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天下第一家" 鄭氏一門千餘人同堂(圖)
 
周曉輝
 
2021年7月23日發表
 



明太祖感嘆道:「一千多人同住在一個屋檐下,真是世所罕見,果真是天下第一家!」

【人民報消息】對於現代人來說,提到「家」,人們通常想到的是兩代人組成的小家庭。而在古代中國,「家」意味着一個宗族,往往是同一姓氏或血脈相連的幾代人生活在一個地方,彼此照應、互相依存,四代同堂很常見,六代、七代同堂的也大有人在。那麼,幾百人、上千人真的可以和睦地生活在一起嗎?

天下第一家

鄭濂,字仲德,別號采苓子,明朝浙江浦江人。從他的七世祖鄭琦開始,就教其子孫後代做事「唯謹」。到鄭濂時,他們家七代同居,歷經兩百多年,皆和和睦睦。因其孝悌、仁義皆堪爲世間表率,人們稱其家爲「義門」。當地知府爲鼓勵鄰里向他們家學習,賜予匾額「天下第一家」予以表彰。

明太祖做了皇帝后,對這聞名全國的「天下第一家」甚爲好奇,便下旨將鄭濂召到京城。明太祖問道:「汝何名天下第一家?」

鄭濂回奏道:「臣合族合竈共食已經八九代,本地知府認爲鄭家之風可以激勵風俗,遂建造牌坊,並賜以牌匾『天下第一家』,臣恐怕擔當不起。」

明太祖又問:「汝家食若干人?」問有多少人吃飯,實則是問家裏有多少人。

鄭濂回道:「一千多人。」

明太祖感嘆道:「一千多人同住在一個屋檐下,真是世所罕見,果真是天下第一家!」

恰好河南進貢的香梨送至宮中,太祖就賜給鄭濂兩個香梨。鄭濂雙手捧梨緩慢退出宮殿,之後返回家中。太祖暗中命一名校尉跟隨其回家,看看其如何處置這兩個香梨。

但見鄭濂回到家中,將一千多族人召至庭院,分立兩旁,然後率衆人面朝帝都方向叩頭謝恩。之後,鄭濂命人搬出兩個大水缸,放了兩大缸的清水,再把香梨敲碎,使整個果汁滲到水裏去。待攪拌均勻,每人都分了一碗梨水,如此全家人都分享了皇帝的賞賜。

太祖知曉後非常高興,也很感慨,明白了鄭家和樂安康的原因。他想任命鄭濂做官,但鄭濂以年紀大推辭了。

不久後,又有人上奏說鄭家與權臣勾結,向其行賄,太祖駁回,說:「鄭家沒有任何過錯,一定是誣告。」

明太祖去世後,建文帝以「孝義家」三字表其門。

鄭濂兄弟曾共撰《家範》三卷刊行。

「義門」楊家 六世同堂

幾代同居的家族,明代被稱爲「義門」的還有福建連江縣的楊崇家。

楊家重視孝悌,處事謹慎,子孫互相幫助。其六代同居,起初男女老幼共七十口人,飲食一道,財產共有。後人口逐年遞增。

連江縣令章武聽說楊家孝義,就從七十里外的縣城前往楊家。到村子時,見楊崇正在田間,兩人相見後,楊崇讓子孫幼兒出來拜見縣令。章武將楊梅賞賜給孩子們吃,但見孩童站立有矩,謹言慎行,連吃東西都規規矩矩,即便是稚兒也是如此。章武感嘆而去。

楊崇九十一歲時無疾而終,彼時楊家人已有一百五十多人。楊崇離世時,人們聽到鼓樂聲,有楊家人夢到楊崇做了福寧的土地爺。

此外,還有福建南平縣的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縣吳氏六代同居,男耕女織,互相照應;福清縣王榮也是六代同居,大小家人七百餘口,不曾折箸爭吵過;明隆慶年間的山西長治縣,有六代同居,悉聽其族長約束。

(參考數據:《寄園寄所寄》)△

(有刪減)

 
分享:
 
人氣:20,19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