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韻晚會,中國人的驕傲!(圖)
 
茹之
 
2008年2月15日發表
 



神韻晚會,中國人的驕傲!

【人民報消息】將中華五千年悠久歷史的畫卷展開,有多少燦爛的文學藝術、領先的科技發明、輝煌的建築、美妙的仙佛傳說、千古留名的風流人物,讓中國人自豪不已。可是,經歷了文革等運動後的中國人,在道德淪喪、越來越拜金的社會中,似乎再也找尋不到曾經引以爲自豪的文化,人們的心靈走入了沙漠,久遠的輝煌也離人們漸行漸遠。

就在人們習慣了庸俗、習慣了矯情的時候,一股清流突然湧入人們的心田,她將久違的五千年燦爛輝煌的文化,以高度濃縮而又精彩紛呈的藝術形式、行雲流水般的展現在人們面前,讓人們驚歎不已。她就是剛剛在美國紐約著名的無線電城音樂廳落下帷幕的由神韻藝術團演出的「全球華人新年晚會」。

這臺全稱爲「新唐人全球華人新年晚會」的演出在紐約地區連續上演了十五場,觀衆逾7萬人,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演出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一些前來觀看的華人紛紛表示:「這是中國人的驕傲。」更有一些外國觀衆表示:「中國人應該爲他們五千年的傳統文化而感到驕傲,因爲他太美了、太壯觀了。」

是的,身爲中國人,我們應該爲之驕傲。

中華文化是神傳文化,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着敬天敬神的傳統。我們驕傲,是因爲神韻晚會以磅礴的氣勢,將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中的精粹,包括神佛的信息、傳統的價值觀、人應有的道德規範和行爲準則,以近乎完美的藝術手段展現在觀衆面前,讓觀衆在歷史的長卷中感受着曾經的輝煌,感受着最正統的中華文化。更爲獨特的是,她是一場沒有中共黨文化影響的演出,體現的是真正純粹的高雅藝術。

看,那多姿多彩、飄飄欲飛的傳統中國舞;看,那傳遞着真、善、忍信息、令人不免垂淚的舞劇;看,那絢爛無比的服裝、純美的色彩和光線、動感的天幕。聽,那撼動人心的鼓聲,那天人合一的美妙音樂,那穿透人胸懷的歌曲……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妙,美妙中展示着平和、安寧。如此超凡的魅力,怎能不讓無數觀衆發出來自內心的讚美?

來自大陸、第一次觀看神韻演出的曹金陶被神韻演繹的中華文化所折服:「演出實在是太成功了,一流的水準,無論是音響、舞蹈、音樂的水準都非常非常的高,很多年都沒有看過這麼高水平的演出了。在國內也經常看一些演出,但好象是缺點什麼東西,缺那麼點神韻,沒有那種底氣,都是表面的,徒有一種華麗的外表,雖然演員的專業水平也很高,但沒有真正的內涵。我想這和共產黨上臺後做的事情、尤其文革對傳統文化的破壞很有關係。」

誠如另一位觀衆所言,沒有文化就沒有根,沒有根就沒有未來,沒有歷史就沒有現在。一個民族如果失去他的文化和歷史,就會消亡。神韻晚會正是幫助人們重拾中華文化的根,從而回歸精神上真正的家園。

我們驕傲,是因爲如此輝煌的中華文化第一次全面的在西方世界展現,讓曾經受中共宣揚的誤導而以爲中華文化只是「殺戮」和「鬥爭」的外國人,真正認識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認識了中華文化的美好。




神韻晚會,中國人的驕傲!

意大利裔女高音歌唱家俄考拉諾(Assunta Ercolano)和華裔歌唱家沃雷斯•王認爲晚會是「對中國文化的美麗表達,非常令人精神振奮。」

觀衆Greco夫婦表示:「晚會很好的展現了中國偉大的歷史和文化,又通過古老中國的傳統文化和音樂,揭示了東方哲學中寧靜和平和的宗旨。」

John Jay司法學院英文教授P J Gibson表示「了解更多的中國文化真的非常奇妙,尤其古老的神話傳說,簡直太令人神往了!」

身爲埃及(美國)藝術和文化機構總裁的Joseph Botrot讚不絕口:「這臺演出是真正古老中國文化和藝術形式的展現!」「神韻藝術團的這場演出詮釋了中華5000年文化博大精深之內涵,這些深邃的內容讓我激動不已。」

……

這樣的讚美還有許許多多。聽到這些來自西方觀衆發自肺腑的讚美之聲,身爲中國人,我們怎麼能不驕傲?來自北京的造型藝術家Arthur餘先生說的好,「我覺得神韻向美國宣傳了純粹的中國文化,從正面的、從藝術的角度來反映中國悠久的文化,我覺的這一點做得很好。」「他的意義很深遠,用藝術作爲載體傳遞另外一種深遠的思想,我覺得神韻做的非常好。」

我們驕傲,是因爲演出是在紐約著名的無線電城音樂廳上演的。始建於1929年的無線電音樂廳,是目前全球最大、最豪華的室內劇場。通常在這裏上演的都是高水平的文藝演出,此外,著名獎項的頒獎場地這裏是首選。迄今爲止,神韻晚會在此創造了連續上演了十五場,觀衆逾7萬人的佳績,其影響相當廣泛,我們怎麼能不爲此驕傲?

身爲中國人,我們理應驕傲。因爲神韻晚會不僅給我們帶來了上述的驕傲,而且她已開啓中華文化復興的大門,將帶給我們的是無盡的驕傲。


***************************************************************

神韻晚會巡迴演出,看了好福氣!




 
分享:
 
人氣:17,820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