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
 

古扇 驚艷世界的美(多圖)




檀香扇有天然香味,輕輕搖即馨香四溢。

【人民報消息】中國扇子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民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份,它與竹文化、佛教文化有著密切關係,中國有制扇王國之稱。扇子在中國古代的別稱「搖風」、「涼友」。相傳禹舜時代已有扇子,晉朝崔豹《古今註》曾記載「舜作五扇」。

國風古扇

扇子本是實用之物,以其輕薄、面積大而可搧風取涼。中國一向有在日常器物上施以裝飾的傳統,於是扇柄扇骨上有雕工,扇面正反加書畫,使之愈加賞心悅目。

較早的雕工書畫多由普通匠人完成,慢慢地各種有才華、富想象的藝術家也參加,扇子演變成有實用功能的藝術品,使人頓生愛羨之心、寶藏之意,成為今天集藏的一大門類。以檀香扇(江蘇)、火畫扇(廣東)、竹絲扇(四川)、綾絹扇(浙江)最為出名,更是並稱中國的四大名扇。

扇子的美好寓意

扇子是中國一種特殊文化現象。歷來文人墨客喜歡在扇子上面題詩作畫,言情托志。

古代扇子有時被看作是官職的象徵,大概是因為古代官員多為文人出身,而文人又常隨身攜帶扇子,在各種場合中常持扇揖讓。三國時諸葛亮手執羽扇運籌帷幄,其神態悠閑自若,後來人們又把羽扇看作是智慧的象徵。

古代女子最中意一枚枚圓形有柄的團扇,視為兒女情長、美好的定情之物,既可作信物,又可訴衷腸。美好寓意的賦予譜寫了很多浪漫的故事,心靈手巧的西施用麥草編成扇,將自己的容貌用彩絲繡於扇芯,送予越國大夫範蠡定下百年好合的誓約。

西漢時期的團扇,因為潔如明月蘊涵團圓、歡聚之意,被視為純潔愛情的象徵,魏晉時期這種寓意仍然被繼承著。

造型百變的中國古扇

中國扇,造型百變風格多樣。再加上能工巧匠精心鏤、雕、燙、鉆,或名人揮毫題詩作畫,扇子藝術身價百倍。

羽扇




18至19世紀,中國出口西方國家的羽扇,原料珍貴、工藝精湛。現藏於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以孔雀、鶴、雕、鵝、雉等鳥禽類羽毛編織成扇面,再加扇柄而成。它不僅為納涼、裝飾、舞蹈所用,也是中國古代宮廷禮儀的陳列品。漢末盛行於江東,晉陸機傅鹹有《羽扇賦》,傳蜀諸葛亮、晉顧榮皆有捉白羽扇指麾眾軍之事。

羽扇扇柄一般多用竹、木,高檔者則用獸骨角、玉石、象牙為柄。柄尾或穿絲縷,或墜流蘇。制羽扇時要經過采羽、選羽、刷羽、洗羽、理毛、修片、縫片、裝柄、整排、飾絨等諸多任務序。作扇之羽毛以羽純白者為上,擇整齊潔凈者為上,如果要改變羽毛的原色還需染羽。

羽毛扇既是夏令解暑驅蚊的佳品,又可供人們作裝飾之用。因其風勢柔和清涼爽身,盛夏酷暑之際老幼及病人、產婦使用尤為適宜,故深受人們喜愛。

紙折扇

紙折扇為最普及。紙折扇是以細長的木料製成眾多的扇骨,然後將扇骨疊起,其下端頭部以釘鉸固定,其餘則展開為半圓形,上裱糊以紙作扇面,清代是我國折扇大發展的時期。

紙折扇選用材料越選越精,折扇骨大都刻有各種花樣,備極奇巧。工藝則有螺鈿的、雕漆的、漆上灑金的、退光洋漆的。至於扇面有白紙三礬的、糊香塗面的、捶金的、灑金的,內容有山水花鳥、書法詩詞,可謂無所不包,雅俗共賞。

象牙扇




象牙扇質地堅韌。

象牙質地細密堅韌,便於雕刻,並可染色,是制扇的名貴用料。清代,象牙不僅常常被製成扇骨,而且被用來製成一把完整的扇子。

真絲扇

真絲扇至今有四百多年歷史,真絲扇用真絲綢緞面料製作而成,做成扇面色澤優雅而沉靜,光澤內蘊,有一種溫文的氣質,不但可以用於觀賞收藏,也是饋贈友人之佳品。

檀香扇

檀香扇用檀香木製成,其木質堅硬。白者白檀,皮腐色紫者紫檀,白檀為勝。有天然香味,輕輕搖即馨香四溢。

綾絹扇

綾絹扇是宮扇的一種,是用細潔的紗、羅、綾等製成,扇面輕如蟬翼、薄如晨霧、色澤光亮,給人以溫文爾雅之感,原是貴族婦女的賞玩之物。

綾絹扇以蘇州生產的最精良,造型美、畫面精。用鐵絲作外框,用絹糊面,彩帶沿邊。以繪畫、刺繡、緙絲、抽紗、燙花、通草貼花等作扇面裝飾。

東西方交融的外銷扇




外銷扇,曾於西方造成風潮。

中國古扇走出中國,融入世界貿易往來之中,是自絲綢之路開拓之時就已經開始的。16世紀初,自葡萄牙的船只出現在中國海域,中國與歐洲的貿易就揭開了嶄新的一幕,中國的商品不斷輸入歐洲並逐漸在歐洲形成「中國熱」。

為了迎合西方人的審美趣味,外銷扇立足於中國的文化傳統,利用許多傳統藝術語言,但整體又有西方審美特點,體現的是西方人眼中的東方形象,呈現東西方交融的裝飾風格特色。

外銷扇在材質、題材、紋飾、工藝等方面做工更加精細,成為西方上流社會亮眼的寵兒,在18世紀的歐洲風靡一時。

一柄古扇,兩種畫面,清風襲來,暗香浮動。扇子蘊藏著豐實的文化內涵,古往今來,扇子與人們日常生活結下不解之緣,小小的扇子歷經千年,不但已成為融實用價值與美學價值於一體的精美工藝品,也逐漸發展為藝術欣賞品,成為人們手中倍加討喜的雅玩清賞!△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6/11/20/64567b.html
 
文章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