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問題是中國面臨的最嚴峻問題
 
2002年2月2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農民是最大的受害者,農村問題是中國面臨的最嚴峻問題。今天的中國農民,有的已經轉入鄉鎮企業;有的離開農村進城打工;有的繼續過着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

遠東經濟論壇最近一期的文章說,河南省鄭州市以西一個村子的地方政府,把承包給村民的土地徵收回來,然後把土地的使用權出售給鄭州大學,用於擴建校園,被剝奪土地的農民只得到了幾千元人民幣,賠償去年的作物損失。衣阿華州立大學教授黃樹民說,徵收農業用地主要是在大城市邊緣和建設開發快的沿海地區,這些地方需要建廠,建公路道路。徵收農地一般都有賠償,包括土地費用,作物抵價和承包農民的轉業問題等,但可能出現弊端。他說:「因爲土地還是公有的,尤其是農地,地方行政官員,村長啊,村委啊,鄉長鄉委他在得到這個報酬之後,可能並不分配給土地使用的農民,或者在中間打個折扣,這個就會造成問題。」

施瓦茨瓦爾德是設在美國的農業發展協會的律師,參與中國項目考察。他說,中央早就有政策,規定農民享受三十年的土地使用權,但是很多農民手裏都沒有三十年使用權的合同,因此說這項政策的落實情況很差。他說:「我們和人民大學聯合進行了一次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農民裏,只有 46% 的農民手裏有三十年承包使用權的合同。」

* 土地私有化是方向但推行不易 *

黃樹民教授說,土地被非法剝奪的農民,想打贏官司很難。首先是沒錢,教育程度差,其次是農民向縣市級政府申訴,狀告鄉鎮級政府,而鄉鎮級政府和上級政府司法機構的關係可能很好,對農民就更不利。

中國加入世貿後,農業要承受巨大的衝擊。如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產品的競爭力是農業求生存的關鍵。中國一部份經濟學家呼籲,應該把中國的農業用地全部私有化。黃樹民教授認爲,土地公有制早已落伍,土地私有化是應該走的道路。不過,美國得克薩斯農工大學經濟系教授田國強說,土地私有化短期內恐怕難以實現:「關鍵問題就是中國國情和意識形態,現在的狀況我覺得可能性是不大。如果我們不談土地的私有化,至少說退一步的話談永佃制,那就是說讓農民更長時間地租土地,如果說這個事情還不可以的話,那麼應當允許土地承包的轉讓,就是最後土地向少數農民集中,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農民的生產力。」

施瓦茨瓦爾德說,中國要提高農業的競爭力,不一定要把農業用地的所有權私有化,而是要改善現有的土地制度。施瓦茨瓦爾德同意,應該允許農民轉讓土地使用權。他說,這樣一來,希望脫離農業的人口就可以從土地上解放出來,進入其它行業;而生產效率高的農民就能增加耕地面積,加大生產規模。

* 農村苛捐雜稅過多 *

施瓦茨瓦爾德說,第二是要加強對農民三十年承包權的保障,停止任何土地調整,讓農民明確,今後三十年哪一片地歸自己耕種,這樣農民才願意對土地投資,增加效益。施瓦茨瓦爾德說,第三是要向農民提供貸款,允許農業用地的抵押,讓農民有能力籌集資金,用於生產投資:「如果政府保證農民三十年的承包使用權,允許土地使用權的轉讓和出售,允許抵押耕地,中國農業部門就會出現明顯的轉變,農民會開始種植水果、蔬菜、鮮花等增值農產品,會更多地投資牲畜業,這些都是中國加入世貿之後的優勢,因爲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低。」

田國強教授說,要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中國還要解決農村苛捐雜稅過多的問題。他說,很多內地農民根本不願意承包,不願意種地,因爲種地是賠本的買賣:「對農村的稅要大幅度減少,因爲即使在封建社會王朝的時候,遇到不好的年份,或者過幾年,它也要減免農村幾年不交稅,中國實際上對農民的稅還是非常高的,因爲基層組織的收入來源主要是靠當地的收費,這極大打擊了農民的積極性。」

(美國之音)

 
分享:
 
人氣:8,29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