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破獲中國軍事間諜案內幕(圖)
 
作者:胡思文
 
2006年1月1日發表
 

美國FBI
【人民報消息】自2001年以來,美國西部華人聚集的全美第二大城市洛杉磯就成爲了中國間諜倍出的城市。先是中共扶持的第一代僑領,一個不是美國公民的東南亞國家移民──熊德龍被美國司法追究,不得不逃亡中國。緊接着,中共扶持的第二代僑領,來自越南的移民羅文正又因「經濟」問題遭到了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調查,最後不得已又逃亡越南和中國。此事件剛一平息,中共推舉的第三代僑領,來自中國廣州,被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稱之爲在美國的唯一朋友的陳文英又遭FBI指控,成爲了全美新聞頭版頭條的雙面間諜案主角。面對這種現實,美國洛杉磯海外僑領紛紛沉默,更有人驚恐萬分,一時間內,原本活躍的擁共僑團、僑領都寂寞無聲,並紛紛打探內情,以求自保。

尋購消音設備驚動美方

不料,震動整個美國僑界的陳文英中國間諜案才剛剛平靜下來,2005年10月28,FBI又重拳出擊,兵分三路,一路FBI人馬趕赴洛杉磯國際機場,在洛杉磯直飛香港的國泰航空公司晚間11時59分起飛的航班登機之前,將香港鳳凰衛視美洲臺廣播技術部主管工程師麥大泓及妻子李福衡逮捕,並從其行李中搜出刻錄有美國重要軍事機密的編有密碼保護的光盤。另兩路FBI探員則前往洛杉磯市郊的道尼市和阿罕布拉市的兩處民宅,將麥大志及他的妻子趙麗華,和弟妹李福衡三人以間諜罪名逮捕,一舉破獲了在美國活動長達十五年的中國軍事間諜案。

緣起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一家電力投資商前往中國投資收購中國發電廠,與中國各級政府建立了良好的關係。2000年,該美商在與中國某地發電廠商談投資新建發電廠。在談判中,中方忽然提出要求在發電廠設備中安裝一種消聲設備,並試探着與美商洽購買其指定的美國某公司生產的消音設備。起初,美商談判人員並未在意,但後來,中方談判人員中突然出現了兩名陌生技術人員,而且美商談判人員感覺這兩人的權力遠高於中方企業主管及當地政府官員。美商談判人員面臨着這樣的情況迅速將情況報告美國總部。美商總部在諮詢美國政府之後得知該消聲設備屬於軍事管制產品,屬於限制出口類型。於是就將具體情況轉告中方企業,但中方企業並不罷休,使用各種手段企圖得到該產品及生產技術。由此引起了美國情報部門的極大關注。2005年初,美國軍事情報機構經過分析並通過美國駐華祕密情報人員覈實,中國已祕密取得了美國神盾科技,並且於今年初部署在自己的第一艘神盾戰艦上。同時,中國也取得了有關美國潛艦的敏感資料,包括有關維吉尼亞級攻擊潛艦的機密細節。這樣的情報和分析不得不讓美國政府有關部門極爲緊張。

中方極爲關心發電機使用的消聲設備,可以消除發電機本身發出的70%的噪音。同樣,這種設備也可以消除發動機等動力設備的70%的噪音。特別是在運用到軍事用途上就效果更爲顯著。中國潛艇技術落後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噪音比較大,如果使用該設備,將大大地消減潛艇噪音,使得中國潛艇行動更加隱祕,從而提高潛艇的性能。該設備更重要的一點是,它的體積非常小,使用於潛艇發動機上,所佔用的空間不超過一點五立方米,非常適合潛艇這類空間狹隘的軍事用途。

釣魚行動發現麥大志夫婦

既然得到了中方關注的消息,美國政府部門就對此項軍事技術極爲關注,並儘量減少泄密的可能性。但非常不幸的是,2002年初,美國軍事機構發現,中國的潛艇已經應用上了類似的消聲技術,儘管技術並不十分成熟,但已經取得了非常有成效的進步,中國軍方消聲技術的使用增加了美軍對中國潛艇監視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政府祕密進行調查,原本懷疑此技術的泄露來源於生產企業。於是,美國政府開始釣魚行動──用釣魚的方式破獲這起泄密案。

不久,美國由政府出面,美國兩家大的軍火製造商爲主辦者,由美國駐華使館一位官員親自陪同中國某部前往美國考察包括遠程雷達等準軍事產品。在參觀及洽談這些準軍事產品的同時,美國政府有關部門極力想從中找到隱藏的間諜。但經過近兩年的嚴密調查,發現可能是從其它部門泄露。爲了獲得真正的祕密,美國政府有關部門也同時動用了隱蔽的在華情報人員。美方在進行了大量的情報分析之後,確認該技術的泄密來自技術研究部門。由此,目標就鎖定在了Power Paragon等十餘家從事軍事技術開發的私人企業,而上世紀八十年代留學美國,來自中國大陸並在該公司擔任技術主管的麥大志、趙麗華夫婦自然就落入了FBI的視線。


麥大志來自中國大陸,上世紀留學美國,之後順利取得了美國永久居民,並於1985年6月在洛杉磯歸化爲美國公民。在進入國防部承包商公司Power Paragon這傢俬人公司後,因爲業績突出,很快就被提拔成爲該公司的首席工程師。麥大志大約自1990年開始運作間諜網。他可以取得美國航艦的數據,曾登上史坦尼斯號航艦,並在該軍艦以技術研究的名義獲取相當數量的核心技術資料,包括美國驅逐艦和巡航艦核心的神盾戰鬥管理系統。一九九六年麥大志通過美國政府保密審覈,可以直接讀取海軍的技術機密。同時,麥大志也成爲了該公司研發靜電動力推進系統(Quiet Eledtri Drive)的最高技術負責人,而QED是屬於用於製造海軍軍艦的核心機密技術。

華裔探員介入調查功不可沒

2004年,中共某軍事人員,在一篇文章中無意透露出中共正積極發展攻擊美國航母的戰力。已經掌握電磁脈衝武器,以及無人飛機載具的技術。中國現在可以追蹤美國潛艦,並舉出事例來證實。這就更引發美國軍事機構的重視和憂患,如果中美爲臺灣爆發衝突,中共一旦掌握了美軍的核心技術及軍事參數,可能對美國潛艦及航空母艦造成毀滅性的危害。

正因爲上述的原因,美國政府有關部門加緊了對嫌疑人的調查和跟蹤。自九一一事件之後,美國政府重整情報部門,無論是CIA還是FBI都招募了相當數量的少數族裔人員,而因爲中共已經成爲威脅美國最嚴重的獨裁國家,美國情報人員中的華裔探員也增加的非常之多,美國FBI反間諜部門負責人戴維.薩笛(David Szady )說:「中國人是什麼都偷,我們擁有的領先十年的技術優勢正在喪失。」美國聯邦調查局官員最近採取高調行動,要求美國的私人企業配合聯邦調查局打擊外國,特別是中共,在美國竊取科技機密和經濟情報的活動。在加強調查和防備的同時,FBI成立「企業聯盟」小組經常與主要的國防科技公司人員會面,討論他們的新科技和公司職員可能盜取機密的威脅,對於重點可疑人員進行詳細的背景調查同時加強監控。有效地阻止了中共進一步的情報滲透。從洛杉磯數年來破獲的中共間諜案中,華裔探員功不可沒。

麥大志也因爲美國情報安全部門的深入調查而被監視,大量的華裔探員從各個層次上介入了這起案件,在麥大志被調查期間,其弟,麥大泓和妻子李福衡2001年5月從中國來到美國,他們是由其兄麥大志以家人團聚名義申請的合法移民,擁有美國水久居留證。而麥大泓來到美國不久,就進入了香港鳳凰衛星電視臺美洲分臺工作。很快就取得了該臺技術主管兼副經理的職務。正因爲上述的原因,麥大泓也進入了FBI的視線。

放棄釣魚麥氏兄弟人贓俱獲

中共利用海外媒體從事間諜活動已經是衆所周知的事情,作爲美國軍事情報重大泄密人麥大志之弟麥大泓又工作在這樣一個奇怪的中共媒體,這不能不引起FBI的高度重視。爲了進一步調查並掌握更多的證據,FBI曾在鳳凰衛視洛杉磯公司公開招募員工的時候,安排一位來自中國大陸,英文與中文都非常流利,又相當漂亮,近乎完美履歷的資深探員前往求職,但該探員尚未與鳳凰衛視主管面談,就被該臺告知已經找到員工,該臺不會錄用該探員。而後經調查發現,其招募的員工同樣有着令人質疑的背景,其工作履歷及經驗也非常之差,甚至不能講完整的英文,爲什麼有合格的員工不錄用,而反而錄用不合格的員工?這也成爲了衆多疑問之一。

2005年8月10日,FBI助理局長兼反間諜部門負責人戴維.薩笛(David Szady)首次對採訪的美國著名報紙《華爾街日報》記者透露說:「目前有十幾件涉嫌非法盜取或轉移科技到中國的案子被提起公訴。還有三件類似的非常重大案子幾個月內即將收網並移送法辦。過去5年來,這類案件平均每年增加百分之十五。」不久後,軟體巨擘昇陽公司和知名半導體公司全美達(Transmeta)發生資料被竊的事件,兩位涉案中國籍人士在舊金山機場被FBI逮捕和起訴。而麥大志,麥大泓兄弟間諜案件的調查也基本上水落石出,FBI已經掌握了確鑿的犯罪證據,只等着放長線釣大魚來收網。

2005年10月中旬,FBI在監視中發現工作於鳳凰衛視的麥大泓即將返回大陸探親,但奇怪的是,他並未訂購票價便宜而又方便的直達中國南方廣州的中國南方航空公司機票,而是訂購了票價相對昂貴,旅途時間更長的前往香港的國泰航空公司的機票,而更重要的是,在監控麥大志的時候,發現了其人給中國發出的具有奇怪信息的信件。在進一步調查的時候發現,麥大泓在電腦中將其兄轉給他的機密資料刻製成了光盤並進行了複雜的加密僞裝,使得一般技術根本無法打開觀看其中內容。而一直在監控其兄弟二人的FBI探員在收集了其兄弟二人的家庭垃圾中,經過複雜的技術拼認,從被粉碎的碎紙中拼出了中文的幾份文件,其中一份打印的文件已經通過技術鑑定,並確認是由中國出產的紙張,由美國某打印機制造商出產,出售給中國某軍事部門的打印機打印出來的文件。在這份文件中,明確列出了中共需要的美國某些機密軍事技術的清單,包括電磁攔截技術、潛艇魚雷技術及航空母艦電子系統,而另一張手寫的中文文件則列舉了九項相關的技術資料和細節。很顯然,這些絕密的技術資料一旦落入中共之手,美軍一旦參與中共的臺海之戰必將遭受到重創。而麥大志之弟麥大泓即將將這些文件轉交中共,這就不得不迫使FBI放棄「釣大魚」計劃,在麥大泓離開美國國境的最後一刻,人贓俱獲將其抓捕歸案。

2005年11月1日,聯邦檢察官辦公室新聞發言人莫扎克(Thom Mrozek)表示:「麥大志、麥大泓、趙麗華、李福衡被控偷竊政府財物、同謀、偷運機密、協助及教唆他人犯罪等四項聯邦刑事罪行」。

(《動向》2005年11月號)


 
分享:
 
人氣:21,54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