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最後一任總書記——花架式江澤民(圖)
 
2002年2月18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舞臺上的演員,總要露幾招好看的,令觀衆拍手叫好。但常看戲的人都知道,那只是一些管看不管用的花架式。政治舞臺上的江澤民正是如此:他靠着花架子爬上國家權力頂峯,還夢想效法慈禧太后和鄧小平,充當太上皇,垂簾聽政。在此,筆者要來喝個倒彩,戮穿他的花架式。

長期推行極左路線,依靠鎮壓人民起家

20世紀5、60年代,還是個縣(處)級幹部的時候,他就忠實執行毛澤東的極左路線,是反右派、大躍進、反右傾運動的狂熱鼓吹者和急先鋒。文革中,他很早就被「解放」出來,執行的也是四人幫路線。鄧小平第2次復出,他封殺了力主改革的《世界經濟導報》,靠「6.4」屠殺登上總書記的交椅。當上3個「一把手」之後,他政改裹足不前、讓人權狀況惡化,並瘋狂鎮壓法輪功。

唯恐地位不穩定,拼命抓住「兩杆子」

江澤民入主中南海之後,立即死命抓住槍桿子——反覆強調黨(江澤民)對軍隊(包括警察)的絕對領導,並通過不停地晉升軍銜、檢閱部隊、接見幹部、看望官兵等手段,培植親信、籠絡軍心、控制軍隊和警察。同時,他還死命抓住筆桿子——重用丁關根等,控制輿論、吹喇叭、抬轎子。其手法,一是找一幫御用文人寫文章,吹捧江核心是和毛澤東、鄧小平排排坐的第三代領導人;二是用江澤民名義不停地發表文章、出書,令公款購書,強迫各級官員學習,虧了國家財政,肥了江的個人腰包。最近,他們居然師法毛澤東,發行《江澤民語錄》,作爲黨校和各級研讀會的主要教材,佈置數百萬中共大小官員學習江在紅皮小冊子裏的重要指示。這當然導致怨聲四起。

裝腔作勢,賣弄自己

江澤民深知自己的知識、能力、資歷、聲望都不足服衆,所以上臺之後,到處揮毫題字,大樹特樹自己的絕對權威。據不完全統計,近10年來他爲全國性有歷史意義的紀念物、紀念碑等題名、題詞的,共有115宗,僅上海就有12宗。上行下效,如今大陸官員題詞、題名成風。已處決的江西大貪官胡長清,題一個字竟收萬元!

江澤民還經常在外事活動場合,談古論今、操琴唱歌、吟詩賦詞,以顯示自己的博古通今、多才多藝。江澤民喜歡賣弄英文造詣,更是衆所周知。可是,由於水平差,他經常出醜,鬧得賓主都很尷尬。

拉幫結派,培植親信

幾年來,江澤民在黨、政、軍各部門清除了非江系人馬,並將曾慶紅、賈慶林、丁關根等親信,放到黨和國家的重要位置上。他還提出新世紀幹部四項標準,加快年輕化步伐,進一步完善江系人馬組織體系。

特別要指出的是,江澤民的兒子江錦恆,既經商進軍電訊業,又從政擔任副部級的中科院副院長,是太子黨中貨真價實的雙皮老虎。黨內人士稱其向父親建言含蓋政、經、外交、科技。西方外交界說,他的重要性已經超過胡錦濤、曾慶紅。江澤民如此露骨提拔和重用太子,已引發黨內責難。

以第三代領導人自居,唯我獨尊

江澤民本來是一個大家公認的政治庸人,可是他的帝王意識和政治野心卻很大。上臺伊始,他就把自己定位成「以江澤民爲核心的黨中央」,要全國黨政軍民都效忠他。江澤民還將自己的題字與毛澤東、鄧小平的一起排出,將他的畫像與毛澤東、鄧小平的一起掛出來。50年國慶大典,7名中央常委在天安門城樓上一字排開亮相,江澤民身着毛裝,以顯示與一身西裝的其他6名常委不同,在世人面前突出他唯我獨尊的核心地位。

最近兩年,江澤民先後提出「三講」和「三個代表」的江氏特色「光輝理論」,並全面開動官方宣傳機器,把它們吹捧到毛思想、鄧理論同等高度,說是什麼對馬克思經典的貢獻等等,強令各級學習貫徹。可是,沒人當回事兒,已成了倒足胃口的民間笑話。

在江澤民花架式的領導下,全國熱衷與表面工程,大興土木,大到三十多億元的大劇院,專機,小到各地的城建霓虹燈工程,「飛黃騰達」、「日新月異」掩蓋下的是國庫虧空,工人下崗,農民離土,民不聊生。

江澤民遠不是能夠和毛澤東、鄧小平級相比的人物。他在位十幾年,政改不進反退,黨政軍腐敗越反越腐敗,簡直達到全爛的程度,國庫虧空,人民生活大倒退,近幾年每年都有數十萬人因爲貧窮捱餓而自殺,有二十多萬人因爲沒錢治病而死,數千萬下崗工人和數億赤貧農民衣食不保,民怨載道,各式各樣的暴力非暴力抗議示威此伏彼起,一年超過十萬起,新聞自由被江澤民進一步扼殺,連九十年代鄧小平默許的港澳電視電臺也統統被江澤民砍掉,人民的天賦人權被完全剝奪,依法上訪成了各級政嚴厲打擊鎮壓的目標,江澤民以保穩定爲藉口對提倡民主、維護正義的民衆大肆逮捕迫害,對追求「真善忍」的善良法輪功羣衆殘酷鎮壓……中國,在江澤民的手裏正在大倒退!不用說,中國共產黨一定是毀在這個花架式書記上。

「壬午八一,赤龍當斃;風火四起;法臨大地。」這滿天飛傳的民謠,來得正是時候!

奉勸江澤民,裝腔作勢,擺花架式,能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不如立即放下屠刀,老老實實接受人民的審判,接受歷史的審判!


 
分享:
 
人氣:11,51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