望什麼生育意願了。總之一句話:「請勿濫生無辜」。△(轉自自由亞洲電臺)
 
 
分享:
 
人氣:28,10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