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在中共領導幹部實行火葬《倡議書》上簽名的許世友 (圖)
 
2002年8月28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許世友晚年給人的一個深刻印象是:說下就下,對以往的權位毫不藕斷絲連。激越的壯心歸於平靜,沖天的豪氣融入了田園幽境。他住的南京中山陵8號,院子裏的草坪被全部挖掉,改爲種植小麥、高粱、玉米、紅薯的試驗田和菜園子。後又在靠馬路的圍牆下修了一排豬圈,加上原有的三四畝水面,既餵豬,又養魚。許世友在他自己營造的「村莊」裏,就像個兢兢業業的「村長」,每天一大早起來安排農活。他的工作人員,種地的種地,種菜的種菜,餵豬的餵豬,養魚的養魚,分工明確,要求具體。他自己負責飼養十幾只兔子,當了一名「兔司令」。
俸祿大都付予「杜康」

許世友因公待客的酒由管理員保管,自己喝的酒由自己保管,兩者決不攙和。他每月的薪金大部分用來買了茅臺酒,當時茅臺酒每瓶不過4.8元,還買得起。他去世後,口袋裏只有1000多元現金,沒有一個存摺。上將司令幾十年的俸祿,差不多都付予「杜康」。

「顛一顛也是運動」

許世友鍛鍊身體的方法很多:打獵、撒網打魚、爬山、散步、坐汽車轉悠……可老了,又添了痛風病,犯起病來,趾關節、足背、足跟和踝關節等處疼痛難忍,每天就只能散散步,坐坐車了。他說:「坐車子顛一顛也是運動,也能吃飯。」一天他和工作人員閒聊,聽說國家汽油緊張,軍區領導用車都是定量供應,包乾使用。從此,他連「顛一顛」也免了。

「活着盡忠,死後盡孝」

「我死後不火化。」許司令語出驚人,「中央關於領導工作人員實行火葬的倡議書,我沒有簽字。我死後和母親埋在一起。我從小離開家,沒有在母親身邊盡孝道,死後要和她老人家做伴。我給了大兒子許光50元錢,要他給我買口棺材,死了往裏一裝就行了。」許世友幼年喪父,從小跟母親相依爲命。參軍以後,幾十年戎馬倥傯,爲國盡忠,顧不上對母親盡孝,他內心常存歉疚之情。

1952年,他任山東軍區司令員時,請假探家一次,見了母親,長跪不起,衆人百般勸慰才把他扶起來。1959年,他爲看地形又一次路過家門,見74歲的老母親還在打柴、餵豬,不禁淚流滿面。母親病危時,他因公務纏身,未及趕回去給老人送終,引爲終身憾事。當時他發下誓願:自己死後,一定來爲母親守墳。緣於這筆「感情債」,許司令才沒有在領導幹部實行火葬的《倡議書》上簽名。

許光收到父親寄來的50元錢,自己又添了點錢,買了幾棵松樹,做了一口棺材。這棺材最後沒用上,許世友下葬的棺木是用尤太忠將軍特爲精選的楠木做成的。對許世友還鄉土葬一事,鄧小平的批示是:「下不爲例。」

摘自《近看許世友》

 
分享:
 
人氣:11,08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