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對江澤民展開的王儲保衛戰已進入短兵相接 (圖)
 
聞軍
 
2002年2月1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現在,江澤民已經鐵了心定要拿下他權力保衛戰的第一個突破口,即架空胡錦濤,把曾慶紅推上高位,或者乾脆就是廢胡立曾。於是,按照江澤民下達的重點宣傳曾慶紅、突出曾慶紅的最高指示,中國的百姓們現在天天都可以在電視上看到曾慶紅的「光輝形象」。除此,高層已經向外放話,曾慶紅參與了中央軍委的工作,預示共產黨的軍權正在向曾慶紅轉移。

實際上,曾慶紅在中共軍方的淵源比胡錦濤要深得多。早在曾年青時代,他就就讀於國防科委屬下的北京工業大學自動控制系,專攻導彈研製。其後,曾慶紅又給曾任中央軍委副祕書長兼總政治部主任的老軍頭餘秋裏當祕書,從而使他能夠在軍隊中廣佈人脈。曾慶紅出任中央辦公廳主任後,楊德中、熊光楷、賀鵬飛這些人被冊封爲上將、中將,也全都受惠於曾,從而使曾慶紅輕而易舉地在軍隊中擴展了地盤。

還有,曾慶紅的父親是中共開國時的內務部長,因而他在中共元老輩中也倍受青睞。八十年代中期,陳雲到上海避暑,當時的上海市委書記陳國棟就把曾慶紅特別介紹給了陳雲,從此曾慶紅就藉助於他同中共元老頂尖級頭目的關係搖身一變成了通天人物。就是以後江澤民到上海混飯碗,許多地方也是靠曾慶紅及時提供中南海內部信息,才讓這個專門看風使舵的江戲子找到機會,爬上了紅朝皇帝的寶座。

胡錦濤在紅朝裏,哪有曾慶紅這麼多的政治資本。現在,當年欽定胡錦濤的鄧小平已不在世,失去了最高保護傘的胡不得不運用他在中共內部幾十年摸爬滾打練就的一身棉裏藏針的本事同江澤民展開一場王儲保衛戰。表面上,他高掛「免戰派」,對江澤民的一切都唯唯諾諾,甚至賣勁地幫江澤民樹立「共產神」的形象,違心地支持曾慶紅進入政治局,而且還甘願同曾分享十六大籌備、組織的大權;實際上,胡錦濤是深藏不露,私底下悄悄培養自己的團派力量,甚至還不止這些,並同江家幫暗裏交勁。所以,目前外界只看到了胡的窩囊的一面,孰不知胡錦濤的權謀手腕並不亞於曾慶紅,否則胡又如何能從華國鋒、胡耀幫、趙紫陽幾個朝代一路竄升,成爲今日中共的不倒翁。

一月二十四日北京召開紀念「江八點」七週年座談會,胡錦濤在會上發表講話:臺灣「本土化不等於臺獨,民進黨也不等於臺獨」。此言一出,世界震動,一月二十五日,所有中外媒體都專門報導了這則特大新聞。

但過了一天,一月二十六日,中共在香港的喉舌文匯報卻發出消息稱:經過詢問中共有關當局後證實,胡錦濤在座談會上根本就沒講話,而上述有關講話全部都是臺灣中央社編造的,這就等於完全否定了胡錦濤的講話。

然而事實是,二十五日那天除了臺灣中國時報發佈了那條消息外,北美最大的一家中文報紙也從北京發出了同樣報道。該報道寫道:極少在公開場合發表對臺講話的中國大陸國家副主席胡錦濤表示,臺灣「本土化」並不等於臺灣獨立,「民進黨也不等於臺獨」。而且,胡錦濤的這番話,還被北京御用臺灣事務專家解釋爲:最高層對臺灣釋出的善意信息。

英國金融時報二十五日發表的文章甚至認爲:胡錦濤正在對中共關鍵的決策施展影響,他已經開始組織班子研究中美關係,參與策劃對臺政策和國內的信息產業決策,並且有跡象顯示,胡錦濤也願意推動共產黨和政府的改革。美國華盛頓郵報更引述一名負責中共事務的安全官員話說:胡錦濤有關臺灣問題的講話,不僅僅是對臺灣、而且也是對美國展現的善意。

然而,就是這樣一條關係到中共對臺政策發生大轉變的消息,卻突然被中共喉舌定性爲「編造」,甚至連那些評論胡錦濤講話的中共御用專家的表態也全都被否定,這就不能不讓人意識到,在胡講話的一天之後,中共高層發生了突然事件。不過,外界現在尚沒辦法透過黑幕了解胡錦濤第一次獨立發聲後立即被消音的細節,人們眼下還只能按已經披露出來的中共內鬥演義作一些簡單的揣測。

經常關心黨國風雲變化的人當不會忘記:二○○一年春節後,中共二月工作會議期間,江澤民曾做了大量自我批評,而且盛傳政治局已經內定,當年秋天的六中全會上,江澤民將提前交出總書記的位子給胡錦濤。其後,中國政協徐四民控制的香港「鏡報」二○○一年十月號更發表署名文章,宣稱江澤民將在十六大全退。但事態的發展是,六中全會以後,江澤民繼續牢牢把持着總書記位子不放;而「鏡報」的消息來源,更遭國安部特務調查確認,是從胡錦濤辦公室放出去的。這一系列的事件顯示,胡錦濤對江澤民展開的一場王儲保衛戰,早已超出了政治局的範圍,並且可以說是已進入短兵相接階段。

最近,圍繞着由軍方引發的元首專機竊聽案,並傳出機上可能安裝有爆炸裝置的說法,更顯示出軍方已直接參與了中共內部倒江勢力與江家幫的一場驚心動魄的暗中較量。人們可以預料,今年中國發生類似林立國火箭攻擊毛澤東專列的「現代化戰爭」並非毫無可能。屆時,媒體報導中國發生大型軍事政變的消息,恐怕也不會有很多人倍感意外。


 
分享:
 
人氣:14,39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