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
 

中國生態惡化:洞庭湖生態堪憂

作者:周同 整理

【人民報消息】編者按:由於只顧經濟利益,為了滿足人類對生活的享受、自私的欲望和貪婪,人類對大自然的掠奪已給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產生了巨大的破壞。這種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對人類的生存發生著深刻的影響。

這種最終將毀滅人類的破壞始於人類道德的敗落。這裏將系列報導我們收集的中國生態環境惡化的情況。這種生態的惡化是觸目驚心的。然而,人們仍舊在不可控制的道德下滑中難以自拔。其實,天地乃為人而存。人不循道,不可稱其為人,天地為何而存?


*****************************

洞庭湖位於湖南省東北隅,長江中遊荊江段南岸,盛期湖泊面積逾6000平方公里,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泊。洞庭湖平原是由山地、丘陵、平地、江湖呈環帶狀組合而成的碟形盆地結構,它鑲嵌在湖南省呈凹狀地貌輪廓朝北低落的「缺口」部分。而洞庭湖便適居其中,容納湘、資、沅、澧回水,吞吐長江之水, 是長江中遊最重要的調蓄湖泊。

由於幹支流中上游各地的水土流失嚴重,每年由湘、資、沅、澧「四水」和長江「三口」(松滋、藕池、太平)注入的泥沙量高達1.33億立方米,湖床平均每年淤積高達3.7厘米,洲灘以每年4000多公頃的速度擴大。湖內泥沙淤積十分嚴重,居我國湖泊之首位。由於湖泊嚴重的泥沙淤積,人們對湖泊濕地進行大規模墾殖活動,使湖泊面積由50年代初期的4350平方公里,減少到目前的2625平方公里,退居鄱陽湖之後,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泊。隨之湖區容積、濕地面積的萎縮和生態系統質量的下降,導致洞庭湖濕地生態功能降低,調蓄能力減弱,洪澇災害加劇,湖高田低現象日益突出。

洞庭湖的萎縮嚴重削弱了其調蓄宣泄洪水徑流功能的發揮。據統計,1949年以來洞庭湖削減入湖洪峰的能力平均每年下降153秒立方米,加之江湖關係調整、長江洲灘圍垸和幹流變遷,以及長江中遊地區沿江湖泊相繼建閘控制,引發了江湖洪水位不斷升高,湖區出現「平水年景,高洪水位」的異常現象。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歷年最高洪水位的紀錄被一再突破。其中,1998年洞庭湖口城陵磯站的最高洪水位分別比1954 年、1996年高出1.39米和0.63米,達到歷史的最高紀錄。幾乎連年不斷的洪澇災害,給湖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了沉重的包袱。1996年洪水使湖區145座大小堤垸潰決,洪澇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303.6億元,其損失之大超過了以往任何一次洪災;1998年的大洪水,湖區外潰大小堤垸142座,潰災面積442.3平方公里,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29億元,又超過了1996年。

同時,人為因素造成的污染也日益加劇。洞庭湖區近10年來的水質、生物監測資料表明,湖區總體水質雖然基本穩定,但局部污染逐年加重,其中,1998年排放湖區的廢水總量竟達7.95億噸。此外,1950年至今,已有1725平方公里濕地被圍墾為農田,物種棲息地面積嚴重縮減。人類排水興葦,蘆葦面積不斷擴大,濕地生態系統產生逆行演替。對鳥類的大量獵殺,對魚類的過度捕撈,導致濕地生態功能嚴重衰退,各類野生動植物種類和數量急劇減少。曾經是中國特有物種如華南虎、揚子鱷等,在洞庭湖已基本滅絕。其中,中華鱘、中華秋沙鴨、白鶴、白枕鶴、白鸛、黑鸛、小天鵝、江豚等珍稀物種已到了瀕臨滅絕的邊緣,洄遊性、半洄遊性魚類的種群數量明顯減少。

有專家說,洞庭湖按目前的速度發展下去,用不了100年就會真正消亡。

參考資料:
1. 《世紀洪水》
2. 「滄桑巨變的洞庭湖」

(正見網)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4/1/18/29576b.html
 
文章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