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副財長:中國經濟疲軟不會衝擊美國
 
莉雅
 
2024年2月24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美國財政部副部長沃利·阿德耶莫(Wally Adeyemo)星期五(2月23日)在外交關係協會就美國對俄羅斯施加新的製裁時說,除了對中共國等幫助俄羅斯規避制裁的第三國政府施壓外,美國正越來越多的針對私部門採取措施。他也表示,他並不擔心中國的經濟困境會對美國帶來大的衝擊,但擔心它會向美國及全球輸出過剩產能。 副財長:美國等對俄羅斯實施的製裁使俄陷入孤立 據美國之音報導,在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侵略戰爭的兩週年之際,拜登政府星期五宣佈了對俄羅斯實施涵蓋5百多項的製裁措施,要俄羅斯總統普丁為發動這場戰爭以及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爾瓦尼之死負責。這是烏克蘭戰爭以來美國對俄羅斯實施的最大規模的製裁。 負責實施這些制裁措施的美國財政部副部長阿德耶莫星期五在這些措施宣佈之後在外交關係協會發表講話時表示,美國及其盟友組成的聯盟對俄羅斯實施的製裁使莫斯科比冷戰結束以來的任何時候都更加孤立於全球經濟。 「這是因為我們的聯盟由佔全球經濟50%以上的國家組成。這個聯盟的活力和持久性向克里姆林宮和任何其他試圖對鄰國進行無端侵略的政權發出了強烈的信息,」他說。 若中共襲擊臺灣,歐洲會同美國一同對中共實施制裁? 阿德耶莫在與外交關係協會會長、前美國貿易代表麥克爾·弗洛曼(Michael Froman)進行對話時被問到,如果中共明天對臺灣發動襲擊,美國是否指望歐洲會同美國一起對中共實施制裁。對此,他回答說,他不會對假設性的問題發表評論,但指出,除了美國與歐洲國家以外,一些與烏克蘭並不近的亞洲國家也對俄羅斯實施了製裁,以捍衛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 「因為從根本上來說,這涉及違反了對我們所有人都重要的基於規則的秩序,而這應該被視為向世界各國發出的信息:佔全球經濟50%的國家願意採取行動追究另一個大國的責任。國會採取行動至關重要,這是因為我們希望確保世界各地的侵略者看到美國將捍衛我們的價值觀,而且我們將與我們的盟友與合作夥伴站在一起做到這一點,」他說。 美國宣佈的新一輪制裁對象包括歐洲、東亞、中亞和中東的二十多個幫​​助俄羅斯逃避制裁的第三方。 華盛頓一直警告中共不要向俄羅斯提供致命的武器。中共雖然沒有踩這條紅線,但貿易數據顯示,中共國與土耳其等國已向俄羅斯提供大量可供民用或軍用的產品,包括原料、智慧型手機、車輛和電腦晶片。 美國政府的焦點正在越來越多地轉向中共在向俄羅斯提供民用和軍事物資方面所發揮的作用。國會也在研究制裁協助俄羅斯戰爭的中國公司。 如何促使中共減少它與俄羅斯的金融與商業連結? 阿德耶莫在回答美國還可以採取什麼措施鼓勵中共減少與俄羅斯的金融和貿易聯繫時說,美國正在讓中國的公司明白其中的厲害關係,並做出正確的選擇。 「我認為,我們對這些第三國越來越關注的是,在我們繼續與他們的政府進行接觸的同時,我們現在正越來越多的與他們的公司進行對話。他們的動力,特別是在私營部門,尤其是他們的一些大型國有企業,是試圖確保他們不違反我們的製裁或出口管制,因為他們不想失去進入我們的市場或獲得美元的機會。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正在做更多的事情,」他說。 拜登總統去年12月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以加強美國對在烏克蘭戰爭中幫助俄羅斯國防工業的金融機構的製裁。該命令允許美國財政部針對中共國、土耳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其他可能幫助俄羅斯逃避制裁的國家的銀行。 阿德耶莫說,這個行政命令是對中國等公司採取行動的重要一步。 擔心中國的經濟疲軟影響美國? 他在對話上被問到對步履維艱的中國經濟究竟有多擔心時說,很明顯,中國經濟面臨著一些挑戰,其中的許多挑戰來自房地產行業,但也不僅僅侷限於這一領域。他提到,中國還面臨人口下滑以及私部門對經濟缺乏信心等。他並不擔心中國經濟的疲軟對美國經濟帶來極大的衝擊。 「從宏觀角度來看,目前我們的經濟相當強勁。我並不擔心來自中共國的逆風對美國經濟產生重大影響。我想,如果你在亞太地區,你會更擔心,」他說。 不過,這位財政部高級官員說,他從根本上擔心中國的產能過剩對全球經濟的衝擊。他指出,中國在鋼鐵和鋁、太陽能板以及電動車等領域都擁有大量的產能。 「從根本上說,這些過剩的產能將會流向某個地方。幸運的是,我們透過《通膨削減法》採取了很多措施,這正在幫助刺激這裡的需求。而且我們正在使用我們的一些貿易工具,以確保我們可以使我們的公司處於一個可以公平競爭的環境中。但從根本上說,這將是全球經濟面臨的挑戰,而且這是一個我們正在與中共直接討論的問題,即他們不僅要與美國,也要與世界其他國家在公平的競爭環境中競爭,」他說。 阿德耶莫也表示,拜登政府正在積極地與美國在世界各地的合作夥伴和盟友討論可以做些什麼,「以確保中國的過剩產能不會衝到我們的海岸,從而損害我們在公平競爭環境中競爭的能力。」△
 
 
分享:
 
人氣:25,29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