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
 

從「麻醉病人被燒死」談人性與道德

夏小強

【人民報消息】據媒體報導,8月24日深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三人民醫院手術室突發火災,事發時一臺手術正在進行中,至少有6名醫護人員在場,但他們皆自行撤離,而正在接受截肢手術的全身麻醉病人因無法逃離,死在手術臺上。

病人在車禍中沒被車撞死,送到醫院卻被燒死了,這是最大的悲劇。看到這樣的新聞,痛心之余,想起了過去一個仁醫受污不辨的故事。

清人汪道鼎述說:常州魏廉訪的父親,樂善好施,精通歧黃醫術。他對求醫者不論貧富,都盡心醫治,不索酬謝。對於赤貧無力者,他還捐資贈藥。遇到鄉民來城就醫,他一定先給鄉民粥或粉餅點心,等鄉民吃完了才診脈。他說:「鄉民遠道趕來,又累又餓,血脈大多紊亂。我只有請他吃東西,等他休息一會兒,他的脈才定的下來。我豈是喜歡行善積德,我只是圖個醫術如神的名聲罷了。」他就是這樣借托辭來行善。

魏老曾經被人請去看病,病人枕畔有十兩銀子不見了,病人兒子被讒言所惑,懷疑是魏老順手牽羊,卻又不敢質問。有人就教他執香跪在魏老門口。魏老見了驚訝問道:「你這是幹什麼?」病人兒子回答:「有件疑事想問您,又怕長者責怪,不敢開口。」魏老說:「只管說,我不怪你。」病人兒子於是以實相告。魏老將病人兒子請入密室說:「確有其事,我暫藉以應急需,本打算明日復診時偷偷完璧歸趙。現在既然你問起,你就趕緊拿回去吧,千萬不要跟外人說!」於是如數取出銀子交給病人兒子。

不久,病人痊愈,整理床鋪時在褥子底下找到了銀子。病人這才震驚後悔,說:「失物本來就在,為何陷長者於不義?我們要趕緊去當眾歸還,別使長者久抱不白之冤。」於是父子倆一起去魏老門口,仍然執香而跪。」

病人兒子問:「之前我誤信讒言,得罪了長者。先生為何甘受污名而不辯白,讓我慚愧的無地自容?如今既然承蒙先生寬恕,我斗膽請問先生其中緣故?」魏老笑道:「令尊與我同鄉,我一向知道他勤儉惜財。他在病中聽說丟了十兩銀子,病情必定加劇,可能會一病不起。所以我寧願自己蒙受污名,好讓令尊知道失物復得,變憂為喜,令尊的病自然痊愈。」病人於是又領著兒子跪地磕頭說:「感謝先生厚德,不惜自污來救活我的性命,我願來世為犬馬來報答先生大恩!」魏老於是請病人父子進門,設酒款待,大家盡歡而散。

由這個故事聯想到中國傳統醫學中的醫德。以人為本、尊重生命是中醫醫德最重要的思想基礎和最突出的特徵。醫學被定位為「仁術」,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序》中說:「夫醫之為道,君子用之於衛生,而推之以濟世,故稱仁術。」明代裴一中在《言醫》中指出:「醫何以仁術稱?仁,即天之理、生之源,通物我於無間也。醫以活人為心,視人之病,猶己之病。」做為醫生就一定要對人對生命高度尊重和倍加珍惜,須知人命關天和責任重大,決不可草率從事和等閑視之。

我在不少醫院裡路邊的牌子上經常看到晉代楊泉在《物理論》中的一段話:「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但是,反觀如今中國醫療界和醫院等發生的種種亂象,麻醉病人被丟棄在手術臺上活活燒死的事情,和殺人害命又有多大的區別呢?別說仁術仁心了,連最起碼做為人的良知底線都已喪失。

個人在災難面前如何選擇,是衡量和考驗一個人的人性和社會道德水準的試金石。

十九世紀末泰坦尼克號沉船,死亡1502人,獲救705人,獲救者全是婦女和兒童,船上的貴族和富翁將生讓給了弱者,自己主動選擇死亡。其中銀行世家大亨古根海姆在給太太留下的紙條上說:「這條船不會有任何一個女性因我搶占了救生艇的位置,而剩在甲板上。我不會死得像一個畜生,會像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中國社會喪失道德倫理底線不僅是在醫療界,它已經蔓延覆蓋整個社會,面對這樣的殘酷現實,悲嘆和抱怨沒有用處,只有找到造成這一現實的原因,才能解決問題,是誰、是什麼原因、又是怎樣毀掉了中國承傳了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和倫理道德?發思歷史,追根溯源,才是未來恢復與重建傳統道德、回歸仁術仁心時代的開始。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1/8/30/55238b.html
 
文章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