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退役軍人化零爲整 大規模集體上訪退黨(多圖)
 
2006年5月16日發表
 

上訪沒用,把自己的冤屈張貼出去,讓更多人知道。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張毅荃5月11日綜合報道)大陸越來越多的上訪退伍軍人認識到單槍匹馬上訪不但毫無用處,不但冤屈無處伸,而且還被暴力報復。目前,許多上訪的退伍軍人已經改變策略,他們化零爲整,由單獨上訪變成成羣結隊到北京上訪,大羣軍人忽然出現在北京這個中共的政治心臟,至少令中共感到沒有臉面,也容易引起外界的關注。有許多軍人不再對中共抱有任何幻想,宣佈退出中共。

每年都有多次軍人集體上訪

在總政信訪處附近的街口,每天都有不少上訪的退役軍人露宿,不分春夏秋冬,無論嚴寒酷暑,這些軍人一身薄衣躺在一張塑料布上。附近的居民表示令人不忍目睹,但軍人們的慘狀和冤屈,中共一概置之不理。軍人集體上訪,其實是中共逼出來的。

5月11日上午,七百多名退伍軍人到解放軍總政治部上訪,警察出動,對現場進行了戒嚴。

早晨10點,路過總政信訪的一名訪民表示,當時現場大約有六七百名退伍軍人,他們穿着綠色的解放軍軍裝,整齊的列隊坐在門前4米寬的馬路和附近。沒有口號,有的上訪軍人舉着牌子。

警察拉起了警戒線,人們不得不繞道而行。被迫繞行的一名訪民表示:11點鐘路過時,看到門前和拐彎一帶,都是黑壓壓的上訪軍人。有的訪民表示當時大約有千名左右的退伍軍人在上訪。

住在總政治部附近、目擊了現場一位人士表示:去年一千多軍人上訪,到了夜裏二三點鐘,他們還在叫退伍軍人談話,談完一個走掉一個。就是去年矇騙走了,今年這不又上來了。

最近這幾年,每年都有發生多起軍人集體到總政信訪辦上訪事件。例如:

2005年4月11日,超過千名以上的退伍軍人到總政信訪辦上訪的事件。
2005年7月19日,七百多退役軍人總政信訪辦上訪。
8月1日,一萬多名退役軍官選擇在建軍節這一天到北京總政信訪處上訪,但被警車抓走。這次上訪大概是去年最大規模的一次。

中共嚴禁軍人爭取生存權

中共各級政權對於普通百姓的申訴和維權不予理睬,而且層層勾結,官官相護,用黑社會手段殘酷打擊報復訪民。對於退役的軍人,中共同樣採取嚴厲政策,禁止軍人上訪,決不手軟的採取黑社會暴力手段壓制上訪軍人。

據《解放軍報》2005年8月16日報導,中央軍委近日向全軍頒發《軍隊貫徹執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份條例>的補充規定》,對反對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參加危害國家、軍隊安全活動的,一律開除黨籍。對擅自成立軍隊條令條例規定以外的團體、組織,參與宗教、迷信活動,編造或者傳播、私藏有嚴重政治問題的信息,組織、參與或者支持社會上的遊行、示威、靜坐、請願、串聯上訪活動的行爲,堅決予以嚴懲。

這個規定主要是針對現役軍人的。軍人上訪爭取生存被中共誣衊成「危害國家、軍隊安全」,並且提高到「反對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高度,宣稱要嚴懲。

不過,參與上訪行動的退伍軍人表示,這個規定並不能阻止他們繼續上訪的努力。

一位上訪的退役軍人表示,中共的政策對很多軍轉幹部是不利的。各省、各時期的退伍軍人上訪基本上都是爲了解決生存問題。生活問題不解決我們肯定是要上訪的。

另一位上訪的退役軍人警告說:《補充條例》不但不會解決軍人上訪的問題,反而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如果軍人上訪問題得不到解決,今後軍人們有可能聯合起來,進行大規模集體上訪。

但大規模集體上訪根本就無法改變中共的冷漠態度。

退伍軍人大規模集體退黨

中共用高壓的政策壓制退役軍人上訪,使軍人們氣憤。隨着《九評共產黨》傳播的越來越廣,許多軍人讀過後,終於明白了中共的邪惡本質,不再對中共抱有任何幻想,宣佈退出共產黨的一起組織,其中許多軍人是集體宣佈退黨,令中共十分恐慌。中國軍人正處在歷史將賦予重大使命的關鍵時刻。

據多方了解獲悉,《九評》、退黨訊息通過網絡、電話、傳真、電子郵件、廣播等多個渠道,在中國大陸軍隊中快速傳播,軍中不乏退黨(團)人士,更有數個軍區軍官集體化名退黨。尤其是近日瀋陽老軍醫披露活體摘除法輪功學員器官的核心是軍事系統之後,極大震憾軍界人士。

據消息人士近日透露,有數個軍區軍官集體化名退黨。大紀元退黨網站上不乏中國大陸各個地區現役軍人的退黨聲明。去年3月1日,中國軍工系統46名黨員聲明退黨。

去年7月1日,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的47位前中共軍官集體退黨。

據河北省部份企業軍轉幹部組織者透露,目前在中國大陸許多地區,企業軍轉幹部正在組織集體退黨,已經形成一定的氣候,人員日趨增加。

中共自去年以來不僅要求軍中學習所謂的「保先」與」和諧社會」,還要求全面重溫軍史,並多次發表內部文件加強控制,但是令行而禁不止,退黨效應和聲勢愈來愈大。


《告全國各民族冤民同胞書》呼籲民衆拋棄共產黨。


堵在兩辦衚衕入口處的截訪打手,黑壓壓的一大羣。



 
分享:
 
人氣:17,378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