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怎樣面對那還在天邊拼命燃燒最後一下的巴格達「太陽」?(圖)
 
一笑
 
2003年4月4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

巴格達的「太陽」永遠不落在我的心中
伊拉克人沒有國家,被薩達姆侯賽因偷走了。──一位歡迎美軍轟炸的巴格達市民

第二次海灣戰爭已經打響。伊拉克時間3月20日(星期四)凌晨5點(美國東部時間晚上10),美國向巴格達發射了四十餘枚巡航導彈,據說瞄準的是薩達姆的藏身之處;當天晚上,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遠征軍和陸軍第三步兵師越過科威特、伊拉克邊界,自南向北高速推進。憑藉高度現代化制空權和機動性,美軍直逼巴格達。今天(4月4日),美軍坦克已開進巴格達國際機場……

現在,薩達姆恐怕只有把希望寄託在巴格達的巷戰上,試圖製造一箇中東的「斯大林格勒」。但是,從美軍打巷戰的歷史記錄看,伊拉克軍隊根本佔不到便宜。

1968年初,北越發動了「春節攻勢」。潛入南方的北越軍隊,突然在西貢和各個省會同時發難。影響最大的,是猴年春節1月30日夜間佔領三朝舊都順化市。由於順化在越南歷史上和民族心理上的地位,在此之前,一直被雙方默認作非軍事區,彼此作戰人員都不進入該市,因此北越輕易得手。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師在2月初開始反攻,經過近一個月的激戰,到2月底才奪回順化。在這場被稱爲「越南戰爭最殘酷的近距離交戰」中,美軍以陣亡一百餘人的代價,全殲四千北越守軍。不過越軍死得也算夠本,佔據順化期間,他們在這個當時人口爲十四萬的城市裏,殺害了三千名南越政府官員、知識分子、教會人士、舊貴族和西方訪客,包括婦女和兒童。

現在美軍的裝備比三十五年前好得多;伊拉克軍隊卻不如北越軍隊能打。第一次海灣戰爭後,一些參加過越戰的美國軍官,認爲共和國衛隊的表現不如越軍。順化之戰,四千北越守軍只有五十人被俘,其餘皆戰死街頭。從他們的一貫表現看,伊拉克軍隊不會如此頑強。

儘管北越的「春節攻勢」,軍事上是大失敗,從此再也沒有能力發動大規模進攻,但在政治上卻震撼了美國。他們一度攻入西貢的美國大使館。美國軍方可以阻止記者深入戰場,這一次卻無法阻止戰場深入駐有記者的城市。真實的越戰電視畫面,傳遍美國每一個家庭。約翰遜政府的「完全控制了局勢」的飾詞,再也無法令民衆信服,他們羣起反對增兵越南。1968年是美國大選年,失去選民信任的約翰遜宣佈不尋求連任。尼克松上臺,三年後他拜訪北京,與毛澤東商量如何結束越戰。

不過,如果薩達姆要想通過死守巴格達來影響美國的內政,進而達到求和的目的,則是錯看了時機。布什離大選還有一年半,他應該有足夠的時間拿下巴格達。 而且,越南能夠堅持抗戰,也是因爲背後有大國撐腰,要槍給槍,要糧給糧。薩達姆則得不到任何大國的實質性支持。法國雖然帶頭反戰,但法國的反戰卻是:槍聲沒響之前,反對美國貿然開槍;一旦炸彈落到巴格達,就堅決支持美國和盟軍乾淨、全面、徹底地剷除薩達姆及其暴政!根據民意調查,過半數的法國人希望盟軍勝利;政府的表態只是希望戰爭儘快結束。俄國則聲明與美國仍是夥伴關係。

其實,一旦這場戰爭打起來了,如果薩達姆不倒臺,還真可能引起全球性大動亂。美國不勝退兵,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勢必氣焰高漲,要把猶太人趕下紅海,以巴和平更是遙遙無期。生死對抗提升了伊拉克等阿拉伯激進國家的聲望,卻可能引起保守國家沙特、科威特等的動亂。然後油價狂飆,西歐、日本經濟衰退。其實中國也會因此受到影響,外貿萎縮,或許要再增加幾千萬乃至更多的失業人員。薩達姆倒臺,只是一刀劃開膿瘡,流一些膿血,而美國失敗,則可能是國際性的腦振盪,誰都難以預料會發生什麼事,很可能整個世界要大小便失禁,搞到遍地都是排泄物。

因此,法國、德國和俄國,雖然也有口頭上要美國退兵的,但沒有誰真心希望薩達姆勝利的,他們最多也只會但願美國不要贏得太快太漂亮罷了。 正如俄羅斯總統普京今天聲明的,「爲了政治和經濟的因素,俄國不希望看到美國在伊拉克戰場上失敗。」

再看看美軍士兵們的圖片,有白人、黑人、黃種人等。從名字上看,有英裔,有德裔,有墨裔,有斯拉夫裔,有韓裔,有華裔。他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爲了一個共同的自由民主目標,走到一起來了。歷史上,從來沒有哪個國家,能把這樣形形色色的人,整合成一支強大的軍隊。確實,美國,還只有美國。

面對這支由來自多民族及國家人組成的世界上最現代化軍隊的雷霆震怒,灼人三十年的巴格達「太陽」薩達姆,終於在天上掛不住了。

不過,現在世界上唯一一個還在希望薩達姆贏得這場戰爭的大國政權,恐怕就是以江澤民實際爲首的中共了。布什政府口口聲聲誓要把伊拉克人民從薩達姆獨裁暴政下解放出來,在江澤民來聽,有如寒天冰水──點滴浸(驚)心。面對那還在天邊拼命燃燒最後一下的巴格達「太陽」,江澤民還能有什麼心思再向布什獻一曲「我的太陽」呢?──古道西風瘦馬,枯藤老樹昏鴉,……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資料來源(看中國)

 
分享:
 
人氣:12,79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