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建交75周年:冷淡氛围下陷入「新低点」?
【人民报消息】2024年是中共与朝鲜建交75周年,但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两国领导人尚未举行面对面会晤。与此同时,朝鲜与俄罗斯因乌克兰战争而加深的合作,也引发外界对中朝关系陷入低谷的猜测。那么,中朝冷淡外交氛围的背后有何新的互动模式?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10月6日是中朝建交75周年。根据中共外交部发布的新闻稿,中朝两国领导人在当天互致贺电。中共党魁习近平表示,他高度重视中朝关系,随著两方领导人在近年来多次会晤与密切沟通,他期许两国能加强战略沟通协调、深化合作。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也提到,延续两国情谊符合各自的根本利益,他愿为巩固两国友好关系继续努力。
同时,朝鲜官媒朝中社报导,两国外交部长也在当日互致了贺电。中共外长王毅表示,巩固两国关系是北京「坚定不移的方针」;而朝鲜外长崔善姬则指出,维系中朝友谊是两国外交部门的重要任务。
然而,与两国领导人和高级官员口中描绘的紧密关系不同,外界注意到今年中朝建交75周年的纪念活动,相比2019年的70周年显得相当低调和冷清。
综合国际媒体报导,尽管两国在4月于平壤宣布2024年为「中朝友好年」,中共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也因此访朝,但此后两国官方媒体并未报导任何相关庆祝活动,这与2019年两国使馆举行庆祝宴会、朝鲜发行纪念邮票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此外,自2019年两国领导人互动以来,双方再无面对面会晤。这些迹象不禁引发外界猜测,中共与朝鲜过去被形容为「唇齿相依」的关系是否已出现降温,甚至陷入「新低点」。
对此,美国俄克拉荷马中部大学(Oklahoma Central University)政治学教授李小兵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表示,过去75年来,中朝关系的紧密程度受到国际政治环境影响,时敌时友:「比如在冷战期间,中朝关系完全由中苏关系决定。中朝关系(每次)有很大的起伏波动,都是跟国际情势有关,(像是)邓小平时期的关系低点,那也是因为中共跟南韩建立关系、和美日改善关系,所以造成北朝鲜对中共的敌意。」
针对两国今年较为冷淡的互动,李小兵认为,这显示如今中朝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双方仍在摸索新的互动方式:「朝鲜现在越来越起到独立的作用,在国际舞台上脱离大国政治。……中朝关系脱离了过去的模式,说是『低点』也好,说是『变冷』也好,现在中朝都在摸索当中,希望能找出一个更好的途径处理两国关系。……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双方的生存发展。对两国有利,关系就容易发展;对两国不利,也就是在冷战后新的国际情势下,过去的中朝关系便不能维持现状。」
中朝关系为何陷入冷淡?
中朝互动的淡化似乎透露出北京与平壤之间存在不同的政治愿景。自习近平上任以来,他便不断强调中共国需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而金正恩则在今年1月呼吁修改朝鲜宪法,决定放弃过往和平统一朝鲜半岛的目标。朝方在宣布将韩国视为「主要敌人」的同时,甚至计划在战争时「占领并收复」韩国。
此外,据朝中社报导,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在本周三发布声明,宣布切断所有与韩国的公路与铁路联系,以应对朝韩边界「无时无刻的侵略战争演习」与「美国核资产出没」。声明说,在捍卫国家安全的考量下,平壤决定采取反制措施,透过切断公路及铁路将双方领土「彻底分离」。
美国华盛顿智库威尔逊中心(Wilson Center)韩国项目高级研究员凯拉‧奥尔塔(Kayla Orta)就此向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表示,有鉴于中朝政治愿景不同,导致两国对彼此有不同的期待:「中共想要保有弹性。北京想在印太地区谋求安全与经济利益,一个很好的举例是今年5月的中日韩三方会谈。此外,中共也想在印太地区保有影响力,中共需要区域稳定才能达到这些目标。从这个角度看,朝鲜是中共的负担,尤其随著朝俄关系变得紧密,这会使朝鲜有更高的机率在朝鲜半岛和印太地区做出挑衅行为。」
奥尔塔谈道,对平壤而言,北京在安全议题上不够」积极」,因此使其降低了与中共加深互动的兴趣:「努力获取地区影响力的中共是强大的,但对朝鲜而言,这不是它想要的。朝鲜想要维护其政权的合法性,并吸引各国关注与正视朝鲜问题。」
今年6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平壤并与金正恩会晤,双方共同签署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该条约规定,一旦一方陷入战争或遭遇入侵,另一方将提供军事援助。这一条约引发外界的猜测,朝鲜向俄罗斯靠拢并逐渐背离中共是否已成为趋势。
疫情过后 中朝贸易未恢复至往日水平
另一方面,中朝两国间的贸易量也是判定两国关系冷热的重要指标之一。自两国于1949年建交以来,中共便是朝鲜最大的贸易伙伴和主要的援助提供者。长期而言,朝鲜仰赖中共的经济协助以维持生计,而中共则依靠金氏政权作为与美国盟友韩国的屏障,并在朝鲜半岛对抗美国的影响力。
中共海关总署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中,中共与朝鲜的进出口贸易额最高是在2016年,达到373亿元人民币。而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2021年两国的进出口贸易额降至仅为19亿元人民币。疫情过后,两国贸易逐渐复苏,回升至161亿元人民币,但只是接近2018年的水平。
同时,在2023年的贸易商品中,中共国主要从朝鲜进口的产品包括假发制品(57.3%)以及钢铁和钨、钼等金属矿产(23%)。其中,假发制品是由中共国将原材料运送至朝鲜后,进行再加工而成。而中共国主要向朝鲜出口的商品则包括服饰(29.3%)、化工品(27.6%)以及粮食(21.1%)等。
朱宰佑就此指出,对朝鲜而言,其首要目标是确保粮食、日常用品和能源的供应:「朝鲜的短期目标是从俄罗斯和中共获得尽可能多的物资,以维持其经济不至于崩溃或停滞。……中共与俄罗斯不会公开撤销对朝鲜的制裁,因为这会对西方国家增加不必要的刺激。它们已经找到绕过制裁的办法,维持朝鲜经济和日常生活一定程度的稳定,这足以防止其政权彻底崩溃。」
朱宰佑还谈到,如今中共对朝鲜的优先事项有三:「首先,是确保朝鲜政权的稳定。其次,是不让紧张局势升级,不过一定程度的升级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合理化中朝间的联盟关系。第三,是保持朝鲜的足够强大,以维持该地区的力量平衡。……只要金氏政权在位,就可以避免更多混乱。」
不过,奥尔塔也指出,目前中朝两国的贸易量尚未恢复至2016年的水平,这凸显了中共在寻求经济复苏过程中,正在权衡与西方国家和朝鲜之间的关系:「中、日、韩近期相当关注经济上可能的合作。对中共而言,它会考量相比朝鲜为区域稳定的负面影响,或许专注于与日韩两国持续、稳定的合作更具潜力。」△
文章网址: https://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10/10/85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