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
 

張學良等遙寄梁振英:小心中共卸磨殺驢

周曉輝

【人民報消息】最近香港甚是熱鬧。就在幾日前的凌晨,一名香港市民手持利刃,將「香港青年關愛協會(簡稱青關會)」掛在油尖旺彌敦道的70條橫幅剪爛。相關照片迅即在網絡傳開,在網民們稱讚其是「英雄」、「勇士」之際,此事件背後的中共諸多卑鄙行徑也為香港人廣泛關注。

今年6月8日在香港註冊的「青關會」,從6月10日起開始對香港法輪功真相點進行有計劃、有系統地攻擊,所製作的各式誣衊橫幅就多達數千幅,從而將香港主要鬧市中心和景點,變成一個謾罵之地,彷彿重回文革。此種行徑一直持續了幾個月,而且還在繼續,其背後的操縱者正是中共身負累累血債的周永康和曾慶紅,其目的就是繼續捆綁中共高層在法輪功問題上無法下臺。

根據大紀元的最新爆料,「青關會」背後的重要推手正是現任香港特首梁振英,其主要成員都是香港新界總商會、新界社團聯會、新界工商業總會、香港各區工商聯等社團骨幹,以及香港民建聯前黨員,也是中共外圍特務組織的成員。

此前,就有香港前中共地下黨員梁慕嫻等直指梁振英是共產黨員。據悉,梁振英早年在國外讀書時,就秘密加入了中共,並接受了中共的培訓。而在今年3月28日,黨媒《人民日報》旗下的人民網則在梁振英簡歷上冠以常見的共產黨員之間的稱謂——「同志」,更間接佐證了外界的猜測。儘管人民網很快刪除了「同志」的稱謂,儘管梁振英一再否認自己不是中共黨員,也從來沒有要求加入或被邀請加入共產黨,但這並不能解除人們的疑慮。畢竟在中共發展歷史上,潛伏在「敵營」中的共產黨員數不勝數,而他們有哪個承認了自己的身份?

如今,梁振英不僅被證實與「青關會」存在著秘密的關聯,而且公然允許類似文革的野蠻行徑在尚實行「一國兩制」的香港橫行,梁還想否認自己的黨員身份嗎?

下一步梁振英如何走,當然是要聽主子的吩咐,畢竟手中有把柄、或者是身家性命也掌握在人家手中,只是在選擇前,梁振英不妨還是聽聽兩位同病相憐的老前輩的遙寄之語吧。

一位是發動西安軍事叛變的張學良。儘管張學良、楊虎城是打著推動蔣介石抗日、停止剿共的名義實行「兵諫」的,但事實上,在中共的策反和謀劃下,當時「張學良決心殺蔣並已選定殺蔣人選」,張、楊還要和中共聯合打倒南京、建立「西京」,即事變一旦成功便要成立「西安聯合國民政府」。張、楊均為中共地下黨員。

根據中共黨建雜誌披露,中共中央統戰部原部長閻明復曾就張學良是不是中共黨員的問題問過呂正操,呂明確答覆說:「張漢公是中共黨員」。幾年前,香港《動向》雜誌披露,關於張學良中共秘密黨員身份一直是中共的最高秘密,了解這一秘密的當時只有毛澤東、周恩來、葉劍英和李克農。

然而,出乎張、楊意料的是,西安軍事叛變之後,全國各界一片抗議和譴責之聲。清華大學的教授一致表示反對,被中共吹捧為戰士的聞一多的態度猶為鮮明。而曾經態度曖昧的各地方勢力也一致討伐張、楊。最讓張、楊沒有想到的是蘇聯的反應。擔心同時將面臨東西線作戰的斯大林在事變後立即親自擬電命令中共:絕不容許中共殺蔣。希望借張之手殺掉蔣介石的中共只好派周恩來去說服張、楊以及面見蔣介石。在中共承諾將被扣留在蘇聯的蔣經國弄回國,讓其父子團圓後,蔣同意停止剿共和聯合抗日。

面對著全國的聲討和蘇聯、中共的「背信棄義」,張學良陷入了深深的懊悔中。他親自送蔣回南京負荊請罪,其後一直被囚禁、軟禁。九十年代在美國定居,2001年去世。而在其有生之年,無論中共怎樣「盛情邀請」,他都予以拒絕。

對於當年的魯莽行動,張學良十分後悔。1990年在其90歲生日那天,他引用了《聖經》中的一句話:「我是一個罪人,是罪人中的罪魁。」 1991年他到美國後,《紐約時報》曾對其進行採訪,張解釋他為何決定送蔣離開西安並接受懲罰時說:「那是叛亂,我不得不負起責任。」據悉,張從來沒有抱怨過蔣介石對他的囚禁。

另一位是潛伏在美國中央情報局長達37年的超級間諜金無怠。在這些年中,金無怠將美國政府對中國的政策、底線等絕密情報不斷交給中共,這其中包括韓戰期間,志願軍戰俘「反共」名單;尼克松總統希望和中國建交等機密情報。1985年,由於中共安全部北美情報司司長俞強生投奔美國,才使即將退休的金無怠被捕。

1986年2月,美國陪審團裁定金無怠的所有17項罪名成立,包括6項間諜罪和11項欺詐和逃稅罪,並定於3月4日判刑。在證據面前,金無怠知道再遮掩無濟於事,於是就公開了自己的身份,向美國中央情報局官員承認他就是代號XX的中共間諜。

據說,剛開始金無怠相當沈著鎮定,他呼籲中共當局能與美國政府談判,像美國與蘇俄以前曾經做過的那樣交換間諜,讓自己回到中國。可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中共始終不承認金無怠是其特工,並否認和金無怠有任何關係。絕望的金無怠在被捕三個月後,用一個塑料袋套頭,一根鞋帶紮脖子,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時年63歲。

地下有知的張學良、金無怠等一定會遙寄梁振英:小心中共卸磨殺驢。梁振英會聽嗎?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2/12/3/57585b.html
 
文章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